分享

水上的情书-雨荷(安然)

 zqbxi 2020-05-10

            我再次坚定了,《诗经》不可翻译,否则很俗很俗;雨荷不可惊扰,否则失颜失颜。

                                                                                         ---------------------有感

  

  

        与好友行于街树下。她抬头,一番诧异,“荷花怎么开到树上去了?”

        天,竟是不识广玉兰!

        然而这句话,却是把我惊动——该去看荷花了。

        荷花与很多花不同。油菜花,桃花,合欢花,广玉兰,甚至于樱花总是可以结伴同赏的。而赏荷,却是一件严肃端恭之事,需得仔细,选了相宜的天地人才对。

        有谁呢?可以执手并肩,心曲默默,款款不言,相看亭泻清波,田田多少小荷?

        细滤相识,竟然,无有宜者。噫吁,荷花的高洁孤独,竟不容找个同行者。三五人吵扰非常,两个人也嫌闹,必得一个人去才好。

        这单独的去,还要有清洁如洗的情绪,要有安怡如水的心境。要止息全部纷动,要平定爱恨情仇,要没有一丝挂碍。要关了手机,隔离出尘。

        还有,总得要选一个佳时。要夜雨过后,晨雨纷纷碎碎,荷塘岸畔无有他人。

        时令已入阳历六月,湖中荷花开了,湿地荷花也开了。所幸,一夜大雨,翌晨小雨微微。我像一朵睡莲醒来。

        撑一把青绸伞,无声无息,又一次逃离城区。我像一条鱼,潜游于人海最深处,去往世界的边沿。我去看荷。

       “雨洗青荷,沐透罗衣翠”。像是要应和诗中的景致,我正是着了一条及至脚踝的新绿长裙。这是第二条。

       十四年前,第一条绿色长裙,把我带入了一个“莲花处处开”的山门圣地。荷莲本同一,不同的,是此荷非彼莲。彼时莲,端端开在那精神高处,无有实形。莲,被赋予了超出己身的内涵。

         纯净和断灭,高贵和神圣,一朵莲,法相庄严。一个绿裙女子,在无明中沉浮挣扎,虔诚问莲。

         现在,念此新裙旧裙,心生敬畏,是看见,绿衣中藏着重重玄机。原来,裙裾飘飘,飞卷的,是心灵的两重境界:先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后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繁复之后,是简单。现在,就让简单了的我,忘了色空,忘了有无,忘了世间加于莲荷的指代种种。临荷听雨,温柔端看,看那“不住瑶池住小塘”的田田莲朵。

        纷雨不住,我静伫湿地岸边。荷塘浩浩,清香四溢。青叶如幢,荷朵出浴。小莲亭亭,新蓬初生。清珠坠莲脸,蜻蜓闲倚蕊。良久,心头眉头,缠绵倾动,无计止息。

        起风了,一梭。又一梭。又一梭。一时,水响莲动,荷塘里天籁齐作,令人销魂。一阵。又一阵。又一阵。是青莲上接盛积蓄的窝窝玉雨,于纷披间珠散玉碎。又听闻身旁莲丛里,有更大的声响。目光投进去搜寻,望见一只水鸟,在和我捉迷藏。有那盛时已过正待结蓬的莲朵,花瓣儿也颤颤离枝,无声无息,飘落于枝下水间,三三两两地,在叶底幽幽缠绵。

        与荷共生者,有黄菖蒲,有梭鱼草,有荇菜,有布袋莲……不是亲眼所见,不能相信,离城仅仅十分钟车程,竟有《诗经》的场景再现。一时,不辨今昔。

      “彼泽之陂,有蒲有荷”。 “彼泽之陂,有蒲有荷”。寻常人的声声叹息,成就了最美的诗行。

       轻婉多情的《诗经》,一句朴素的吟唱,流泻着古时一个好女子,明丽缠绵的情怀。有蒲有荷。有蒲有荷。蒲与荷,现在,此刻,正在眼际寂寂生长。蒲与荷,铺陈着人世悠悠万代不绝的兴味。溪客,静客,有谁如此忧伤,直接喊出了荷花的别名?

        看荷花的地方不远,步行三五分钟,有一堵红砂巨雕,其上有古庐陵先贤的群塑。欧阳修,杨万里,文天祥,解缙,胡铨。在后世人眼中,这些先贤,文章节义并重,出污泥而不染,都是具备了荷花般高洁品性的伟人。

        杨万里流传今世的《小池》等诗作,多在咏荷颂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妇孺皆颂的千古绝唱。

        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因不满朝政,辞官归家,闲居吉水黄桥镇湴塘村,距吉安城不过半百里。多年前,我取道湴塘,去祭访大诗人。去时,正值夏日,村边的水泽里,有红白荷花映日开。荷花据说是“化石植物”,不知这些湴塘荷花,是不是自杨万里的《小池》开到了今天?

        路边一幢老房,房有二层,楼铺木板。木板沧桑苍老。楼上空房里,堆有杨万里的著作木刻板,不知何人何年所为。取一块在手,正是大诗人的雕像,他端坐于木板里头,黑黢黢的,沉甸甸的,似熏染了千秋烟火,又似吸纳了故园的玉露清风。端详之下,一声长叹:大诗人一生著诗作词两万余首,有五分之四在岁月中失散,五分之一流传至今。而眼前这些刻板,这一堆瑰丽的艺术财富,竟是金枝玉叶般落难于此,它们的命运,会将如何?

      因此惦念,去电朋友,答已悉数进入村中陈列室,遂出一口长气,此番电波辗转,颇得慰藉。

    除了蜻蜓,我知道寺庙里的菩萨也是喜荷的。见过那荷开时节,有善男信女,采了娇鲜带露的荷朵儿来,仔细地插在供桌花瓶里。

    一时,庄严的庙堂,竟有了几分柔情的灵动。

    荷花,在现实和信仰之间,充当了沟通的使者。这恐怕是任何一种花,皆力不能及的。是否因为这一点,它才赢得了千秋万代的仰视和歌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