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学与科学,瞬间与永恒

 闻道录 2020-05-11

哲学家们常常有模有样的探讨永恒与瞬间的对立统一问题,但从科学的角度而言,他们是在讨论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人们其实很早就开始怀疑,哲学意义上的“瞬间”是不存在的。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提出过“飞矢不动”的著名悖论:在观察射出去的箭时,如果每一个瞬间我们都能观察到箭的静止的画面,那么这些瞬间共同组成的画面也应该是静止的。无独有偶,庄子的好友,中国古代的名家大师惠施也提出过类似的观点:“飞鸟之景,未尝动也。”如果你承认射出的箭与飞翔的鸟儿是在运动的,你就必须否定静止的瞬间的存在。

而哲学意义上的“永恒”,也被近代的科学理论所证明是不存在的。19世纪人们就发现了“熵增定律”,能量总是自发从高向低流动,最终整个宇宙会达到处处能量皆均衡的状态,到了那时,宇宙就“死”了,时间就结束了。而近代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则指出,我们的宇宙诞生于约140亿年前的一个无穷小的奇点的爆炸,在那之前,时间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时间既有起点,也有终点,在有限的时间里怎么会有“永恒”呢?

从逻辑的角度而言,瞬间代表的时间上的“无限小”和永恒代表的时间上的“无限大”,是相互依赖的共生关系,“无限小”不存在“无限大”也就不存在,反之亦然。庄子在《天下篇》中说:“一尺之棰,日取一半,万世不竭。”意思是,一尺长的木棒,每天截取其中的一半,一万个世纪也取不完。但事实上,即便截取其中的一半木棒,每次我们都只需要一个瞬间,我们仍然是一万个世纪也取不完,要想取完必须需要永恒的时间。

要解决这个悖论,就必须接受量子力学的观点:物质是不可无限细分的,空间是不可无限细分的,时间也是不可无限细分的。也就是说,“无限小”是不存在的。而“无限小”不存在,“无限大”也就不存在。所以,“瞬间”和“永恒”更加是不可能客观存在,我们口中念叨的“瞬间”与“永恒”,只不过相对而言较短的时间与相对而言较长的时间而已。

从当代科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哲学家如果敢于夸夸其谈什么“瞬间”与“永恒”,只能证明他的哲学是无知而又狂妄的。夏虫不可以语冰,所以,我们也没办法给古代的哲学家们讲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不过,我们现代人难道不该多掌握一点科学知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