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国谈社区经济 人口老龄带来“银发浪潮”的同时也带来了“银色市场”,庞大的老年群体和众多的高龄老人不仅需要提供大量的日常生活照料帮助,也需要提供大规模的经济供用,在老龄政策红利之下,潜在市场的变现会随时爆发。 ——马玉国 中国正在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近2.5亿的老年人口所蕴含的“消费力”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经济体”,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龄产业的真正活力还没有被激发出来,一些厂商对老年消费市场的反应比较迟缓,或者产生某些误解,没有把注意力放在这个巨大的消费群体上,老龄消费成为最被低估的经济地带。老年金融、老年用品、老年服务、老年房地产,这些不同的老龄产业模式也尚还在初级探索之中。 老龄产业仍存上升空间 老年人,尤其是我们东方国家的老年人,一般都有一种主要的消费心理,就是需求价格的低廉。受固有的传统思想及自身物质追求淡薄等影响,商品价格的高低已成为老年人是否实施购买行为的一种至关重要的因素,价格较低的商品必然会引起老年人更多的关注。 中国老龄人口变迁数据 (数据来源:红杉资本) 老年人要求商品价格低廉的消费心理对企业是不利的,会造成企业利润的减少,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目标归根到底又恰恰就是追求利润的极大化。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在收集市场、用户信息的时候可能不完整,从市场信息反馈到上游生产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再加之考虑成本问题,久而久之会失去信心而放弃老年产品的生产,使得老年商品的供应不足。再加上老年人基本上都是属于理智型消费,不太容易受商品宣传的影响,如果没有适合他们消费要求的商品,就很难引起他们的消费欲望,市场启动也较难。 新需求释放老年消费升级 最近几年,婴儿潮一带的新老年人开始进入市场,他们有一些新的消费行为、消费趋势推动了整个行业快速变化。老年行业非常复杂,跨界非常多,是几十个行业穿插形成的一个集合体,其中每一个细分领域都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中老年人为中心。 老龄产品服务和主要分类 消费需要的增长带动整个产业的增长,日益增大的老年消费者群体的巨大的市场潜力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老年产业它包括所有有关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的经济活动和设施。比如专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各种行业,适合老年人特殊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健康维护、生活照料的用品,设施和场所,以及发挥老年人才作用举办的多种经济实体等等。发展老龄产业可以实现老年保障的社会化,减轻国家负担,使老年保障行业进入良性循环,摆脱养老靠国家的旧观念。而且我国老年人多,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也多,这为发展老龄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出现健康投资观的和老年消费明显增强的势头。 新一轮老年市场政策红利来临 2020开年,工信部、民政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6个方面共17条措施,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积极培育居家养老服务,创新优质老年用品供给、激发老年用品消费潜能,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居家和社区适老化改造,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实施“养老服务+行业”行动,打造“互联网+养老”服务新模式等。 老年适用商品数量高速增长 (数据来源:ageclub) 从《指导意见》可以看出,面向老龄社会的银发市场具有广阔的前景,各老年服务产业会跟随受益。《指导意见》更是进一步指出,到2025年,老年用品产业总体规模超过5万亿元,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市场环境持续优化,形成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老龄银发产业市场规模达6.57万亿元,相关红利政策推动“银发经济”,涉及的领域包括生活用品、辅具、医疗、住宅、教育、娱乐、咨询等。 在疫情中做好基础沉淀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形势严峻,波及面大,挑战全方位。老龄制造及服务企业,都缺乏机制防范,缺少应对准备,同时突出反映了老龄产业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上的不足;此外,在人力和财力上,也暴露了行业企业的准备不足。 老龄产业企业首先要克服当前问题,需要在疫情之下,重新构思商业场景,抓住老年产业市场的刚需,找准企业的产品方向,精准市场化的逻辑,并且把资金风险和安全风险降到最低。此次疫情将倒逼老龄产业企业“加速业务形态,从线下转到线上”,需要尽快思考如何把线上的活动搞起来,怎么把线上的老年人、客户重新对接起来。 老年人月活用户量 ( (数据来源:艾媒咨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