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尼德兰崛起:荷兰名称来源与历史有关『西欧』

 白衣钱子 2020-05-10

地形图

“荷兰”,这个名称大部分人都听过,都知道是欧洲的一个国家,以风车及郁金香闻名于世;喜欢足球的人也可能留意过荷兰在世界杯及欧洲杯的动态;有历史知识的也会知道,郑成功曾在荷兰人手上夺取了我国台湾。

总而言之,荷兰是一个在全世界都属于为人熟知的国家之一。但“荷兰”其实并不是那个国家的正式名称,而是叫“尼德兰”。那到底是什么回事?

全世界都混淆的名称:荷兰与尼德兰

荷兰地图

答案先说在前头,荷兰国的正式名称是“尼德兰王国”,其中荷语中的意思是“低地”,因为大部分尼德兰地区的地势都不高于海平面100米,甚至有很多地区比海平面还低;

另一方面,“荷兰”严格来说只是指尼德兰国内的两个省份“北荷兰省”和“南荷兰省”,荷兰只是组成尼德兰本土的一部分。

后面的名称一律使用“尼德兰”,而对应现今北荷兰省和南荷兰省的地区才会使用“荷兰”。

不过这纯綷是弄错了吗?事情没那么简单。如果大家有看过其他地方有关尼德兰的称呼时,大家就会发觉。不单华人社会会使用“荷兰”指代“尼德兰”,外国非常多地区也有这个问题,包括英语及西班牙语中,都有使用荷兰去称呼尼德兰。

到底是什么原因,令世界上大部份地区,甚至尼德兰自己,都会使用“荷兰”去代指尼德兰呢?答案当然就存在于尼德兰的历史当中。

被统治的年代 :从罗马帝国到哈布斯堡统治

罗马共和国

现代的所谓尼德兰地区,包括尼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历史上可说是命途多舛。

117年罗马帝国

罗马的凯撒大帝于远征高卢时把尼德兰地区带进了罗马帝国,并统治了尼德兰约450年。在西罗马帝国崩溃后,尼德兰北部的地区曾经有过短暂的独立时期,但很快就再次落入法兰克帝国的统治之下。

尼德兰本土的地图,其中深橙色为北荷兰省,浅橙色为南荷兰省,两者加起来则为严格意义上的“荷兰”

当法兰克帝国慢慢演变为神圣罗马帝国后,尼德兰地区亦变为处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名义之下。在这段时期,尼德兰地区开始出现一个又一个的伯爵国,这些伯爵国慢慢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其中就有“荷兰伯国”。

但由于非常复杂的贵族联姻和继承法,大部分伯爵国于14世纪后期至15世纪中期都被勃艮第公国先后继承,形成了“勃艮第统治时期”。

“胆大的”查理时期的勃艮第公国,上方橙色部份即为尼德兰地区

勃艮第公爵“胆大的”查理战死沙场后,并没有留下男嗣。于是勃艮第地区连同尼德兰地区的继承权,便落入了他的女儿,以及他的女婿。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哈勃斯堡的手上,尼德兰开始了“哈勃斯堡统治时期”。

示意图

后来尼德兰地区的统治权由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传到了儿子“美男子”费利佩手上,而费利佩的妻子,正是西班牙女王“疯女”胡安娜。因此尼德兰地区的统治权,最终与西班牙的王位一起,都传到了费利佩和胡安娜的儿子查理五世的手上。

左:“美男子”费利佩;右:“疯女”胡安娜

西班牙在荷兰地区属地(现今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部与德国西部小部分)分17省。南部省份(现今比利时,也称法兰德斯)的人口比较密,工商业比较发达。北部7省(现今荷兰,也称尼德兰,当初独立时称“联合省份”)在之前比较落后和穷困,但在16至17世纪一跃成为欧洲最富的地方。

八十年战争:尼德兰的独立战争

左:查理五世;右:费利佩二世

在查理五世的统治时期,虽然查理五世用的是强硬和高税收的手段统治尼德兰,但尼德兰的人民却觉得查理五世统治时都有顾及尼德兰的利益。

示意图

事实上,查理五世出生于尼德兰,而且说得一口流畅的荷兰语,西班牙语反而并非流畅。但当查理五世最终在1555年和1556年分别把尼德兰及西班牙的统治权,传给在西班牙长大的儿子费利佩二世,而费利佩二世依然沿用哈勃斯堡一贯的高税率及宗教统一的政策时,却带来了尼德兰普遍的反抗。

16世纪的欧洲是宗教改革的年代,由马丁路德建立的路德宗和由约翰加尔文建立的归正宗(即长老会)都在尼德兰扎了根,而尼德兰作为一个商业中心,与不同的人交易,对不同的教派也就相对宽容。但费利佩二世作为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的梦想就是消灭新教“异端”,建立一个纯天主教的国家,因此对尼德兰地区的新教教会作出各种迫害(包括建立宗教裁判所)。

示意图

在尼德兰贵族上书要求废除宗教迫害政策未果后,尼德兰终于在1566年爆发了宗教起义。在佛兰德斯,由归正宗牧师带领的信徒,走进了各个天主教教堂和宗教建筑中,破坏在内的雕像、艺术品和一切装饰,是为“破坏圣像运动”。

