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场关于以德治国还是以法治国的辩论赛,你会支持哪一方?

 若悟369 2020-05-11

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今天'德刑之辩'辩论会的主持人,今天咱们的辩论题目是'该以德治国还是以法治国'。参加咱们今天辩论的正方(以德治国方)的辩手有孔子、孟子、贾谊、董仲舒等四位;反方(以法治国方)的辩手是商鞅、韩非子、桑弘羊和曹操。让我们鼓掌欢迎双方选手上场!

主持人:比赛开始!下面请正方一辩孔子阐述正方观点,时间一分钟。

一场关于以德治国还是以法治国的辩论赛,你会支持哪一方?

孔子:谢谢主持人!对方辩友、观众朋友们好!我方认为:为治理国家的根本问题是道德问题,政治的实施过程就是道德的教化过程。我曾经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依靠刑罚虽然可以使老百姓惧怕而不犯法,却不能使他们产生羞耻之心,也就是只能依靠外在惩戒的威力使老百姓循规蹈矩, 却达不到依靠他们的良心来自觉地服从道德和法律的目的。但是如果经过道德教化,老百姓就能安分守己,而且是真正的安分守己,真正地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

我记得季康子曾向我问过政,他问我:'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我是这样回答他的:'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我的意思很明显,我认为'仁'能促进人们道德修养,提高思想境界,更好的执行力,这样,恶也就无从产生。所以治理国家,必须是'以德治国',才能根本上解决国家的许多问题。

主持人:谢谢正方一辩孔子先生。下面请反方一辩商鞅先生发言,时间一分钟。

一场关于以德治国还是以法治国的辩论赛,你会支持哪一方?

商鞅:谢谢大家。我方反对孔子先生的德治思想,因为'仁义不足以治天下',只有法令才是人民的生命、治国的根本。我方认为,国家强盛的根本是要有强大的军事保障能力,而农业又是保障国家强盛的根本。只有老百姓专心农业生产,全国的老百姓都从事耕战,禁止人民脱离生产四处流动,才能生产出大量的粮食。

怎样才能让老百姓做到这样呢?当然是依靠严格的法律。'法也者, 民之命也, 为治之本也',因为人的本性是饥而求食、劳而求逸、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的。只有通过'严刑'而对老百姓'任其力', 通过调动人的这种趋利避害的本性去'竞于功', 在征战、农耕去建功立业。而这一切都要依靠法令去稳定和实现。只有通过法委,贯彻上述政策,才能达到'民安国治'的效果。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双方一辩精彩的发言,下面请正方二辩孟子发言,时间一分钟。

一场关于以德治国还是以法治国的辩论赛,你会支持哪一方?

孟子:对方辩友,请问'得天下'和'失天下'的根本是什么?是'仁'与'不仁'。善政民畏之, 善教民爱之。一个国家只有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才能真正的得到民心。贵方用严刑竣法,固然能在短时间聚集财富和力量,但你们能聚集民心吗?要知道得老百姓的财富还是得老百姓的心,对一个国家政局的持久性发展和稳定是大不一样的。

请原谅我的直率,我认为,贵方'以力服人',成就的只是'霸道';而我方的 '以德服人'才是'王道'。 '霸道'是可鄙的,'王道'才是高尚的。我的发言完了。

主持人:好,谢谢正方二辩孟子。下面请反方二辩韩非发言。

一场关于以德治国还是以法治国的辩论赛,你会支持哪一方?

韩非:主。。主。。主持人好(韩非子口吃,为了记录上的方便,只记录他的发言大义)。对方辩友的的仁爱学说,我认为是不可信的,也是毫无道理的。我认为圣人之治国也,固有使人不得不爱我之道,而不恃人之以爱为我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圣人治国不在乎老百姓是否有德,只要守法就行; 靠善、靠德根本不能拢住人心,只有法才能'使齐'、'用众'。

我方的观点很明确,'法者, 宪令著于官府, 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 而罚加乎奸令者也'。对于老百姓,有功的就赏,有过的就罚,一是一,二是二,这才是治国安邦的正道。从历史上看,秦始皇正是因为同意并采用了我方的观点,才建立了大一统的大秦帝国。事实胜于雄辩,谢谢!

主持人:双方前两名辩手表现很好,我仿佛闻到了火药味,呵呵。下面请正方三辩贾谊发言。

一场关于以德治国还是以法治国的辩论赛,你会支持哪一方?

贾谊:各位,我是一个不喜欢废话的人,我今天的发方其实很简单,就是'教者,政之本也;道者,教之本也。有道,然后教也。有教,然后政治也'这二十五个字。我相信对方辩友都是学问高深之人,是能听懂的。

为什么我这么说?刚才韩非先生说看历史结果,那我就拿历史来说话:汤武置天下仁义礼乐,而德泽洽,禽兽草木广裕,德被蛮四夷,累子孙数十世,此天下所共闻也。秦王置天下于法令刑罚,祸几及身,子孙诛绝,此天下所共见也。商汤也好,武王也好,都是讲德治,才使国家延绵数百年;你们说的秦始皇用刑治,二世而亡,这就是德治高于法治的具体表现,还用我多说吗?谢谢!

主持人:贾谊先生发言很短,但字字诛心啊!让我们听听反方三辩桑弘羊有什么要说的!

一场关于以德治国还是以法治国的辩论赛,你会支持哪一方?

