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迷倒众生的德化瓷 | 至白乃为至美

 自华居 2020-05-11

在16世纪的“东西洋”市场上,何朝宗的作品被誉为“东方艺术”“世上二珍品”“可与米兰的断臂维纳斯相媲美……”人们“不惜以万金争购之”。何朝宗以超群的技艺把瓷塑造型艺术推到一个的高度,跻身于世界伟大艺术家之列。何朝宗的那些冠绝一时的作品,被称为“世界精良的瓷器”,有“天下共宝之”的美誉。

德化窑瓷塑

明代德化窑白瓷极力追求完 美的玉质感,在瓷坛上独树一帜。明代德化窑烧造的瓷雕久负盛名,尤以“何朝宗”款为著名。

郑炯鑫称,德化窑之所以能够烧造出如此精美的瓷塑作品,与德化窑使用的瓷土和烧制技术密切相关。

首先,德化窑瓷土中氧化硅含量较高,在高温作用下,常常呈现出玻璃品相,胎体细密,透光度好。

其次,从釉色上看,一般窑址的胎釉由于氧化铁的含量较高,所以白瓷或泛黄,或泛青,但德化窑使用的胎釉氧化铁含量低,氧化钾含量高,烧造时采用中性气氛,因此克服了白瓷纯净度不够的缺憾,其釉色更纯净,光照之下,尤为明亮。

明 德化窑白釉鹤鹿仙人雕像   高39cm

第三,瓷塑家充分掌握了瓷土烧制过程中的收缩作用,利用这种收缩度,使作品立体质感更加突出。第四,德化瓷土优良,其所含的特殊矿物质使得烧制出来的白瓷瓷质致密,胎釉洁白无瑕,洁润滑腻,如脂似玉,整体晶莹剔透,适合表现释道人物庄严圣洁的形象。

明 德化窑白釉达摩像   高43cm

清代普遍实行“官搭民烧”制度,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以后在景德镇恢复了御窑厂,无论是官窑和民窑,烧瓷技术在明代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所提高。清朝皇帝还亲自过问景德镇的瓷器制作,有些官窑瓷器式样的设计,先由内廷向皇帝进呈瓷样,由皇帝提出具体要求,再交给工匠去制作,甚至先做好木质模型,令官窑照样制作。皇帝还派官吏到景德镇监督官窑生产,康熙时期著名的督窑官有内务府广储司郎中徐廷弼、主事李延禧、工部虞衡司郎中臧应选、笔帖式车尔德、江西巡抚郎廷极

明 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   高28cm,底座径13.3cm

德化瓷以白瓷塑佛像而闻名,不仅在古代就已名扬海外,在当今也很受亲睐,究其原因,郑炯鑫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方面,德化瓷材质优良,做工精美,这是德化白瓷塑佛像之所以受欢迎的先决条件。

另一方面,德化白瓷塑佛像不仅享誉国内,还畅销海外,这与历史上那些瓷塑大家对艺术的孜孜追求有着密切关系,正因为他们才有那些鬼斧神工的白瓷塑佛像杰作。此外,德化白瓷塑佛像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也与相关国家的宗教信仰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日本及东南亚佛教国家格外喜爱观音和弥勒。而在日本的信徒中,当作玛丽娅的圣像而大受欢迎,其需求量之大,几乎达到惊人的程度。

清 德化窑白釉达摩立像   高25cm

很长时间以来,德化瓷都是“墙里开花墙外香”,对于德化瓷的研究方面,国内长期落后于海外。基于德化瓷在国外的流通量大及研究水平较高等因素,德化瓷的市场价格定价权也一直在国外。目前在国际上流通的德化瓷以清中期以后到民国的佛像、观音像为主,内陆收藏德化瓷的藏家还较少。随着技术现代化发展、瓷土资源的枯竭,古代的德化瓷已不可复制,德化瓷艺术精品的价格今后一定会攀升。

何朝宗是明代德化驰名中外的瓷塑艺术大师,他善于继承吸收泥塑,木雕,石刻等其它各种相关艺术的创作手法,并结合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他的瓷塑作品,充分发挥了中国传统的”传神写意”的雕塑手法,注重作品整体与局部的统一,形与神的统一,材质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从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何派”瓷塑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被誉为”东方艺术”,”世上独一无二珍品”,有着”天下共宝之”的美誉.

何朝宗瓷塑的艺术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体与局部的统一

在一件优秀的雕塑作品中,外部的大形总是越明确,越单纯,越概括越好,而从内部看却又是越有变化,越丰富越好,如果光有大形的明确,而无丰富的细节,就会显得空洞;如果光是各种跳动繁琐的细节,而没有明确,单纯的大型,就会显得零乱松散.这就需要雕塑家既要有细部刻画能力更要有整体造型的意识和能力.只有把握住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传达出作品的思想内涵.

中国古代的雕塑,不论是佛像或是陵墓前的石人,石马或是怪兽,凡是气韵生动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均是高度统一的.在何朝宗的瓷雕作品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把握的恰到好处.例如:瓷雕<<达摩渡海>>整体造型简洁概括,整件雕塑由几块外形单纯,概括,饱满有力的基本形组成,从不同角度看一条轮廓线都是外弧线,能使人强烈地感受到由内向迸发的力量.让我们充分感受到达摩无穷的智慧与力量,以及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与决心.

