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观自我意识 (三)

 高天明月图书馆 2020-05-11

邓克田

反观自我意识 (三)

《我的太极观》系列《认知和反观自我意识》

认知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仿形而生意的过程,可谓形意。《易经》方法论把意归纳为四大要素,分别为象、数、义、理。仿形而制器,谓之下意;仿照形象而制造各种工具,是一种初级意识;仿形而制文,谓之中意;仿照形象而制造文字语言,是一种中级意识;仿形而制义理,谓之上意,仿照形象而抽象出哲学义理,是一种高级意识;仿形而制太极象数,谓之上上意;仿照形象而抽象出太极象数,是一种最高的意识。

这种对万物的最高级抽象意识,用语言文字很难以完全表达。“佛陀拈花示众,道可道,名可名,吾不知其名,故强曰道”。如此这般,都说明了语言在表达终极哲学方法论时,存在难以自辩的缺陷。语言所表达出来的东西,都已是佛陀手中花,老子道之名。不过还好,在语言义理之前还有象数,语言不能尽其意,故圣人立象以尽其意,这里的象就是指太极象数。太极象数最明晰完整的当属伏羲太极象数,是由混元太极图,阴阳二仪,四象,八卦,十六卦,三十二卦,六十四卦组成的完整系统。

当今社会,我们大多数人对太极象数的理解,往往仅限于算命的术数,是一种玄学符号。科学一点的理解是古代的二进制运算代码,李·约瑟认为她是东方最古老的启蒙科学。波尔从伏羲太极卦象得到启示,提出了量子概念,来归纳解释微观世界中粒子物理量的跳跃变化问题。量子力学中的很多量子现象与伏羲太极象数有很高的相似度。比如说,量子不确定性与太极的混元态高度相似,量子迭代与卦象由阴阳爻迭代而成高度相似,量子纠缠与阴阳卦象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高度相似。量子现象正在慢慢颠覆传统的科学认知观念,量子不确定性,甚至让我们对世界产生了怀疑,世界万物相互矛盾,没有逻辑,好像都是上帝掷骰子的结果。我们能明确的感受到宇宙万物运行的逻辑性和有序性,量子世界却打开了从我们意识角度认为世界不确定性和无序性的大门,问题到底出在哪?是世界出了问题?还是我们的意识出了问题?

高层次的思想和武功修为,都是从认知和反观自我意识开始的。也许是机缘巧合,研易写书的过程中,让我意识到了认知自我意识,修正哲学方法论的重要性。研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让我意识到了清静神明,反观自我意识的重要性。虽然有史以来,能反观神明灵通者凤毛麟角,但对我们普通人而言,起码要能认识到这一点,就不至于再去迷信神。反观自我意识首先要做的是修正哲学方法论,其次是清静神明。

哲学是形而上之学,是高度抽象之学,是逻辑思辨之学,是普遍之学,也应该是简易之学。哲学之所以难学,一是因为高度抽象,二是因为其逻辑思辨过程往往是没有闭环的开放系统,一旦开始就不知所终。哲学的方法论一般都直指问题核心,不同的哲学体系其方法论虽有所不同,但首先基本都涉及四大问题。第一是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问题,第二是宇宙万物的极限问题,第三是宇宙万物变化的核心要素问题,第四是宇宙万物统和的核心要素问题。下面我们从太极观的角度讨论哲学方法论的四大问题,希望能带给大家以新的启示。

第一,天人观。人是观察天地万物的主体,同时又是被观察的天地万物中的一员,人与天地万物既对立又统一。摆正人与天地之万物的关系,是我们全方位正确认知世界的前提。太极的天人观相对于宗教与科学的天人观,似乎更加超然,宗教的天人观往往将人神化成为宇宙万物的主宰,而科学的天人观偏重于将人与宇宙万物对立起来,这两种天人观直接导致的哲学认知结果,一个是意识决定物质,一个是物质决定意识。从太极的角度讲,人化生于天地阴阳的中位,得天地中正之气而成。人是集合精(物质)神(意识)于一体的灵物,与天地时空息息相关。中国古人正是因为摆正了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参透了天人合一的妙义,也因此悟出了太极象数,并围绕太极象数,逐步形成了连山易、归藏易、周易,道家学说,儒家学说,中医,历法等等。

第二,极限观。宇宙的宏观无限大,微观无限小,正确处理宇宙万物的极限问题,是我们全方位正确认知世界的背景。太极与科学的极限观不尽相同。太极概念本身就是在阐释极限问题,宇宙大无外、小无内,太极只是背景,宇宙的终极真理普遍存在于太极背景下的每一个事物当中,古代先哲通过观察太极背景下的可观事物,发现事物的基础象数关系,表现出横向平行和纵向嵌套的相似特征,并将其抽象归纳成太极象数。事物无论如何变化,都不离基础象数关系,这也许正是太极的高妙之处。科学寄希望宇宙的终极真理,能在微观粒子中找到,例如夸克、色子、中微子以及所谓的上帝粒子,不断接近了极限,但又并非极限。科学似乎把极限当成了研究对象,而并没有当成背景处理,这也许正是科学的偏失之处。量子力学、量子概念的提出,也许能打破壁垒,科学不再执著于微观极限象数,而是将其抽象归纳为量子(量子具备太极象数特征)。我们也因此看到了科学大统一的希望,看到了东西方文明、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即将大融合的美丽前景。

