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考证,李白此诗所送的友人,是范崇凯。范是716年状元。从语气上看,应是未有此殊荣之前的普通朋友之间的送别。那时,李白还是个少年。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放在送别的大背景下,并不是单纯的写景。句子里暗示着,送行者与被送者一起,从北郭来到东城。如果写成“送行自北郭,一直至东城”,那就字多意少,淡而无味,不像诗了。加上青山白水,连绵相接,明艳秀丽,画面好看得多。“横”,“绕”,一动一静,更添生动。略述这个行程,显示两人是一对谈得来的好朋友,骑在马上,边走边谈。怎么知道他们都骑马?答:看末句就知道。末句提到“班马”——离人之马,就是和这开头呼应的。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颔联一副流水对,很适合于写一种连绵不断的情思。即将离别了,这好朋友一去就很难再见了。但李白善于把握分寸,绝不肯过分渲染别离的痛苦。他写得境界壮阔,充分显示一种少年锐气。而仅从“孤蓬万里”的用语里,多少带着对朋友怜惜、关切、担心的意味。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人之相与,贵于知心。这两句表示,作者了解朋友的情意。他一方面志在四方,乐于如浮云般无根无蒂,潇潇洒洒;另一方面,他也重友情,所以也如日之落山,迟迟延延。但李白仍然十分注重分寸,绝无痛不欲生之意,却将一派鲜红染上背景,平添壮丽。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毅然决然一挥手,人就去了,多么斩截!但是,离人之马尚在嘶鸣。马也知别意,何况人!这分明是一场壮别,把王勃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渲染得更加有声有色。
李白所把握的分寸是甚么?那就是:临歧送别不可不表示遗憾,但大丈夫临歧,则切切不可作儿女子态!
20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