在细节的刻画上,何朝宗在继承中国传统雕塑的风格的同时加以突破创新,更加注重细节的微妙变化.例如在衣纹的处理上线条更加深秀洗练,圆劲有力,立体感更强,变化更丰富.但这些丰富细节的表现均被统一在一个单纯的整体里,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达到了统一,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显示了何朝宗深厚的艺术功底.

二、形与神的统一

中国画论,书论都对艺术作品中”形”与”神”的关系大量的论述,东晋顾恺之绘画思想的核心就是”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以神为主”.中国的传统雕塑也同样具有这样的艺术特征:所有的造型手段和表现手段,都是联系在一起的,都是为了题材的表现,为了形象的塑造而存在的,都必须能够更强烈,更集中地显示作品的思想内容,离开了题材,形象和思想内容,一切造型和表现手段,一切形式因素,也就失去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因此在”神”的塑造上可以不必拘泥于事物原来的面目,可适当的夸张变形,但又不完全脱离现实.何朝宗也同样继承了中国写意式的雕塑风格,在注重写实,突出表现对象的基础上,运用奈张的手法进行提炼,概括以进一步加强形象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达摩渡海>>中达摩的头颅,作者显然有意识降底了五官的位置,加高加大了头颅的尺寸与体积.五官位置的下移,使达摩更具有威严感,达摩庞大的凸起而又光洁的头颅里仿佛充满了无穷的智慧与力量.在衣纹上的塑造上也同样采用了夸张的手法,何朝宗将双手拱起形成的衣纹塑造的更加鼓起,更加饱满有力,加强了力量感,而裙角则处理的飘逸,如行云流水一般,从而与饱满有力的衣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达摩自信坚毅的性格和追求自由超脱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材料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因材施艺”是何朝宗对材料运用的重要原则,可以说对材料充分了解并加以灵活的运用是何朝宗瓷塑艺术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德化蕴藏着丰富而优质的瓷土资源,早在宋代就已生产白瓷,到了明朝,随着”象牙白”的烧制成功,把德化瓷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峰.这种闻名国内外,独树一格的”象牙白”瓷,其原料加工后颗粒细度致密,可塑性较强,制瓷烧成后以乳白,质地坚韧莹润,细腻匀洁,素静淡雅,稳重大方,在白色中微闪黄色犹如凝脂,似白玉,或隐约呈现肉红色,使人一见顿然有静穆之感.瓷与坯釉结合紧密,半透明度高,特别是一些细小轻溥的地方更具材质美感.何朝宗就是采用这种"象牙白"瓷土为原料进行瓷塑创作,他通过长期地探求和实验,逐步掌握了"象牙白"瓷土的材质特点,并根据所塑内容的需要,总结了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从而使作品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地.

任何材料的运用都存在优点与缺点的问题,何朝宗对于”象牙白”材料的优点采取了充分运用的方法,尽量展现材质本身蕴含的美感.例如在观音头发的处理上采用了保持发型不被破坏的基础上,根据头发的走向一丝不苟地用工具压制出排列有序,细如发丝的线条,烧成后极具美感.这种表现效果与传统雕塑中头发上的塑造效果相比更有毛发的质感.这就是充分利用了德化透明,更有”玉”的美感的特点.类似的地方还有像衣领,衣袖采用修薄厚度的塑造方法,手与珠子采用手工捏制的方法,这些手法的运用均是同样利用材质的优点,来展示材质的美感。

在何朝宗的作品中为了展示”象牙白”瓷材质美,作品均不上彩,以”白”取胜.但何朝宗在长期的艺术实验中发现了”象牙白”瓷材质所存在的缺点:白色的瓷塑在光线较差的情况下立体感很差,细节往往模糊不清.我们都知道物体在一个完全黑暗没有光线的地方是感觉不到立体感的,物体的立体感主要是靠光线在物体表面形成的明暗对比而产生的,对比越强烈立体感越强,反之则相反.何朝宗在长期实践中发现了这一原理.针对白色反光强,光线在白色瓷塑表现形成的明暗对比不强,立体感较差的现象,何朝宗巧妙地运用了一些表现手法,增强了瓷塑表现的明暗对比,从而使作品的立体感更强烈了.这些表现手法的采用,以直接促使了何朝宗瓷塑艺术风格的形成.

03

2020年5月13日

周三下午16点-20:30分

专场开拍

 


【藏品编号】:G210

【藏品名称】:清德化窑观音塑像

【藏品尺寸】:高42.5cm

【品相】:底一小窑裂,周身若干窑裂

【藏品说明】:此尊瓷塑观音为典型的德化窑作品,观音头批羽巾,发髻高挽,俯首垂母,两耳硕长,身着开胸长衫,胸前佩戴璎珞饰物,衣纹垂拂自然,赤足立于波涛之上,通体施莹润的象牙白釉,雕刻刀法细腻,一丝不苟,手、足、毫发之间尤见功力。

【起拍价】:无底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