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枝裕和的冷门佳片,你喜欢哪一部?

 真友书屋 2020-05-12

△ 是枝裕和,日本电影导演、编剧和制片人。1962年出生于东京。1995年执导的首部电影《幻之光》入围威尼斯金狮奖,2018年凭借《小偷家族》摘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01  《幻之光》

《无人知晓》的剧本是在我 27 岁时创作的。当时我想以此作为处女作发表,联系了很多制片人。但是我作为一名电视台导演,毫无电影创作资历,最终无法如愿。我也因此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在这期间,我开始制作《NONFIX》,播出的第一集是《然而......在舍弃福利的时代》,是有关水俣病诉讼担当的环境厅官员自杀的内容。我采访了这位失去丈夫的妻子,并最终帮助她摆脱悲伤情绪,积极面对生活,即所谓的重新振作。

在节目制作完毕后,我正以此为主题写作纪实文学时,TV MAN UNION 的制作人对我说「我们要创作一个剧本」,于是就把《幻之光》这本书交给了我。我很喜欢宫本辉先生,所以我在学生时代就读过这本书。当我再一次读到它时,发现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振奋人心,于是欣然接受了这项工作。

△ 《幻之光》(1995)

实际上,我们是在影片的制作发行都没有谈妥,准备并不充分的情况下就开始拍摄了。当时我自信满满,只觉得这将会是一部有趣的电影。但是在拍摄完毕后,影片的制作发行事宜依然没有敲定,这让我开始坐立不安了。

后来,偶然认识了 cinequanon(日本独立电影制作公司)的李凤宇先生,把影片给他看过之后,他马上决定把影片作为年末即将开幕的 CINE AMUSE 影院的开场影片进行公开发行,我这才终于松了口气。

侯孝贤先生说威尼斯电影节不错,我就毫不犹豫地把 VHS(家用录像系统)录影带寄出,并获得了竞赛资格,真是非常幸运。

△ 侯孝贤

因为我当时非常喜欢亚洲电影,所以我并不是想制作日本电影,而是想制作亚洲电影。现在想想,大概是我很排斥日本电影的阴郁特性,以及有些土气的感觉,所以会有意识地避开这种特点

分镜头中的场景,是我模仿了侯孝贤电影中的特点,或是用上了从维克多·艾里斯、西奥安哲罗普洛斯,以及卡拉克斯的宣传片中剪下的画面。

△ 《幻之光》的分镜图

尽管我达到了那种效果,但是现在看来它就像是热爱电影的学生完成的毕业论文一样,让我有点儿羞愧。

02  下一站,天国

我认为这部作品实质上才是我的处女作。

我把我在 26 岁时写的作品作为一小时电视剧的剧本初稿,讲述的是死者被推向某个房间,要从录像中选取某一个瞬间,当时并不是以记录与爷爷、奶奶相关往事的形式来进行拍摄的。作品中所体现的虚构和现实的碰撞的风格特点,也许是受电视纪录片制作的经历以及侯先生的话的影响吧。

△ 《下一站,天国》(1999)

在请侯先生看《幻之光》时,我内心是希望能得到他的赞许的,但他却对我说:「你应该是写了分镜头剧本吧?」

他说,摄影机摆放在哪里,是在现场看了演员的表演之后才能决定的,而并不是在进入现场之前就决定好的。

他说话的口气非常严肃。我自己也感觉到被分镜头剧本束缚住了,所以之后我决定要摆脱束缚,就拜托了山崎裕先生来进行拍摄。

△ 《下一站,天国》(1999)

这部电影比当初想象的更具有纪录片色彩,可以说是源于山崎先生之手。我一直在说我要拍出并非日本式异国情趣的电影,但是去了威尼斯之后,大家都说这是「小津式」电影。于是我决定接下来要拍出无法与日本传统电影作比较的作品,要拍出像恩斯特刘别谦的《天堂可以等待》那样的天堂元素的作品。

△ 《下一站,天国》(1999)

现实与幻想的碰撞,既有超越想象的部分,也有难以融合的部分。所有这些能够时常让人想反复看,这就是我的出发点。

03  距离

继《下一站,天国》之后,我想要拍摄更接近于纪录片风格的作品。更小众、更灵活,不依赖剧本,即兴地进行拍摄,就像埃里克侯麦导演那样。

最初,我在杂志《SWITCH》的特集中为伊势谷友介和 Arata(井浦新)二人进行拍摄,并在杂志上连载《走在电影道路上》的同时,也在计划在短时间内拍摄一部小型公路电影,并打算以他们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为故事情节进行拍摄。

碰巧这时在电视转播中看到奥姆真理教(日本邪教组织)的上祐史浩出狱,他所乘坐的汽车被各方媒体用直升机追踪。想进入酒店却进不去,于是便躲到横滨分部,也因此遭到批判。

△ 《距离》(2001)

当然,我并不拥护他们所做的事情,我也没有那个信仰。我只是有一种强烈的感受,觉得清除那些人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因为犯罪是社会的产物,单是将它们清除,并不能创造丰富多元的社会

我与他们是同一时代的人,在学生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后,他们对社会的违和感使他们无法真正地投入到社会变革当中,其中的一些老实人被那些组织和思想所迷惑,他们的出发点我是可以理解的。首先,这就是这部电影的出发点。

△ 《距离》(2001)

之后,受害者及受害者家人被完全曝光在媒体之下,加害者本人也被随时随地追踪。然而,我却发现犯罪者的家人并没有出现在电视上,让人难以全面把握整个事件。于是,我就有了拍摄犯罪者家人的想法。

现在我还是觉得,能够拍摄这样的实验性影片真是不容易。当时在欧洲正兴起道格玛95(Dogme95),以手持式摄像机、无灯光照明为代表的反好莱坞风格电影开始大行其道。达内兄弟被人们熟知的时候,《幻之光》正在海外电影节上展出,也许就是在当时受到的影响吧。拍摄现场非常惊险刺激,也很愉快。

△ 《幻之光》拍摄现场的是枝裕和

我认为这是非常宝贵的一部作品,让演员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动、表达,但结果出场人物都好像是我自己,也许是因为没有台词,大家都在考虑导演想要表达什么吧。

因此,从这部作品中能直接看到我的想法和自我意识,现在再看我觉得很难为情。这也使我在后来的创作中再一次回归原点,在剧本中写清楚每一个角色。


  是枝裕和/口述  门间雄介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