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后日本几近崩溃,却又利用20年迅速崛起,日本依靠的是什么?

 天亲馆 2020-05-11

日本与美国有着不解之缘,对日本而言成也美国,败也美国。

大家只看到了美国彻底粉碎了日本法西斯的大东亚美梦,但很少有人知道日本最初侵略台湾却是在美国的支持下完成的。

亚洲苦难的十九世纪,被强制叩开国门的不止中国,还有日本,为了避免沦为列强的盘中大餐,痛定思痛的日本决定深化维新,彻底的全盘吸取西方发展的先进经验,将封建制的日本强行并道,驶入西化资本主义路线。

大清奉上的第一桶金

在明治维新施行6年后,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攻占台湾,吞并琉球,并开始了为时10年大扩军运动,扩军暂时告一段落后,经过两年的调整期,日本直接发动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的爆发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为日本军国主义捞到了第一桶金,日本全国上下都尝尽了甜头,不但物质生活大幅提高,连女童5%的受教育比例也被直线拉升到95%,一时间国力蒸蒸日上,对于日本这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度来说,想持续不断的提升国力就要进一步掠夺他国资源,于是清廷的大部分赔款被打造成为架在自己脖颈上的锋利钢刀。

日本有钱,多到什么程度呢?干完一系列所有事情以后,成功的改贸易逆差为顺差,还成为欧洲国家的债权国,这都有赖于大清的“贡献”,但很明显,日本人不会因此而感恩戴德,在他们看来这些是战胜国应得的胜利果实,一切都是那么的理所当然。

很多人都在为清廷狡辩说,中国历史五千年,封建帝制造成的历史惯性才让清廷故步自封不思进取,换言之这是中原文化、小农经济的弊端,说得跟日本不是封建社会似的。日本确实可恨,但面对同样的压迫与屈辱,他们能够上下齐心扭转困局,一跃成为军事强国,成为欧洲国家的债主。(日本是幸运的,但其国内形势我就不展开说了。)

同期的清廷

反观清廷,骄奢淫逸之下,不算慈禧的巨额个人开销,仅仅同治、光绪、慈安几个人的喜丧事就花费了相当于10艘定远舰的资金,如果有10艘定远,吓死日本人也不敢来中国撒野。

当然,一个朝代的没落是无法靠武器扭转的,但至少可以让我们少付出些代价,百年屈辱史,代价难以用数字计量,只能用惨烈来形容。

当日本天皇省吃俭用,官员减掉工资,全国捐款造舰的时候,清廷在干什么,慈禧又在干什么呢,几十年前一位考证水平有限的学者提出的一个疑问,一个早就被辩驳的理屈词穷的疑问,现在居然还有人拿出来炒冷饭,慈禧就是挪用了海军军费修园子去了,不要再替她洗白了。

提及崛起,咱们就顺带说下日本的一次“崛起”,侵略过程咱就略过了。

首脑保留执政主干健全

战败后的日本没有受到彻底清算,比如臭名昭著的731部队以全部资料、仪器甚至人员口述经验为交换代价,换取了保命的资格,并于45年8月全部运到了美国本土。

比如,裕仁也被提前“赦免”,这是美军早就想到的一步,在东京大轰炸期间,刻意避开了关键执政部门,就是为了避免日本因丧失首脑而沦为一盘散沙的态势,进而让美军不得不对日本本土进行登陆作战,这也让裕仁不单没有受到清算,还在战后以和平鸽的伪善姿态交好欧美各国,获取了普遍好感。

国际社会政治环境宽松&日本为“复出”不遗余力

日本能够在二战后快速崛起,最主要的是当时宽松的国际政治环境,日本45年战败,到50年代就加入了联合国,并与苏联建交,除了战争的直接损失以外,日本的其他损失不算严重,比如强大的工业化体系,虽然在美国的干预下将涉及军工用途的工厂关闭,但民间工业基础尚在,只需一个支点就可以全力撬动日本经济的提升。

裕仁又常年出访并交好欧美各国,一搞几十年的“赔偿外交”卓有成效,有效的缓和了国际矛盾,改善了日本与各国的关系,并以此为契机发展各国贸易,为什么现在某些小国一提二战期间日本对亚洲的伤害几乎不发声,钱拿足了,他没法一边拿钱一边谴责。

《和平宪法》和虚伪的礼貌掩盖了其本质,或者说某些国家根本不在乎什么正义,对政客来说只有利益,所谓正义只在牵扯利益的时候才会被拿出来宣扬。

战后日本遭受苦难的时间极短,所以才养成了现在撂爪就忘的毛病。

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国、欧洲、美国&日本人的执着

日本加入联合国这个时间点左右,他的GPD一直保持着9%的高速发展,而这距离日本战败仅仅十年而已,这种发展速度保持了10年,而10年后他的增长速度更是跨过了10%大关,并以此为基础持续发展。

