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里的“脾”到底指什么?

 我爱你文摘 2020-05-10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能听到诸如“脾虚”、“脾湿”之类中医词汇,懂一点中医知识的人都知道,在中医理论里,脾脏是五脏之一,是人体的一个消化器官,脾和胃相互协作完成人体能量转化的过程,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有西医常识的人来说,这种观点往往难以苟同:现代医学明确表示脾脏是一个免疫器官,是人体最大的淋巴结,并没有消化功能,人切除脾脏后也可以继续存活……

有很多人也据此来否定中医的科学性,认为中医的很多理论都是凭空臆想出来的。

那么,为什么中西医对于“脾”的认识完全不一样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追本溯源,看看我们的中医古籍到底是怎么描述脾脏的:

第一,关于脾脏的解剖位置与形态

如《黄帝内经》有言:“脾与胃以膜相连”;《难经》“脾重两斤三两,长五寸,扁三寸,有散膏半斤”;《类经图翼》认为脾“形如刀镰”;《医学入门》谓脾“微差左胁…扁似马蹄”;《针灸大成》谓“脾掩乎太仓(注:胃)附脊十一椎”;《医贯》认为脾“如马肝赤紫”。

明代以前的描述有一些模糊,到了清代,一切更加明朗起来。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亲见脏腑改正图》中绘制的脾的形态结构,相当于西医的胰腺,甚至还标出了珑管,即胰腺管,并且在《医林改错·上卷》曰:“脾中有一管,体像玲珑,易于出水,故名珑管。脾之长短与胃相等”。《中西汇通医经精义》更加明确地描绘脾图为西医的脾脏和胰腺。《医学衷中参西录·第五期第一卷》曰:“古人不名胰而名散膏……而时时散其膏液于十二指肠之中……故曰散膏,为脾之付脏”。明确指出了胰腺附于脾。

总结以上文字,可知其实古人对于脾脏实体,有三种观点:脾即为西医的脾脏(spleen);②脾为西医的胰腺(pancreas);③脾为西医脾脏(spleen)和胰腺(pancreas)的综合体。

第二、关于脾的生理功能

(1)脾主运化(传输、转化水液和食物)

 《素问》:“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类经·藏象类》:“脾主运化,胃司受纳,通主水谷。”《诸病源候论》:“脾胃二气互为表里,胃受谷而脾磨之,二气平调,则谷化能食。”《医宗必读》说:“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故曰后天之本在脾。”

由此我们可以将脾主的运化功能概括两个方面,一是运化水谷精微,即脾具有有把水谷(饮食物)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二是运化水液,即脾对水液有吸收、转输和布散的作用。

脾的运化功能和西医的胰腺(pancreas)功能相似,胰腺是一个大而细长的葡萄串状的腺体,位于胃后,居脾脏和十二指肠之间。胰的外分泌液或称胰液经胰管输入十二指肠,包含有各种消化酶,同时,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维持人体的血糖平衡。

(2)脾主生血统血

《景岳全书》:“血…源源而来,生化于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难经》称:“脾裹血”。裹,有包裹、固摄的意思。脾裹血其实就是脾的统血功能。《医碥》说:“脾统血,血随气流行之义也”。指脾能将血液控制在脉中运行,不溢于脉外。《血证论》:“血之运行上下,全赖乎脾,脾阳虚,则不能统血”。

中医脾的生血、统血功能又和西医的脾脏(spleen)有相似之处。西医学认为脾脏(spleen)有储血和造血功能,在病理状态下也会引起血小板减少,进而造成皮肤瘀血、黏膜出血等状况。

从中医古籍对脾形态及功能的描述,我们大概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因为西医所说的脾脏(spleen)与胰腺(pancreas)均与胃相邻(以膜相连),并且胰腺(pancreas)尾部和脾脏(spleen)也有连接,所以古人将这两个器官通称脾,并将胰腺称作脾之“散膏”(《难经》),所以在功能上往往也兼具了两者特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以清代王清任为代表的医学家逐渐发现两者的不同之处,明确表示“散膏”(即胰腺)才是脾的主体。

晚清时期,中西医汇通之时,西医学需要翻译成中文,因为没有前人的经验可借鉴,那些西医翻译的开拓者们几乎是各自凭着各自的理解拿西医概念去比附中医,比如将“heart”翻译成“心脏”,那么同时也将“spleen”翻译成“脾脏”,这其中充满了很多主观因素。

中医学关于脾的实体之所以存在争议,也受到古代“重思辨,轻实体”的思想的影响。经历了由解剖实体到功能脏腑的演化过程,中医的脾已不再是古人最初看到的解剖实体。即使历代医家对脾的解剖实体有具体描述,但其主运化、主统血、为后天之本的功能并非一个形态器官所能支撑,中医学考察人体的生命活动时,以功能活动的动态形象为本,而形体器官和物质构成为从,当涉及“器”与“象”的关系时,着重的不是器,而是其“象”,并且以功能之象来界定其器。

中医学发展到今天,脾的运化功能逐步凸显,以糖尿病(胰岛素分泌失衡)代表的消化系统疾病往往都是从脾论治,所以笔者认为我们中医脾的实体是以胰腺(pancreas)为主、脾脏(spleen)为辅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何中西医对于“脾的认识相差甚远。

然而中医脾的功能并不局限于现代解剖学胰腺和脾脏的实体功能。不能将中医的脏腑与西医的内脏器官简单等同起来,更不应该就此认为中医的认识不科学。              

(本文仅代表个人见解,如有谬误,敬请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