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资原则⑤:不要过于迷信预测

 追梦文库 2020-05-10

通过预测来做出合理的计划以应对预期会出现的各种状况是人类自古以来的天性,且没有现象表明人类的这种天性会在可预见的未来发生根本性变化。自然的,人们也将这种天性付诸于投资当中,以期通过对未来宏观环境、行业格局、企业自身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和内部管理等的预测来指导自己的投资操作。

任何人在投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做出这样或那样的预测,概莫能外。但以何种心态和方式在投资决策中应用预测的结果,才是成功投资者与普通投资者的最大分野之一。概括来说,成功投资者不迷信预测,预测只是一致性投资体系的一个输入而已,他们遵循的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是单一的预测变量,因而不会因为预测的结果悲喜无常,投机专营;普通投资者则紧紧跟随预测,自信满满于所谓的逆向投资和顺势投资中频繁切换逻辑,偶有一次命中便急于总结“经验”指导下次操作,结果误入歧途,不得自拔。

那么,预测缘何不值得我们去迷信呢?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历史的未然性。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随机漫步的傻瓜》一书中提出了这个概念,意思是我们既要看到已发生的历史,还要考虑到可能的结果--历史上可能发生而未发生的。换句话说,往回看,历史虽已发生,但不必然发生;往前看,大概率事件最有可能发生,但不必然发生。我们要学会用概率的眼光来认识历史和未来,基于历史数据的预测不值得过于迷信。

其二是定量预测的局限性。因为有人性的参与和博弈,股票并不是纯粹的科学,有研究表明其运行规律更类似于一个混沌系统,以不规则成其规则,模糊的成分远远大于精确的成分,这就导致决定预测准确性的绝大部分因子却无法定量化,依托少数能够定量化的因子来建立的模型,则以诸多假设为前提,任一假设的证伪足以让预测谬以千里。看看自由现金流(FCF)的预测模型,分子分母中有多少参数假设就知道了。难怪芒格提到巴菲特时曾说,“我从来没有见过巴菲特拿着笔和计算器去算一家企业的价值”。彼得林奇也曾说,“如果我选择的股票中有70%的表现与我预期的一样,我就非常高兴了,如果有60%的表现与我预期的一样,我也会十分感激”。

其三是预测的竞争和反身性。对于同一只股票,同一时刻有着千千万万、形形色色的机构、专家和个人在做着各自的预测,任何人都没有信心说自己拥有预测的比较优势,从而能在激烈的预测竞争中持续获胜。而且,预测是具有反身性的,每个人的预测都会做为自变量影响股票的走势,但反过来股票的走势又会做为你预测的输入,这一反身循环最初会彼此强化,但最终必将难以为继、分崩瓦解,且谁也不知道分崩瓦解的点会发生在什么时刻。这也决定了依据预测做投资决策难以支撑可持续的投资获利。

总之,对于投资而言,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致性的投资体系,学会以概率的眼光认识看待这个世界,不把预测当做确定性事实孤注一掷,而是将预测做为投资体系的一个常态化输入以做流程化应对,内心则不起一片波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