危机危机,危险总是与机遇并存,日本的运气不错,两次将国运级别的危险转化为机遇,从心理方面讲,日本文化中充斥着近乎于病态的危机意识,这有地缘因素,也是居安思危的进化版“杞人忧天”所造成的。

很有意思,日本人虽有着执着而高超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但是他的“精工精神”却也有部分是来自于危机意识,一种永远在自我否定的危机意识,他们一直在告诉自己,我做的并不够好,我还要学习,人是如此,企业也是如此,精工是企业的命脉,他们只能在不断否定自我中求发展,近乎于苛刻的提升着自己的品质,他们担心稍有放逸,就会被人超过。

记得几十年前,国内企业要求报废率不得超过1%的时候,相同部品在日企则要求不得超过2‰的不良率,且不良和不能用是两回事,只是相对自己的标准品质较差而已。日本的逆袭就这么这么逼自己逼出来的,哪怕他的品质在世界上有口皆碑,他也还是初衷不改的一如既往的继续跟自己玩命,发明质量管理的是美国,但是将质量管理运用得出神入化的却是日本。

在此基础上还有一份助力,就是“民族主义”,这个词见仁见智有着不同意义的诠释,但一般来说偏向贬义。

举个例子,李小龙天生的暴脾气,敢朝日本轰炸机挥拳头,敢在街头常年打架没完没了,这就涉及一个转化问题,当他年岁稍大将这种脾气和执拗转化到武功上的时候,助力巨大。

工业转型伴随着精神层面的“转型”

日本的“民族主义”是经过引导,有着刻意转化过程的,转化后形成什么呢?嗯......就叫株式会社型民族主义吧,政府和民间学者刻意将这种普遍的国民心态转化为公司、企业、职员们的精神助力,简单说就是-口号军转民,以前的军国主义被转化为经济建设热情,以前妄图以武力实现所谓的“尊严”,既然失败,那就以经济成就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这是一股决不能低估的精神力量。

落败于二战的日本虽不能与美国相比,靠战争发财,但他却可以靠提供军需品致富,比如朝鲜战争、美越战争等等,日本干这活轻车熟路,当初国民们即便饿肚子也都能保障前线的需求,缺乏基础资源的产品除外。

沾满鲜血的战争红利

七十多年的战争红利尚在。比如,人才、教育体系、工业体系等,是的,日本战败了,很多军人死掉,师资力量削弱了么?先进的教育削弱了么?并没有。

二战末期,日本连娃娃兵都派上了战场,什么人不会上战场,想去都不让去呢?人才,真正的高尖端人才,真正高科技理科人才,一刻不停从未间断的向国外派遣学习的人才,历经将近80年所积累的人才库,这些人在战后完整的保留下来,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损害。

提及日本二战后的崛起,这个问题囊括了诸多方面,少说有几十种分析方式,政治、经济、文化等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改革举措更是数不胜数,出于篇幅的限制,我只能简略的向大家揭示一部分原因,本文不过是管中窥豹而已,比如美国对日本的改造和支持写下来就篇幅巨大。

简单地说,二战后日本的崛起是因为他的优势资源并没有因为战争的落败而丧失,他的工业体系、教育体系、人才库建设成就,这些曾经的“战争红利”没有遭到破坏。

“战争红利”还包括日本直接从中国掠夺的各类资产,据日方资料显示,在日本战败后,从中国拉回本土的贵重物资,仅钻石、白金、黄金等就足以让飞机无法起飞,最后不得不减重才得以成行,他们疯狂的不断的掠夺着中国的资产,多少呢?据粗略估计,相当于日本本土几十年的GDP,战争方面,日本是输家,经济方面,日本就像个富二代,节省了几十年时间的奋斗过程直奔巅峰,发展速度能不快么......

对内,在日本的倡导下,国民将强国精神由军国主义转化为民企精工方面的精神助力,将民族自豪感转化到精工制造方面。

对外,日本对部分亚洲国家展开积极赔偿行动,裕仁也不断的造反欧美西方国家拉近经贸关系,在宽松的国际环境下,日本加入联合国进一步提高了战后国家地位。

日本的确战败了,但日本通过资源掠夺,成功的完成了他的“既定目标”,通过战争彻底榨干了亚洲各国的血汗,最终得以“借力”腾飞,这种所谓的成功为人不齿,但却极富成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