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三元镜头发展史——超广角篇

 苯墨子社 2020-05-12

之前我们谈过了大三元中的其中两个焦段,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超广角大三元镜头的演化史。广角镜头不同于标准变焦与长焦变焦镜头,它需要尽可能的使用大曲面玻璃甚至是非球面镜片矫正像差才能够做到不错的成像效果,而在几十年前,非球面镜片还需要依靠人工研磨的方式进行加工,所以发展速度要明显慢于其他两种镜头。

一、从无到有

要想找到一支镜头作为超广角大三元的鼻祖有点难度,因为在胶片时代,几乎每家品牌都在70年代推出了24-35mm F3.5规格的变焦镜头,按照规格演化线路倒推的话,这些镜头就是现在超广角大三元镜头的鼻祖们。而更早发布的28-50mm F3.5规格镜头则广角端不够广,所以不能算是超广角大三元镜头的直系祖先。

二、从24mm到20mm

显然广角端只到24mm的变焦镜头无法称为超广角变焦,所以在1984年佳能推出了New FD 20-35mm F3.5L,是第一个将广角端提升至20mm的产品。

之后随着各大品牌着手进入自动对焦时代,大家重新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开始发力:佳能1989年发布EF 20-35mm F2.8L,更进一步把光圈提高到了F2.8;尼康在1993年发布AF 20-35mm F2.8 D IF”钻石广角”;宾得在1998年发布SMC FA20-35mm F4 AL。同样作为巨头之一的美能达倒是没有跟进这个焦段,而是在1998年推出了一支小三元级别的AF 20-35mm F3.5-4.5。

三、从20mm到17mm

显然佳能在24-35mm升级到20-35mm时吃到了足够多的甜头,所以继续加快了升级速度,于1996年正式发布了EF 17-35mm F2.8L USM,而此时的美能达和宾得就连20-35mm都还没有捣鼓出来。

不过作为技术狂魔的美能达并没有示弱,迅速在1997年推出了了AF 17-35mm F3.5 G,可以看得出来美能达其实是在一开始就打算抛弃20-35mm焦段直接生产17-35mm,唯一可惜的就是光圈停留在了F3.5上了。老尼家自然也是要拼到底的,1999年也掏出了“金广角” AF-S 17-35mm F2.8 D IF-ED。就连蔡司也一度加入了战局,在康泰时N口推出了一支N T* 17-35mm F2.8 Vario-Sonnar,可惜N口最后没有得到市场认可。

作为差异化竞争小能手的腾龙此时也切入进了战场,1999年推出了SP AF 20-40mm F2.7-3.5 Asp. IF。不过在其他品牌都是17mm的情况下20mm的广角端并没有太大吸引力,于是腾龙再接再厉在2007年推出了后来证明更受欢迎的SP AF 17-35mm F2.8-4 Di LD Asp. IF。

四、从17mm到百花齐放

大家知道,超广角每广1mm,视角都是差了不少的,自然设计难度也一样会难上不少。这次升级的主角又是佳能,佳能在2001年,也就是尼康发布了“金广角”两年后,迅速迭代产品,推出了EF 16-35mm F2.8LUSM,再次将广角端推到了如今最常见的16mm。此时各大厂商纷纷表示累觉不爱,一直跟着佳能更新显然有点吃不太消,于是纷纷放慢了脚步,看看佳能下一步会如何更新。显然佳能也觉得如此高频率的升级节奏确实有点太猛了,于是在2007年推出了EF 16-35mm F2.8L II USM,对一代16-35mm进行了小幅度的改进。

此时的尼康看到佳能发布的这支镜头后不禁笑出了声,因为尼康在这几年里憋了个惊天“大招”—— AF-S 14-24mm F2.8G ED在佳能发布后4个月正式发布。这支镜头率先使用了大曲率前组玻璃,并且吨位也提高到了一公斤级别,但这并不影响它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超广角变焦镜头,因为它画质够好,焦距够广!因为这支镜头的推出,在摄影圈中开始出现了“尼康拍风光,佳能拍人像”的论调,足以说明它的江湖地位是多么的高。

此时,收购了美能达的索尼也加入了战场,在2008年推出了具有蔡司小蓝标的Vario-Sonnar T* 16-35mm F2.8 ZA,这支镜头和尼康一样,由于采用了更新的光学设计,在画质上都要明显优于佳能的EF 16-35mm F2.8L II USM。此时在规格上领跑了近20年的佳能真的是哑巴吃黄连,相当多的风光摄影师因为镜头的关系选择了换门。

此时随着大口径非球面玻璃加工技术的逐步成熟,兴起了一波灯泡超广角热潮。图丽在2010年发布了超广角AT-X 16-28mm F2.8 PRO FX,腾龙在2014年发布了第一支带镜头防抖的超广角镜头SP 15-30mm F2.8 Di VC USD,并且还特别优化了最大光圈下的画质,使这支镜头成为了当时最适合拍摄婚礼/活动的超广角大三元镜头。4年后的2018年,腾龙将SP 15-30mm F2.8 Di VC USD进行了升级,发布了SP 15-30mmF2.8 Di VC USD G2,使用了更好的AX抗反射镀膜,与后来发布的超广角变焦镜头进行正面对抗。

不过灯泡头中最丧心病狂的还是佳能。2015年,佳能再次创造了新的规格记录,推出了EF 11-24mm F4L USM,至今这支镜头还是单反系统中焦段最广,画质最强的超广角变焦镜头,不过F4的光圈让大部分人认为它并不是一支“大三元”镜头。随后佳能在2016年更新了EF 16-35mm F2.8L III USM,大幅度提升了画质表现,与EF11-24mm F4L USM形成了规格上的互补。

同样受益于成熟的大口径非球面玻璃加工技术的还有适马,2016年适马发布了DG 12-24mm F4 HSM Art,随后又在2018年发布了 DG 14-24mm F2.8 HSM Art两支超广角灯泡变焦,实在的价格搭配实在的画质,让不少硬核用户有了更多的选择。

五、依然百花齐放的无反时代

2017年,作为全画幅微单领域的领军者,索尼一口气发布了FE 16-35mm F2.8 GM与FE 12-24mm F4 G,在规格上尽可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并且在体积和重量上相对于单反镜头有大幅度的减低。事实证明这两支镜头都相当出色,并且重量上的减负使得FE 16-35mm F2.8 GM特别适合安装在各种手持稳定器上拍摄视频。

随后腾龙与适马也先后发布了超广角大三元镜头。腾龙率先发布了17-28mm F2.8Di III RXD,提供了小巧的体积,内变焦以及同类中最小的67mm口径。小巧的体积,实惠的售价加上非常出色的锐度,让这支镜头成了不少视频用户的首选。而适马则在同一年发布了DG 14-24mm F2.8 DN | Art,规格正好卡在了两支索尼原厂镜头之间,并且还提供了非常极致的画面边缘锐度,使得不少硬核风光用户对它爱不释手。

作为单反时代的两巨头,佳能并没有延续16-35mm这一经典焦段,而是进行了一点自我突破,在2019年推出了带镜头防抖的RF 15-35mm F2.8L IS USM。而老尼家也即将在今年发布Z口的14-24mm F2.8镜头,不过这支镜头将是平面镜组而不再是一支大灯泡镜头了。

显然超广角大三元的故事远远还没有结束,规格上的不断突破也还没有到头的迹象,不过我们还是希望各大厂商能够加大力度,继续推动光学上的进步。以上就是这一系列文章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大家喜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