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末福利)玩转地理 | 气温!高考到底考什么(上篇)

 hjh2004 2020-05-10

本文由地理蹊倾情首发编辑整理制作,虽免费交流使用,但保留谴责直接拿过去作为自己成果的部分使用者的权利。

导 读

新启程,新思路。地理蹊不搬运题目,而是分析题目中的解题思路与知识含义期待在留言栏内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以共同交流。欢迎关注”地理蹊“公众号,并用微信手机或PC版浏览。

气温是每年课标卷高考试题中必考内容之一,气温到底怎么考?应掌握哪些重要的知识点?各位同学对气温知识是否形成体系?理解程度如何?阅读本系列文章后,相信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们不妨从高考真题的解读中来寻找上述答案。

【真题再现】2019年课标2卷


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下题。

1

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

A.日出前后

C.日落前后   

B.正午

D.午夜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A

老师解读:

下垫面温度指的是地面的温度。据材料可知,积云是由于近地面空气受热对流上升形成,气流上升的高度就决定了积云的高度。而热力对流中,气流上升强度取决于近地面气温的高低,一天之中日出前后气温最低,所以气流上升的高度也较低,积云云底高度也就较低。所以,本小题选A选项。本小题主要考查了2个知识点,一是大气的热力对流,二是气温的日变化规律。那么,气温随时间有何变化规律?具体原因是什么?

知识深度剖析:气温的日变化

气温随时间的变化,从时间尺度的长短可以分为日变化、月变化、季节变化(或年变化)和年际变化四种情况。地理考试考查比较多的是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我们知道一天之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这是为什么呢?

图1  大地能量收支示意图

温度是衡量物体能量多少的物理量,地面是对流层(近地面)大气最直接主要的能量来源,地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气温的高低。大地一方面吸收太阳辐射而获得能量(与太阳辐射相比,大气逆辐射的能量显得很微小),另一方面释放地面辐射而支出能量(图1)。温度的变化实际上取决于能量的收支状况,当能量的收入大于支出时,大地能量盈余,地温升高,气温升高;当能量的收入小于支出时,大地能量亏损,地温降低,气温降低。

图2 晴朗、大气稳定条件下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的日变化图

(图2)可知,日出后,大地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大于地面辐射的能量,地温升高,进而导致气温也升高。正午12点时,太阳高度达到一天最大值,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的能量最多;12点后,虽然太阳辐射开始减弱,但是仍然大于地面辐射的能量,大地的能量仍然在增加,所以气温仍然升高。午后14点前后,太阳辐射开始弱于地面辐射,大地能量开始亏损,地温和气温都开始下降,所以一天之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14点前后。日落后,太阳辐射变为0,地面辐射导致大地能量持续损失,地温和气温持续下降,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第二日的日出前,所以一天中的最大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同样的道理,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中昼最长、太阳高度最大,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最多,理论上气温最高。实际上,夏至日之后一段时间,虽然大地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减少,但是大地收入的能量仍大于支出的能量,所以气温仍总体上升与,一直持续到7月份左右,所以,我们常说北半球最热月一般出现在7月。

现实中,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还会受到云量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冷暖气流过境、下垫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现实中的气温日变化中气温的升降是波动的,气温曲线不会那么连续光滑,最高和最低气温也不一定出现在14点和日出前。

图3  不同高度气温日变化示意图

由于近地面大气主要吸收地面辐射的能量而增温,对流层范围内越往高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的能量越少,且日变化较小。所以高空的气温一般都比较低,而且气温的日变化幅度也较小(图3)。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高空处于稳定的低温状态。

【对点演练一】


下图为“杭州2011年12月18—19日的日最高气温变化图(地方时)”,完成下面小题。

1

对图中曲线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气温日变化主要原因是太阳高度和地面辐射的变化

B.18日与19日两日的最高气温相差1.2℃

C.气温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天气系统的影响

D.气温呈波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昼夜长短变化造成的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A

2

19日的最高气温最有可能是( )

