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画故事:明明是抢劫良家妇女,罗马人却说是借种

 xqjhr 2020-05-11

《掠夺萨宾妇女》是世界名画,不止一幅,文艺复兴时期很多大师级画家都画过,最有名的是尼古拉.普桑、鲁本斯、雅克·路易·大卫画的《掠夺萨宾妇女》,还有丢勒、毕加索等大师也都描绘过自己心中的“劫夺萨宾妇女”,让这一事件成为了艺术史上最有趣的题材之一。

这源于一个很有意思的罗马传说。


《抢劫萨宾妇女》 法国 尼古拉. 普桑, 布面油画 , 美国大都会美术馆藏

据说萨宾人是生活在亚平宁半岛拉丁平原附近的一个部族,和拉丁人一起同为古罗马文明的创立者,拉丁人建罗马城后,发现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于是找萨宾人协商要求联姻 ,遭到萨宾人的拒绝。于是拉丁人设下一计,邀请萨宾人参加庆祝宴席,同时潜入萨宾人的城堡劫夺了一批年轻美貌的萨宾妇女回来为妻,在抢劫中,对其他萨宾人不加伤害,让他们逃走。萨宾男人事后感到无比愤怒,一年后众人拿起武器向罗马人发起进攻。在决战的前一刻,因无法忍受两边亲人的死亡,萨宾妇女纷纷抱着和罗马人生下的幼子来到两军间阻止双方厮杀,最终阻止了战争,结局皆大欢喜。

欲望、暴力和欺骗正是这个千年不衰的艺术主题,罗马人的暴行是在一个狂欢的夜晚悄然展开,官方的解释是“借助萨宾妇女来为罗马城繁衍后代”,这个借口当然十分可笑:既然只是为了繁衍后代,那为什么要挑选最美的那一群?所以这只是一个借口,繁衍后代确实在计划中,而及时行乐却是最重要最诱人的附加品。

本来这是一件很暴力很野蛮的事情,但这件事在史书上却显得无比的光辉而美妙:罗马、萨宾一起快乐地缔造出了古罗马文明,其中掠夺萨宾妇女是历史的神来之笔,整个事件极好地诠释了男性的阳刚美和女性的阴柔美,正是阴阳相生、男女欢乐才创造了和平。

至公元前290年,萨宾人为罗马人彻底消灭,所有萨宾人被授予无选举权的罗马公民权。罗马人劫掠妇女已成了历史上经常提到的一件重大民族矛盾史,因而成了艺术家们非常喜欢的表现题材。

尼古拉. 普桑(1594~1665)就创作过二幅,其中一幅创作于1634-1635年,159x206cm,收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画面比较简洁,另一由创作于1637-1638年间,收藏于卢浮宫,,画面比较杂乱,普桑本人亦不满意。


《抢劫萨宾妇女》 法国 尼古拉. 普桑, 布面油画 , 美国大都会美术馆藏

这二幅画是尼古拉斯·普桑的代表作,普桑作为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代表,崇尚文艺复兴大师拉斐尔、提香,醉心于希腊、 罗马文化遗产的研究,他的作品多取材于神话、历史、宗教和文学故事,讴歌大自然和完美的人性,重理性,朴素 而庄重。这二幅画也充分体现了他的美学思想,一是画面古罗马、希腊的雕塑感,每一个人物的动作都来自于古希腊、罗马的雕塑;二是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色彩的多样性,三是画面的戏剧性和均衡性,可以说,是他开启了欧洲绘画的新风貌。


普桑素描版掠夺萨宾妇女。

鲁本斯(1577-1640)笔下的掠夺萨宾妇女:


鲁本斯《洗劫萨宾妇女》,油彩,169 9× 236 2cm 
创作于1635 - 1640 年间,收藏于英国伦敦国家画廊。

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是德国佛兰德斯最伟大的画家,巴洛克艺术的代表人物。他的特点是将高超的绘画技巧与人文主义思想、以及佛兰德斯古老的民族美术传统相结合,画面气氛热情洋溢,气势宏伟,色彩丰富,动感极强,这幅《洗劫萨宾妇女》就极好地体现这一风格。

画面中一群被劫持的男男女女,在画的左侧被推挤成金字塔型,拥挤的人群一直延续到画面中央,而处于近景的一名骑士,则正举起一名惊慌失措的萨宾女子,右上角高傲的指挥官振臂高呼,背景深处在拱门之后,罗马万神殿的圆顶,依然清晰可见。在如此复杂的画面中,却完全不显凌乱,关键在于鲁本斯巧妙地以两条斜线将画面构成数个空间,将错综复杂的画面,安排得井井有条。

在色调上,身着古装的男子和法兰德斯风格打扮的妇女,以及被劫夺的各个片段,都一一沐浴在明亮的暖色调中,而粗旷的线条以及渲染的画法,让画面展现出慷慨激昂的力量,因此德拉克洛瓦曾说:“鲁本斯的绘画有着不必多加修饰的浑然天成之感。”

这那里是打劫,分明是对人性欢乐的赞美!

雅克·路易·大卫(1748-1825)画的《劫夺萨宾妇女》,表现的却是法国大革命后画家有点消极的心情。


雅克·路易·大卫《劫夺萨宾妇女》, 创作于1794--1799年,385x522cm,巴黎卢浮宫藏。


雅克·路易·大卫《劫夺萨宾妇女》(局部)


雅克·路易·大卫《劫夺萨宾妇女》(草图)

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杰出画家,新古典主义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1794年7月27日,拿破仑发动政变,推翻了雅各宾党专政,继而又对敌手实行残酷镇压。罗伯斯比尔被送上断头台,作为雅各宾党的画家大卫也被罗织了17条罪状而被捕入狱,险遭杀身之祸。出狱以后,他深居简出,停止了所有政治活动,除了与一些艺术界人士交往外,平时只在画室里教学。这时,大卫的情绪很消沉,遂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绘画上。这一幅《劫夺萨宾妇女》的画稿,在他的画室里已闲置了整个大革命时期,此时他拿出来重新加工。改掉了于1789年着手时的构图,至1799年最终把它画完。

画面呈现的是罗马人与萨宾人厮杀的激战场面,两队人马中间是一群妇女和婴儿,视觉中心描绘了一位美丽勇敢的女子,名叫艾埃茜妮。她奋不顾身地挺身而出阻止这场战争,孩子从她的怀抱中跌落在地,引起两位妇女来抢救孩子,她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阻挡双方的杀戮。

她身后的一位妇女高举婴儿,这一情节向人们宣布:为了我们共同的下一代,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成为画面的高潮和主题思想。

画面构图和人物造型完全遵循古典主义法则:严格按黄金分割律配置人物,对称、均衡、变化中有和谐统一。

《劫夺萨宾妇女》和他后来的另一幅大画《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一样,追求的是对历史事件的逼真感,欢乐气氛没有了,更多是画面的稳定感和凝固感。尽管人人内心激动,但神情似无生气。画家着意于人物的裸体、半裸体造型,严谨的雕塑形体和细腻的素描功力使这幅激战场面变成古代标准人体展览,缺乏内在精神的感染力,人们普编认为这是画家在大革命失败后,悲观失望,意志消沉,借复古以消愁肠的体现。

意大利画家和建筑师,罗马巴洛克奠基者之一的科尔托纳(1596--1669)也画过这一题材,动感稍差于普桑,却也多了几分柔情和暧昧。

毕加索也凑过热闹,他笔下的”抢劫萨宾妇女”是这样的:

他笔下的萨宾妇女已经被撕裂,明显多了残暴和绝望、无助,完全是二战时期“劫难”的写照。

编辑:小骊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