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可思议!登陆龙宫星的日本“隼鸟2”跳跃视频传回地球…珍贵矿石的科研报告曝光

 郑好哥哥 2020-10-20


花小蜜

白羊座科普精灵


当你们天天围着火星打嘴仗的时候,日本人正用小型宇航器在遥远的龙宫星上挖矿!以下视频是挖矿中途拍摄的,几个视角的组合……

隼鸟号在龙宫星上的操作

通过微弱的信号传回了地球

其降落的过程经历多次弹跳最终取得成功

登陆小行星的难度

远高于登陆咱们隔壁的大行星

本周一篇新的科研报告

分析了我们对去年采集的样本的认知

https:///science/2020/05/incredible-video-shows-hayabusa2-pogo-bouncing-off-asteroid/

1

人类已触地得分了?

本文描述的一系列事件绝不是虚构的:日本科学家将一个探测器飞到一颗遥远的小行星上,在抓取小行星岩石的同时从小行星上弹回,然后将样本扔回地球。这一系列活动正是JAXA的Hayabusa2任务正在进行的。

顺便说一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奥西里斯雷克斯任务,也在做同样的事情,就在日本人的Hayabusa2之后一年的时间线上开启。

Hayabusa2号(隼鸟2号)于2019年2月从一颗名为Ryugu(龙宫星)的小行星表面采集了第一个矿石样本。

第二个样本是在7月份爆炸一个小陨石坑以暴露表面之下物质后收集的。该小组本周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详细介绍了探测器在取样现场看到的情况,包括着陆本身的令人惊叹的视频。

龙宫星的表面是一种焦黑物质的混合体,略带微红或微蓝的颗粒。微蓝色主导这个星球的两极和赤道,微红黑石主导着中间纬度地区。但放大一点,你会发现两者都占有不小的比例。

星球上的巨石主要是带微蓝纹理的,包括你看到的裂开的地方,表面有微红的斑点。而隼鸟2号的采样点最初是微蓝区域的,但在尘埃沉降后那里被覆盖上了微红颗粒。

把所有矿石放在一起进行比对,微红颗粒似乎是钢铁表面形成的蚀变或风化状铁锈类的物质。

2

探寻微红矿石的秘密?

在近乎真空中氧化金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有其他过程,可以创造这种锈蚀的外观。例如,与太阳风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可以驱动物体表面的化学反应,但这往往会形成一个微观的星球皮肤-琉层看起来可能就更厚。

因此,研究人员们得出的结论是,这实际上是龙宫星生命早期与太阳更近距离擦肩而过的产物。这股热量使小行星表面的一层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然后小行星表层又被粉碎,矿物质被微小的撞击事件重新分配。考虑到两极和赤道都有地形高度,这种物质往往会沉降到中纬度低地……

研究小组实际上可以通过观察其撞击坑来猜测吕古与太阳调情的时间。通过观察陨石坑和它们喷射出来的碎片是如何重叠的,你可以找出哪些是老的,哪些是新的。较老的陨石坑内部呈红色,但仍有较年轻的陨石坑呈蓝色(更多证据表明,红色变红是过去的一幕,而不是正在进行和最近的过程)。

根据对一段时间内撞击平均速率的既定估计,研究人员计算出,发红事件发生在30万年到800万年前的某个地方(取决于龙宫星离开小行星带进入近地轨道的时间)。他们还计算出,在那之前的900万年左右,龙宫星很可能(从一些更大的天体分裂而来)形成。与一些研究得很好的主要小行星的分裂相比,这是相当近期的事情,这意味着龙宫星是一个孙子辈的星体,至少,是大行星成型后逐渐裂解的产物。

研究小组希望隼鸟2号能在样品采集中发现一些变红的材料以及更蓝的岩石,所以,我们希望在今年晚些时候“收货”时能更仔细地观察这些矿石。

如果你不能等那么长时间……隼鸟2号需要再进行一次小行星取样修复,美国宇航局的奥西里斯雷克斯探测器目前正盯着它在本努小行星上的目标。它的触屏式跳伞计划定于今年8月进行。

Science, 2020. DOI: 10.1126/science.aaz6306 (About DOIs).

3

为啥要去钻探小行星?

当下我们看到的隼鸟2号是之前隼鸟号的升级版,也是日本人最新的一次宇航尝试。

日本第一代探测器“隼鸟号”,是全世界首次对小行星进行物质取样并带回地球的“试验机”,经过曲折的行程,它于2010年成功返回地面。当然,主流媒体或许并不关心这些,以至于人类的大多数并不知情……

第一代“隼鸟号”在2005年抵达了距离地球约2.9亿公里的小行星“系川”,由于一系列的远程控制问题,探测器最终却未能成功释放着陆器;历经波折,最终还是取到了少量岩石样品并安全带回了地球。

这之后, “隼鸟2号”领到了新的使命,扫清技术上的问题并成功对遥远的小行星进行真正的探索。相比大行星,人类宇航器追踪小行星会遭遇很多“大麻烦”,比如你无法依赖行星的重力,你甚至需要远隔数亿公里去遥控精确度达到1米的着陆操作,而不是像针对大行星那样(进入了轨道之后就松了一口气)。

此次探查的小行星是“龙宫星”,日本人发现并命名的……这颗星上有含水和带着有机物的岩石。

担任科学负责人的名古屋大学教授渡边诚一郎说:“通过对带回的物质进行分析,可探明水和有机物产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矿物又是怎样参与了生命的进程。” 

“隼鸟2号”2018年追上这颗小行星后,再经过约一年半时间的滞留,除让小型着陆机“密涅瓦2号”着陆调查以外,还发射了爆弹炸开岩层采集地下物质。“隼鸟号”曾只是采集表面物质的样本,而此次“隼鸟2号”除了要采集2次表面物质以外,还要采集1次地下物质。

预计“隼鸟2号”将于2020年12月飞回我们的母星地球。

并运送其珍贵的货物——来自小行星的第一个地下物质样本——并将它们扔到南澳大利亚沙漠的某个地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