A.20.1℃

C.小于20.1℃

B.大于20.1℃

D.18.9℃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D

3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

A.19日14时前后为多云天气

B.该日武汉的昼长约为12小时

C.武汉正处于冷空气过境

D.冷空气到达武汉约在19日16时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C

【解析】

1、图中曲线显示,最低气温出现在7时,为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属于正常的气温日变化特征,日出后,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增多,地面辐射传给大气的能量增加,气温上升,正午时太阳辐射达到最强,但地面辐射还没有达到最强,气温继续升高,午后地面辐射达到最强,气温也随后达到最高,然后随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的减弱,气温逐渐降低,至日出前,气温降至最低。由此判断气温日变化主要原因是太阳高度和地面辐射的变化,A正确。图中显示,18日16时气温约20.1℃,19日最高气温(14时)约18.9℃,相差1.2℃,但18日16时的气温不是18日的最高气温,因此两日的最高气温相差不是1.2℃,B错误。没有信息表明,气温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天气系统的影响,C错误。气温呈波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太阳高度变化,不是昼夜长短变化造成的,D错误。

2、材料信息表明,题中图为杭州2011年12月18—19日的日最高气温变化图,按照时间顺序判断,图中右侧应为19日,图中显示19日14时的气温为18.9℃,前后气温都比18.9℃低,因此19日最高气温最有可能是18.9℃,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

3、多云天气会削弱太阳辐射,使地面获得的热量减少,图中显示,19日14时气温正常达到最高值,说明此时天气对气温的干扰较少,不会是多云天气,A错误。材料信息表明,该日处于12月份,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武汉位于北半球,因此该日武汉的昼长应小于12小时,B错误。图中显示,杭州19日最高气温明显低于18日最高气温,有明显的降温趋势,应该受到了冷空气影响,我国冷空气由北向南推移,武汉与杭州纬度相似,由此判断,武汉正处于冷空气过境,选项C符合题意。没有信息表明,冷空气到达武汉的时间,D错误。

【对点演练二】


由于日出时间随纬度、经度及季节不同,因而日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季节也存在着差异。a图为我国某地某年日最高气温各月平均出现时间变化图,b图为该地该年日最低气温月平均出现时间变化图,其中b图与该地多年平均情况更为相符。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该地日最高、最低气温季节变化特征是(  )

A.春季日最高气温出现时间较晚

B.冬季日最高气温出现时间较晚

C.夏季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较晚

D.冬季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较早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A

2

日最低气温有时也会出现异常,如果当地日最低气温出现在9时,可推测日出前后(  )

A.出现微风或静风环境

B.有暖锋到达

C.有强对流天气 

D.有浓云覆盖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D

3

该地可能位于(  )

A.河南省中部

B.黑龙江省东部

C.西藏自治区西部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A

【解析】考查区位日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地方时、区时计算。

1、读图可知,春季日最高气温出现时间大多在15时以后,出现时间较晚,A正确;冬季日最高气温出现时间大多在14时以后,出现时间较早,B错误;夏季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在早上5点多,出现时间较早,C错误;冬季日最低气温出现在早上6点多,出现时间较晚,D错误。故选A。

2、读图可知,当地日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早上7时之前,如果当地日最低气温出现在9时,可推测早上地面升温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较少,故日出前后有浓云覆盖,D正确。故选D。

3、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接近日出时间,材料中介绍右图与该地多年平均情况更为相符该地,读右图“该地该年日最低气温月平均出现时间变化图”可知,该地3月21日与9月23日日出北京时间为5:55和6:05,非常接近6时,由于日出时间随纬度、经度及季节不同,春秋分昼夜平分,地方时6时日出,说明该地与北京经纬度相差不大,结合选项可知,A项河南省中部最接近,故选A。

【对点演练三】


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进行“绿洲(地)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的课题研究中,通过实地观测甲、乙两地的气温变化,绘制成下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1

图中绿洲和荒漠的气温日较差分别为( )

A.15℃,12℃

B.12.5℃,16℃

C.10℃,14℃

D.10℃,16℃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B

2

由甲、乙两地气温与风速的变化,可看出绿洲的生态意义主要体现在:

①增大气温日变化幅度,减缓风速 

②减小气温日变化幅度,减缓风速

③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附近荒漠的侵袭

④使地面反射率增加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B

【解析】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值,根据图示数据,判断气温日较差数值。根据图示风速曲线值大小,判断绿洲的生态意义。

1、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值。读图,图中绿洲的气温最高值约27.5℃,最低值约15℃,气温日较差为12.5℃。同理计算出荒漠的气温日较差为16℃,B对。A、C、D错。

2、由甲、乙两地气温与风速的变化,可看出绿洲的风速小,荒漠的风速大。绿洲的生态意义主要体现在减小气温日变化幅度,减缓风速,①错,②对。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附近荒漠的侵袭,③对。绿洲使地面反射率降低,④错。B对,A、C、D错。

活动规则:

欢迎大家畅所欲言,跟小蹊分享您对本文或其他“天文地理”的感想或故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