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王庙:盖代名豪八州督,冲霄梦断九重天

 陶成熙 2020-05-12

本文原载《诗话长沙》

大王庙位于长沙市芙蓉区张公岭之北大王岭,即今隆平高科技园西北部的隆园三路。大王庙祭祀东晋大将军、长沙郡公陶侃。

大王庙

西晋晚期,张昌和杜弢等流民起义军先后攻占长沙,均被江夏(今武昌)太守陶侃所平定。陶侃为官廉明,常言“民生在勤”,“大禹圣人,犹惜寸阴;至于我辈,当惜分阴”。为表达对陶侃的怀念,当地人们在大王岭上建大王庙。岭因庙而得名。

大王庙碑

大王庙始建于宋代,建筑面积约1200 平方米,庄严雄伟,庙门为六合大门,原有三进大厅及两侧厢房,大厅内供奉着陶侃神像。庙内曾香火不断,每年东屯渡龙舟竞渡之前,竞渡者都先要到大王庙祭奠,烧香、燃放鞭炮。1958年“大跃进”时代,大王庙被拆除。20世纪90年代前期,当地居民报请长沙市郊区区委统战部批准,在大王岭以西600米处的乌龟山(亦名龙头山、大王岭)西南角上重建大王庙。

大王庙戏台

大殿对面建有戏台,台柱联云:

大王庙前管弦高奏,妙曲雅兴;

龙头山下粉墨登场,清音怡情。

陶侃画像

陶侃(257—333),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曾祖父,长沙县㮾梨镇陶公庙陶真人陶淡的祖父,字士行,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以军功封为长沙郡公,加督交、广、宁、江八州军事,拜大将军。陶侃雄毅明断,勤于吏职,深为长沙百姓爱戴。清末时务学堂学生、民国诗人邓振声有《陶侃》诗赞曰:

八州建节气如云,爱惜光阴到寸分。

讨贼却因儿激励,留宾难得母殷勤。

斋中百甓心何壮,壁上三公血有文。

翘首武昌门外柳,令人长忆一匡勋。

诗中“百甓”之典故,说的是陶侃任职广州时,每天将一百口砖,早晨搬出来,晚上又运进去,坚持以恒,以锻炼其意志和体魄。“留宾” 之典故则是:相传陶侃年轻时居于长沙今天心区灵官渡马援巷附近的沙河街,原名礼贤街,因纪念陶侃之母而名。一日,陶侃的朋友范逵来访。其时,陶家境贫寒,其母恐怠慢了儿子朋友,遂把自己的长发剪下,换来酒菜款待客人。这便是“截发留宾”典故的由来。人们为了纪念陶侃母子,就在相传他们住过的地方修建了一座贤母祠,后改为陶公祠,这条街也称之为礼贤街。即今之沙河街,著名老字号德茂隆酱园位于此街。明嘉靖四年(1525)善化县知县吕廷爵将祠改建成书院,名“惜阴书院”。以后书院屡兴屡废,但陶公祠则一直在礼贤街上延存至1938年“文夕”大火后。清康熙间诗人张埴《陶公祠怀古》云:

  运甓从知保令名,英雄心事最分明。

  防江那用邾城戍,种柳争夸太尉营。

  肝胆只期酬晋室,敦槃何必狎齐盟。

  萧条旧垒湘天冷,愁见寒鸦向晚鸣。

陶侃长沙旧居杉庵(今无)

光绪间谭嗣同的岳父李篁仙又有《出城南过马援巷陶公祠》诗:

汉家征战不曾休,晋代烽烟满八州。

生长男儿拼裹革,始终戎服肯登舟。

只今铜柱寒交阯,何日戈船下石头。

天下安危须上将,大名新拜冠军侯。

长沙“文夕”大火前,陶公祠门邻沙河街,门楼为戏台,内有大空坪,北为殿堂,分前后两殿,前殿有陶公铁质铸像,高约三尺许。大火后重修陶公祠,新立陶侃木质像,高大如真人,后殿为贤母殿,有陶母像及贤母娘娘横匾,香火甚旺。其实,在明代建立陶公祠之前,长沙早有纪念陶侃的庙宇。这就是东门外浏阳河畔大王庙。

陶侃归葬之处,一说在湘潭陶公山,一说在长沙陶公山。长沙陶公山位于今雨花区树木岭。山高仅二十余米,早已被一片片民房所覆盖,墓葬已无觅处。清乾隆进士周系英有《陶公山》诗曰:

清谈遗憾过江前,致力中原等障川。

盖代名豪八州督,冲霄梦断九重天。

论功合受元规拜,赴难应惭温峤贤。

老子婆娑垂钓处,千秋旧迹渺湘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