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人的问题是读书太多思考太少,以杨绛为例

 凯腾生物 2020-05-11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尤其是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问题意识和解决方案,通常都是一种习惯的观念和观念的习惯(ethos),亚理斯多德和海德格尔都表达过这样的观点。这就意味着,一个人的观念秩序,并不是一种事后的总结,也不是一种当下的教育,知识和教育对个人的观念秩序的影响力,非常微弱。因为观念的自发演化的秩序,均衡地分散在长期的时间秩序里,同时也均衡地分散在一个人的灵魂的深处。所以,一个人的观念秩序只能来自于古老的信仰习惯和传统文化。
 
在这个意义上,一个人有着怎样的信仰,就拥有怎样的生活。对信仰习惯和传统思想的辨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观念辨析,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史课题。
 
问题是,信仰习惯来自哪里,传统文化来自哪里?如何在传统的多样性秩序里持守更加靠近真理的观念秩序和思维方式,这就涉及到了思想的市场和观念的竞争。这构成了一个二律背反的思想史秩序:没有真理维度的竞争,是无效竞争;没有竞争过程的真理表述,是奴役之路。正是在这样的悖论里,真理的意义浮现,自由的意义浮现。真理在一种自由的涌现秩序中,形成了一种美妙的自我纠错秩序。
 
所以耶稣说过了,真理让人得自由。真理存在的前提条件下人类的自由必然缓慢涌现。
 
特蕾莎修女去世之后,人们发现了她一堆的缺陷,她自己在日记中也提到,自己的人性软弱,问题多多。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伟大的人性秩序,正是因为特蕾莎修女具有挥之不去的人性缺陷,所以她的一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式纠错的一生。她的生命的意义,就是在这种开放的过程中,得到了缓慢的改进。
 
而我们这里,人们面对人性的缺陷,却是遮蔽或者粉饰。这种局面不仅表现在家庭文化习惯和现实政治格局之中,而且很深刻地表现在文化的现象之中。比如,当徐复观先生去世之后,他的人格就成了风范;比如,当钱钟书和杨绛去世之后,人们就开始说他们一生干净。这是典型的观念秩序涌现的结果。在一个家庭中,如果父亲去世,父亲一定会被送上牌位。
 
这不是文化问题,不是制度问题,甚至不是人性的问题,而是一个弥漫在全部时间和全部人性当中的观念的习惯与习惯的观念问题。如果没有一种超验的启示降临,这种习惯性的观念秩序,是不可战胜的。每个人都只能是这种观念的奴隶。
 
现在,我们的问题是,观念的习惯来自哪里。由此我们必须强调,语言是分析问题的原点,而观念的思想和思想的观念只能寄身于语言之中。进一步的问题是,语言从哪里来?有人说人靠进化发展出语言,那么猴子和熊猫为什么没有产生语言形态的思想局面?现代的脑科学和仿真实验似乎有可能回答语言的源头命题,然而脑科学和仿真实验的分析基准,是人的大脑的稳定性。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人的大脑这一给定的前提条件,脑科学以什么为研究对象,仿真试验的模仿对象是什么?
 
对于我们而言,所有的问题都卡在中间。面对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我们到底是敬畏地思考,还是选择骄傲,或者选择放弃,这是一个问题。当骄傲和放弃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他会表现为一种深不可测的复杂性,并且用复杂性解决复杂性。
 
这是我的尖锐的观点,很多人就靠着这种复杂性,度过了一生,然后在老之将至的时候,被别人尊成为思想大师。
 
“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这是杨绛先生的格言。问题是,家在哪里?杨先生生前明确地知道家在哪里吗?如果不知道,“回家”岂不是成了文艺青年的一次抒情姿态?我好奇的是,如此重大的问题,为什么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既然一个人相信人死后可以回家,就意味着她相信人死后灵魂依然存在,灵魂怎么存在,我们到哪里去,我们追问过吗?有人见过一个人从来不知道家在哪里却又能回家的故事吗?在关于生死的方向性问题上,我们怎么如此自信又糊涂了呢?
 
杨绛先生曾经说过一句流传甚广的格言,“你的问题在于读书太少,思考太多”。我们是不是可以反过来怀疑杨先生,她的问题是“读书太多,思考太少”呢。
 
的确,这是我要说出的尖酸刻薄之语,钱先生和杨先生的问题,很可能是,虽然读书很多,但却想得太少。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或许有两点,一是缺乏超验真理的启示,缺乏人类思想的第一推动力,缺乏对先验观念秩序的沉思,从而导致他们的思想缺乏明确的方向,因此只好在书页之间孤芳自赏。二是肉身沉重,损耗了思想的勇气。
 
是的,我承认我的这些话语过于苛求人。但常识告诉我,对活着的人,要怜悯,要爱与宽容;对于去世了的人,要反思,要批评与怀疑。这是对待一个人的生命最合适的方法论。中国人的观念习惯,刚好反过来了:对活着的人冷漠,刻薄和仇恨;对待死去的人,则奉行所谓“盖棺论定”、“逝者为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