而费利佩二世的回应,就是派遣名将“铁腕公爵”费尔南多以及一万西班牙士兵,迅速以武力摆平这场暴动。

示意图

但暴动被暂时平息后,大将费尔南多不单没有安抚余下的群众,反而进行进一步的清算,逮捕了两名尼德兰省份的执政并处决,并在随后数月处决了上千名与暴动有关的人士。此两位执政事实上是天主教徒,但罪名是纵容新教在西班牙国土内发展。此举不单没有为尼德兰带来和平,反而令尼德兰更加燥动。

荷兰黄金时代的海景画家弗洛姆的作品《东印度公司船员》,可以看出海上贸易的空前盛况。

荷兰省执攻奥伦治亲王的反抗

当费尔南多在尼德兰举行大清算时,荷兰省、泽兰省及乌特勒支省的执政,奥伦治的威廉为了避免出现前两位执政被处决的命运,就逃离了尼德兰,去到岳父的萨克森国,并于1568年带领着自己的盟友再次回到尼德兰,图谋推翻费尔南多的暴政。

不过,虽然威廉与其盟友的军队曾击败西班牙的军队,但西班牙军队对尼德兰叛军依然紧紧相迫。威廉的军队因资金不足而陷入不利,威廉的盟友更被西班牙各个击破,最后只余下威廉一个势力在负隅顽抗,形势岌岌可危。

示意图

但尼德兰命不该绝,大家还记得之前由归正宗带领的民众吗?他们其实一直在顽抗,组成了“乞儿军”并一直在海上活动频繁。在1572年4月,他们占领了鹿特丹以西,无人看守的布里尔港。

这个举动虽然在军事上无足轻重,但拥有着巨大的象征意义,尼德兰的反抗军重新获得了立脚点,于是尼德兰各省再次举起反旗,反抗军的实力再次强大起来,并推举了威廉为整个尼德兰的执政,并答应奥伦治家族可与尼德兰共享权力。

另一边,由于迟迟未能平息尼德兰的叛乱,名将费尔南多于1573年被撤回。而西班牙要对付的敌人不止尼德兰一个,与奥斯曼帝国在地中海的争霸,法国从来未停止过的侵扰、甚至英国海盗在大西洋的掠夺,都使西班牙不能专心对付尼德兰的叛军。

西班牙甚至在1575年宣布国家破产,因而未能支付在尼德兰对付叛军的雇佣兵的薪金,引发了雇佣兵的叛变,倒过来攻打南尼德兰的布鲁塞尔,造成8000 人的人命伤亡。至此,双方的形势开始逆转过来,尼德兰本土地方安全了,与西班牙的抵抗运动转移到其他地区。尼德兰南北各省更于1576年签定了“根特协定”,誓言同心协力驱逐西班牙的军队。

尼德兰的分裂与独立:尼德兰七省共和国

风车

可是尼德兰团结一心的局面维持不了多久,在尼德兰北方的省份中,归正宗的影响与日俱增,这使南部忠于天主教的省份感到威胁,而西班牙方面亦开始游说南部的省份重新回归西班牙的统治。

区划

于是在签署根特协定的短短的三年后,即1579年,尼德兰南方十省宣布结成“阿拉斯同盟”,重新回归西班牙的统治。北方七省见南方十省背弃协定,便在同年成立“乌得勒支同盟”,坚持抵抗西班牙。后来乌得勒支同盟于1581年宣布成立“尼德兰七省共和国”,取得了实际的独立。

虽然后来西班牙于1584年暗杀了奥伦治的威廉,但在他的次子毛里茨的带领下,尼德兰共和国继续了对西班牙的抵抗,并在1609年与西班牙签订了12年的和约。和约结束后,尼德兰和西班牙再次开战,并与1618年开始席卷整个欧洲的三十年战争重叠,成为了三十年战争的一部分。

最终于1648年,作为结束三十年战争的“西发里亚和约”的一部分,西班牙和整个欧洲正式承认尼德兰为独立国家,尼德兰长达八十年的独立战争于告一段落。

在尼德兰七省共和国的时期,荷兰省在经济上是七个省份中最大的,在政治上也一直在主导整个尼德兰,加上荷兰省在尼德兰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于是国际上就开始“以部分命名全部”的方式,称呼尼德兰为“荷兰”。这种“以部分命名全部”的做法很常见,包括称呼联合王国为“英国”等等。

尼德兰的“橙色”奇缘

示意图

讲完尼德兰独立的历史后,大家有没有发现,尼德兰非常喜欢用橙色代表自己?他们的国家足球队的球衣是橙色的,旅游标志是橙色的,尼德兰人想用一种颜色去代表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时,也几乎必定会选用橙色,但到底是为什么?

答案其实就隐藏在上面的文章中。再看一下奥伦治的威廉的英文名字,不论在英语中还是在荷语中,都有“橙色”的意思,因此在立国之约,橙色就成为了最能代表尼德兰的颜色。而现在的荷兰国王,也是威廉的后代。可以说今天的尼德兰依然被“橙色”统治着。

尼德兰对橙色的迷恋甚至显示了在餐桌上,在西方甚至基本只有橙色的胡萝卜出售,而这居然是尼德兰人的功劳。

在17世纪以前,萝卜有很多颜色,就是没有橙色。但当尼德兰的农民培养到橙色的胡萝卜时,马上就认为这是最能代表国家的萝卜,并开始大量种植。

上自下: 荷兰、 比利时、 卢森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