第三,阴阳观。宇宙万物生生不息,变化无穷。正确抽象并归纳出事物变化的核心要素,是我们能够正确认知事物变化性的基础。太极象数将事物的变化要素总归纳为阴阳,阴阳是辩证的,阴即是阳、阳即是阴,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不离阳、阳不离阴。世界无论从横向的空间,还是纵向的时间来讲,事物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永远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事物存在,变化(易)是世界的本质。黑格尔将变化要素归纳为正反,现代哲学将变化要素归纳为矛盾。佛家的色空,宗教的神魔,均与太极的阴阳同出而异名。经典科学似乎有所不同,其变化要素更加接近于实象,物质、空间、时间,这里假设物质与阳相对,空间与阴相对,时间就变成了质空或阴阳变化的周期律,具有了相对性。太极象数中的阴阳变化是有一定节律的,所以中国古人用甲子循环计时是有道理的。科学的时间是绝对的,以时钟的秒作为绝对标准,虽有利于单一时空计时的准确性,但却容易掩盖宇宙宏微时空的层次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正是想说明这一问题,天上一日,人间六十年。相对时空观念在《混沌熵论》和《量子易》中均有阐释和具体的应用,这里只是抛砖引玉,以后的文章中还会详细说明。

第四,中正观。宇宙万物生生不息,变化无穷,但总归都有统一和谐的运行。因此正确抽象并归纳出事物统和的核心要素,是我们能够正确认知事物统和性的基础。太极象数中,阴阳中间是混元,混元之前是无极,混元和无极都是一种“中”的状态,混元是阴阳难分,是一种“中动”状态,无极到了不阴不阳的极限,是一种“中定”状态,“中”可以看成是阴阳统一的核心要素。混元生阴阳,阴阳生四象,阴阳互变成“土”行,四象互变成“木火金水”四行,阴阳五行是事物运行最基础的生克平衡状态,是一种“正”的状态,“正”可以看成是阴阳和谐的核心要素。阴阳统和的核心要素可总称为“中正”。

中正是中华文化最核心的观念,是中华文化的纲统与标准。儒家思想的中正仁义,中原河南方言的“中不中”,都说明“中正”无处不用,以至于中庸。“中正”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德”纲,而且更是万事万物的“道”纲。“中正”是万物统一和谐的根本,天地万物皆因“中正”而统和,社会人体皆因“中正”而安康,人得“中正”之精而最灵。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中正思想在人文社会、中医以及太极拳中的应用都非常成功。问题关键是,我们如何把“中正”这种纲统性的思想,与现代社会的诸多领域相结合,来解决科学的大统一以及东西方文明、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大融合问题。其实,现代哲学和科学都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中正”的问题。例如现代哲学“对立统一”中的“统一”,黑格尔“正反合”中的“合”,科学原子结构中的“中子”和“中微子”,等等,不一而论。《量子易》与《混沌熵论》正是把“中正”作为纲统性思想,尝试具体应用到科学的方方面面,以求有所突破。

清静自我神明与修正哲学方法论相辅相成,修正哲学方法论的目的,是给我们的思想意识提供相对正确的方法指引。清静自我神明的目的,是让神念更加清明、灵通,突破主客观的意识障碍,融汇贯通,以达天人合一,觉悟宇宙万事万物与人的奥秘。清静神明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集中念头,混元一体;二是无念头,无为无极。两种方法前者比后者容易,后者比前者精深。宗教大多采用集中信仰的方法封住念头,不是胡思乱想,就好比封神榜,孙悟空被封压在五行山下,大概都是其意。内家武术的混元桩功,形意桩功,咏春拳的小念头,都要求集中念头。集中念头的方法只是清静神明初始方法,最终还是要力求无念头状态,太极的最高境界是“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无极状态是最精深的境界,主要是通过禅定或无极桩功的方法进行修炼。通过清静神明,能有效抑制后天意识念头的兴奋,抑制大脑皮层兴奋,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回归先天,可以充分调动元神,在正确哲学方法论的指引下,有效统合后天意识。同时也可以充分调动元气,在副交感神经作用下,有效统合身体脏腑和筋骨的气血运行。

自古以来,医者反观成道医,道士反观成真人,和尚反观成真如,武者反观成内家高手。佛家的禅宗,道家全真派,历代高手辈出,也都旁证了反观自省的重要性。未来最大的危机是信仰危机,反观自省,体悟太极思想的伟大,提高文化自信,也许是现代东西文明切实可行的融合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