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万,别让苦难白白过去

 xiaosanj 2020-05-12

文|艾飞

这两天网上有个很火的视频,有人用AI修复了1920年的北京影像。

在修复后的纪录片里,我们拿着手机,就可以清晰的看到100年前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100年前的中国,大清虽然玩完了,但在历史变革中,底层百姓都是后知后觉的,往往都是上面的人把众人的红利分完以后,留下巨大的压力再来和全国人民一起分摊。

而且,对很多个体而言,这大饼一摊,可能就要一辈子去消化。

因此,那会虽然已经是民国9年,但满大街都是留着辫子的人,一个个灰头土脸。

影像里的老百姓,看起来都是苦哈哈的,大都面目憔悴,双目无神,只有四肢在不停的劳动。

纪录片里有个细节,有个穷小孩坐在一大户人家门口吃东西,里面的主人出来后,立即大手一挥,把小孩赶走。

等到走来了另一个大户,这两个大户立马就笑逐颜开,毕恭毕敬的放下手,互相行礼。

一百年过去了,这种狗眼看人低的尿性一点也没变。

一直以来,在我们的影视作品中,说起清朝,动不动拍的就是皇家争斗;说起民国,演的都是豪门生活。

以至于,在很多“后浪”的想象中,总是忍不住就会把自己代入成时代的人中龙凤,觉得自己不是“小燕子”,也是《金粉世家》里的金燕西。

然而,事实情况是,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是平民,就像这100年前的影像中那一个个“看起来都差不多样子”的路人。

当然,这还是在那会的大城市。

不过,在我看来,这个经过修复的北京影像有点像我们今天的Vlog,记录的东西很空泛,乍一看眼前一亮,可看完就忘。

但它让我想起几年前看过的另一个修复的纪录片,那是真牛。

它记录的是中国三四十年代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叫《苦干-中国不可战胜的秘密》。

《苦干》这片子很神奇,当年它是由华裔艺术家李灵爱策划并出资,由美国记者斯科特拍摄的。

用《时代周刊》的评价就是:片中所看到的英勇和善良的中国人民,美国影迷从未见过,也从来没有了解过。

1942年,奥斯卡第一次设立纪录片奖,《苦干》拿了纪录片特别奖。

《苦干》与我们平常看到的那些反映中国抗战的纪录片不一样,它真实的记录了抗战大后方的社会生活。

这个纪录片是从中国人的精神层面表现抗战。

它告诉全世界,在残酷的战争中,中国老百姓所展现的坚韧、不屈和奋进。

在过去西方人的眼里,中国人就是呆呆的,麻木的跟木头似的,但我们在《苦干》中,一开始看到的就是充满勃勃生机的中国人民。

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男人们一个个上战场,女人在家务农,墙上的宣传栏上,一个女人对男人说:

锄头给我,你去打仗。

在纪录片里,我们看到,只要一声令下,不论是种田的农民,还是商店的伙计,他们就会拿起枪,走向战场。

片中有个场景很搞笑,要不是因为出现在纪录片里,还以为是编的。

片中,有一男一女两个人正在做木工。

突然,有人来叫他们。

只见他们放下手中的木工活,迅速从杂物中拿出藏好的两杆枪,然后奔向游击队的队伍......

用斯科特的话说,中国之所以顽强到令世界惊叹,一是因为我们可以做到全民皆兵,在军队里,有一大半都是自愿应征的;二是因为中国老百姓吃苦耐劳。

纪录片里有士兵吃饭的场景,一天两顿,只有白饭。


在纪录片里,还提到了滇缅公路,这条公路是战时中国的生命线,当时每天投入14多万老百姓施工,用双手和简单的工具,硬生生的在大山里凿出了这条路。

作家萧乾曾写《血肉筑成的滇缅公路》文章称:从昆明到畹町,每天10多万人摆开一条950多公里长的“人路”,10多个民族的群众一锄一挖、一挑一筐,饥饿、生死都负重在一条路上,其中有二三千人永远做了路鬼 ,只能魂飞......

用《苦干》里的评价就是,这事是奇迹,也只有中国能干成,这些筑路百姓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英雄。


在电视剧《走向共和》里,李鸿章跟八国联军谈判的时候,为了逼对方让步,李中堂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他说:

我国人活着都不怕,还怕死吗。

李鸿章的这句话,结合《苦干》里真实的民间生活,你就会发现,咱中国的老百姓的强大可真是苦难“喂”大的啊。

在纪录片里,战争的硝烟席卷全国。家园被摧毁的支离破碎,但人们还能顽强的生活。

比如,到了赶集日,广西的百姓依然挑着货物前往。

比如,在南宁,白天日军会来轰炸,于是商户就选在晚上开门。

还有,饱受炮轰的重庆,街边已然破败不堪,但人们依然一边建着防空洞一边正常生活,路边的弹坑直接被小孩当成游泳池。

以及西宁的工匠,不停赶制马鞍,为国家出工出力......

通过《苦干》,我们能清楚的看到,中国老百姓,在面对侵略时,很多人都是积极乐观的,是向上勇敢的。

对我而言,不论是现在还是过去,这片土地的老百姓都值得更多的自由和幸福。

因为,我们老百姓实在是太能忍了,憋进了太多岁月的委屈。

就像这场战争里,胜利不仅仅依靠手拿武器的士兵,还要后方持续不断地为前线输送粮食等物资的千千万万的老百姓。

整部《苦干》里,最让我触目惊心的影像是日本轰炸重庆的场景。炮火的黑烟覆盖了整座城市,看起来就如人间炼狱般,可是,轰炸停歇后,人们又一个个走上街,扑火救人......


在纪录片的结尾,斯科特说道,在中国的各个地方,不管是城市、平原、山丘,到处都在竭尽所能的抗战,不管是收成好的年代,还是饥荒的时候,甚至是洪水泛滥,人们都一直在努力地生存下去。

努力地生存下去,就是一代代国人的真实写照。

前几天,网上热传一张图片,在一个卤味摊下,一个小女孩窝在下面上网课。

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说怎么能让孩子这么苦。

事实上,我在这张图上看到的并不是什么贫穷,因为但凡懂点事的人都知道,这种家庭在中国很普遍,尽管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可是归根结底,现阶段而言,人口红利还是国家的,而教育抚养的压力是自己的。

在这张图里,我看到的是和《苦干》里一样的精神,即那种印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刻苦奋斗”的精神,是这种精神,为国发光。

就像在这场疫情中,作为老百姓的我们默默的捐款,一次次的点赞鼓掌,但归根结底,大山般的压力是一个个具体的我们在分摊。

我们大部分人,认真地学习,投入地工作,积极地生活,友善地帮人,理性地表达,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选择做好一个人。

而且,我们从苦难中熬到今时今日可太不容易了,如果一个人受了那么多教育、赚了那么些钱、走过那么多路、见过那么些人,还只是用来在人前炫耀,那就太无聊了。

真正文明的社会是会让人学会对旁人存悲悯心的。

生活中,很多人为了几百块钱拼尽全力,并不是什么“傻”、“要钱不要命”,而是以自己卑微的生命当赌注,去抗衡生活的苦难和沉重。

因此,千万,别让苦难白白过去,我们现在整个社会都需要你帮帮我,我帮帮你,这比在朋友圈炫耀起舞,更让人愉悦也更有价值。

否则,那些在100年前,团结苦干的中国百姓,会笑话我们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