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沿着神农氏的足迹之橘皮(陈皮、青皮)

 世界因利而精彩 2020-05-10

味辛温。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一名橘皮。生川谷。(旧在果部,非)

橘皮,味辛、苦,气温,沉也,阴中之阳,无毒。陈皮治高,青皮治低,亦以功力大小不同也。入少阳三焦、胆腑,又入厥阴肝脏、太阴脾脏。

橘皮在《神农本草经》里叫橘柚。橘皮就是橘子的皮,橘子的皮也能够入药,而且是一味行气化痰不可多得的药。所以啊,我们吃橘子时候不要把橘子皮给丢了,留下来放在高处阴干。留得越久,就就越好。很多人会疑惑,橘子皮也能作药?是的,橘子皮不仅能作药,还能当作调料,放在卤菜里,能祛除异味、解腻;还有些爱喝普洱茶的朋友,把陈皮加入普洱茶里,能消食解腻。

  

陈皮入药也体现了中国一种不浪费的思想,就拿吃只鸭来说,很多外国人不吃鸭头、不吃鸭屁股、不吃鸭爪、内脏也扔掉。中国人看到的是鸭脖、鸭头、鸭爪,今天是煲汤啊还是做烤鸭,好纠结啊。中国人这种行为就没有浪费,还没垃圾,多好。
  橘皮以陈久者良,故名陈皮。很多药物以新鲜的入药最好,新鲜的能养阴润燥。只有少有的几样,比如橘皮、半夏,只要不发霉,保存得越久,药力越佳。陈皮功用少缓,和中消痰,宽胁利膈,用之补,则佐补以健脾;用之攻,则尚攻以损肺。宜补药同行,

青皮和陈皮气味相同食化滞、破气散结的能力强消瘟疟滞气,尤其能疏肝破气,而中医讲:“肝布胁肋主疏泄”,像胁下郁痛甚的人用青皮来疏肝破气,效果很好。

陈皮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它跟补益药搭配,能消除补益药,容易滞塞壅堵之感,令补力能迅速为脾胃吸收。很多老年人,喝了四君子汤后,虽然短气乏力感少了,但老感觉腹部胀满,气机容易壅滞,加入陈皮后腹部没有胀满的感觉了,东西也不了。

  

在《陈素庵妇科补解》里记载着一个治疗心血瘀阻引起心悸的药方,桃仁红花煎。桃仁红花煎四物,理气青皮与香附,祛瘀丹参和元胡,闷痛正在心前部。我们看看,桃仁红花煎里除了有止痛的延胡索,活血的药有桃仁、红花、丹参。青皮和香附就来行气、破气。方中延胡索止痛,很好理解,那活血药扮演着什么角色呢?简单的说我们平常熬粥时,熬得太干了,粥都固结成块了,搅都搅不动了,的加入些水,才能搅动,而活血药就是让血不再结在那里。青皮和香附就能把瘀血推动,虽然瘀血没黏紧在身体上了,但我们是还得把瘀血给推出身体外啊,青皮和香附就是这个推手。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讲到,陈皮能治大肠闭塞,有顺气泻下的作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治疗产后乳房胀满,用陈皮一两,甘草一钱,水煎服即散。

禁忌:凡中气虚,气不归元者,忌与耗气药同用,胃虚有火呕吐,忌与温热香燥药同用,阴虚咳嗽生痰,忌与半夏南星等同用,疟非寒甚者忌。

补中益气汤中用陈皮,其实有它的妙义,并不是取陈皮能宽中。中气下陷,气陷至阴,得升麻、柴胡以提。然提出于至阴之上,而参、黄芪归、术,全部在补气气补得太快,往上升走去补上焦了。得陈皮,就能缓和下来补气于中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