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岁萌娃上演教科书式报警:应变能力强的人,人生更顺畅┃微笑的力量

 丄学号 2020-05-11

朗读者┃小琴

最近,一则7岁萌娃机智报火警,成功躲避火灾,救下弟弟的视频在微博被众多网友点赞,并称作「教科书式报警」。

从网络音频资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萌娃报警时沉着冷静的应变能力。 

他对接线员说:“你好,我叫xxx,你能来救我吗?”接线员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他告诉接线员:“家里只有我和弟弟,现在家里着火了,啊呀!叔叔!快点!快点来! 

随后,他向接线员讲出父母的电话号码,清晰描述了家庭地址和地标建筑物等。他还认真地听从接线员的指挥,带弟弟逃到门外时,也没有慌不择路…… 

事后,记者采访了孩子的母亲,她说:“平时特别注意安全教育和应变能力的培养。” 

在家里经常模拟火灾逃生演习,告诉孩子几条逃生方法、如果身上着火了怎么扑火、熟悉烟雾报警声音、不要躲藏在哪里和去哪里别人能找到、了解报警流程等,全家还一起来讨论可能出现的其他状况,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 

李玫瑾教授在综艺节目《圆桌派》上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孩子的所有表现基本上是一个折射,折射出父母的水准。” 

年幼的孩子,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会不知所措,惊慌不已。孩子的应变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孩子是否具备应变能力,其实并不在于聪慧。 

而在于父母是否长期有效地对孩子进行引导,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应变能力。

殊不知人总会有粗心、松懈的时候,靠严防死守终归不是最好的办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与其一味保护,不如教给孩子灵活应变的能力,让他在充满未知的生活里防患于未然。

拥有良好的应变能力,我们可以巧妙地化解危机,重新掌握主动权。相反,缺乏应变能力,我们不能迅速做出回应,会使自己限于被动,造成无法估计的损失。 

闺蜜的女儿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模特、口才、主持等样样精通。别的孩子在玩耍的时候,她的女儿却在学习、练习,比赛。 

对于女儿的衣食住行,闺蜜也是大包大揽。导致女儿8岁了,不会和同学相处,发生冲突时只会哭或者告诉老师或者让妈妈来撑场。 

课上老师让她回答问题,她不会回答只知道站着发呆,却不会反过来询问老师或者寻求同学的帮助…… 

有一次,模特大赛开场前,闺蜜临时接到电话,需要马上回单位,只好让老师帮忙照顾女儿。 

由于母亲突然离开,女孩没有了主心骨,乱了阵脚。登台没多久,女孩就摔倒了。 

在十几秒漫长的不知所措之后,她整理服饰和发饰。别的选手帮她扶稳后,她基本放弃了台步和仪态,用一种松垮垮的样子走完了全程。 

由于闺蜜长期对女儿缺乏应变能力的培养,她的小小失误,影响到后面三位选手的节奏,还导致最后一个闭场选手差8秒没有音乐……

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多做尝试,而不是事事替孩子考虑周全。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孩子才能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 

当孩子面对突发事件时,才能用良好的心态完美地解决问题,让事情向好的方面发展,最终变成他们想要的结果。


宋神宗时,有个大臣叫王韶,他五岁的儿子叫王寀。元宵节,王寀坐在父亲的肩上看花灯。父亲的帽子镶了宝石,被歹徒盯上。王寀专注看灯被歹徒抱了下来,后来王寀发现自己被拐了。 

但是,王寀不慌不忙地将帽子藏在袖子中。官轿走近时,他连忙大喊:“强盗,救人!”人贩子大吃一惊,忙丢下王寀跑了。 

官轿之人就是宋神宗,王寀被太监抱回宫中,说要0见驾王寀知道这是要面见皇帝了。于是,王寀将帽子拿出来戴上,并淡定自若地上前行大礼。 

拐他是谁,怎么落到人贩子手中的事交代的得清清楚楚,并且危急时刻还不忘在人贩子衣服上留下了隐蔽的痕迹,协助宋神宗将人贩子捉拿归案。 

从王寀的表现中,可以发现王韶对于王寀应变能力的培养是有迹可循的。 

01.古代讲究食不言寝不语,五岁的王寀知道「见驾」代表面圣,在于父亲给孩子经常普及常识。 

02.古人重视孩子的礼仪培养,王韶家里有客人来访,他常常将儿子叫出来见客,礼仪也渐渐培养出来。所以,王寀在面对宋神宗的时候才能做到从容不迫,礼节周到。 

03.王寀临危不乱,知道在人贩子身上留下证据,协助破案,除了王寀天资聪颖,还有王韶平日有教孩子如何应对危机的方法。 

人生中很多事情是无法掌控的,根据周围的情况,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好突发事件,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能跨越过去,从而牢牢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 

相反,面对突发事件,情绪管理能力大于处理事情的应变能力,这样的人哪怕遭遇再小的变化都会感到困惑,遇到关键时刻就会错失良机。

一个八岁的美国男孩,与父母出行时与家人走散。他并没有因此而慌乱,他试图寻找方法,找到回去的路。

他把衣服撕成碎片,每走几步将衣服的碎片贴到树上,为救援人员留下线索。 

凭借着线索,在第二天,他成功被获救。事后,男孩说他遇事不慌乱,源于父母从小对他应变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上认为,孩子的生理应急,通常是自动的、可预期的、无法用意识加以控制的内置反应。然而,心理反应,却是习得性的。简言之,孩子的应变能力,依赖于对世界的知觉和解释。 

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呢? 

01.通过活动,积累经验 

比如:野营训练、模拟逃生等游戏,有助于孩子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并解决困境。必要时,父母给予引导或者亲身示范。 

02.多提问,刺激孩子勤思考 

比如:如果迷路了,怎么办?陌生人靠近自己,怎么办?与小朋友发生矛盾了,怎么办……。孩子先说出自己的想法,父母再帮助他分析问题,最后和孩子一起给出解决方案。 

经过长期的刻意练习,你会发现孩子面对突发事件时,头脑清晰、情绪稳定,应变能力游刃有余了。 

03.建立「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思维模式 

比如:有几条回家的路、有几种答题方法、魔方六面有几种玩法,规定时间完成任务有几种方案……等方法,培养孩子一个问题多途径解决的思维方式,让他懂得“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道理,以不变应万变。 

应变能力,是孩子们掌握生存技能的核心,也是他们人生道路上对于自己底蕴的积累和展示。

父母子女一场,就是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父母不只要养育孩子,同时还要帮助孩子打好人生底稿,这才是父母最大的责任。

作者微笑的力量

编辑丄学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