桑弘羊:大家不要急,辩论不是打架,不是谁嗓门大谁就赢的。我桑弘羊从政六十余年,为了扭转亏空的国家财政,我进行了盐铁官营和耕战为主的改革,但遭到了和对方辩友一样想法的儒家批判,还和我爆发了'盐铁之争'。你们用'古者贵以德而贱用兵'的理论攻击我的政策,但你们知道吗,耕战的目的是建本抑末,富国强兵,内抑兼并,外抗匈奴,是巩固中央集权的必要措施。你们口中的'仁',只能使国家'危不能安,乱不能治'。你们啊,就是一帮'嘴炮'而已,我画个圈圈鄙视你们!

主持人:桑先生年纪大了,容易激动,大家不要见怪!下面请正方四辩董仲舒发言,大家欢迎!

董仲舒:我喜欢开宗明义,所以我要说的是,圣人之道,不能独以威势成政,必有教化。我的观点很明确,总结起来就八个字:'阳德阴刑、德主刑辅'。我说的任阳不任阴是天道,任德不任刑是王道。君主是天子,那就必须从天意,故只能是任德不任刑。请问对方辩友,你们不会狂妄到连'天道'也不遵守吧?

一场关于以德治国还是以法治国的辩论赛,你会支持哪一方?

刚才对方辩友韩非先生以秦朝为例,那我也说两句。秦朝以贪狼为俗,非用文德以教训于天下。所以刑者甚众,死者相望。我方重视道德教化,是侧重于德治的本源性价值,把道德治理置于国家治理、社会控制的核心地位,意识到了民心向背对于社稷安危、政权稳定的决定性作用,是对对方辩友重法轻德、严刑峻法、以法为教思想的纠偏,也是对王朝更迭历史法则和经验的认真汲取。

我强调一点,我方并未绝对排斥法律的作用。我方说的'德治',是一种国家政治的思想体系、原则 体系和制度体系的集成。大家都知道,在我们这个君主专制社会,无论是'法治'还是'德治',实质上都属于'人治'的范围,实质都是君主专制。虽然每朝法律条文都很多,但这并不表明专制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我们提倡的'德治',虽然带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虚伪性,但易于被广大民众认可和接受,能更好的充当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这就是我方坚持德治的原因(我的这部分发言不可外传啊)。

主持人:董先生说得真好,请问反方四辩曹操有什么要说的?

一场关于以德治国还是以法治国的辩论赛,你会支持哪一方?

曹操:腐儒安知治国!你们知道,乱世之中,什么才是定国之术吗?'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而不是你们说的什么空洞的'道德'!为了恢复生产和为统一战争作准备,我用法律保证我制定的军屯和民屯政策,遭到了主张以德治天下孔融为首的儒家的批判,所以我毫不犹豫的杀了这个腐儒!你们想试试我的剑锋利否?

主持人:曹操先生,不要激动,这里不是武斗场,大家不过是畅所欲言罢了,请坐!刚才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有请今天的点评嘉宾——荀子先生来进行总结点评,大家欢迎!

荀子:刚才听了大家的辩论,我很受启发,也谈点个人看法,抛砖引玉。

一场关于以德治国还是以法治国的辩论赛,你会支持哪一方?

我认为治国的根本不是'德',也不是'刑',而是'礼'。我以前就说过,人无礼则不生, 事无理则不成, 国无礼则不宁,人的道德行为皆为后天教化的结果, 是'人为'的。任何人都有认识仁义, 接受教化的素质, 都有掌握仁义和接受教化的的手段, 都可能成为圣人。

但是我刚才说的只是一个理想社会的理想状态,实际上,只讲'礼义'不讲'法度'; 只重'教化'不重'刑罚', 都是不足以维护统治秩序的。我们重视道德教化的目的是为了'奸邪不生, 盗贼不起',但是光靠教化,效果不会太好,所以我才会提出'德主刑辅'的理论。

其实大家刚才的发言,都只说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其实呢,'礼'是'法的'根据和总纲, '法'则是'礼'的体现和确认,二者是一而二、 二而一的关系。只有'隆礼'和'重法'双管齐下,才能真正实现统治的稳固。

一场关于以德治国还是以法治国的辩论赛,你会支持哪一方?

主持人:听了荀子先生的一番话,让人茅塞顿开。参加辩论的各位老师,都说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都有一定的道理,现在是谁也说服不了谁。鉴于这种情况,我只能宣布,今天的辩论比赛,双方打成平手,让我们都回去准备准备,争取下次辩论时,能战胜对方,取得最终胜利!我宣布,辩论比赛结束,双方打平!

后记:'德法互斥'是我国古代德法关系的主要形态。事实上,'法治'与'德治'的对立 主要是表现为理论上的对立,而非实践上的相互排斥,这种对立是相对的。

在先秦时期,儒家 '德治'思想着眼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虽然有巨大的社会价值,但难于为统治者所信服和接受,更没有变成实际的治国方略。而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法治'思想,施行严刑峻法,由于顺应了变法图强的时代潮流而得以大行其道。秦灭六国而一统天下,更是标志着法家学说赢得了'德刑之辩'第一回合的胜利。

一场关于以德治国还是以法治国的辩论赛,你会支持哪一方?

然而,法家思想只 '可行于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秦朝的灭亡标志着法家'法治'治国思想的失败。汉朝以陆贾、贾谊、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促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赢得了'德刑之辩'的历史性胜利。自此以后,历代王朝基本上都以'德治'为治国之策,在实践中施行'德主刑辅'、'德法并举'之术。法家的'法治'思想,在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很难占据治国方略的主导地位。

只有'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方能长治久安,达到有效治国的目的。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这是封建社会两千年的统治实践给我们的启示。

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德治。现代的德治和法制都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德与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将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维护法制建设,实现社会稳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