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林误案之过汗亡阳患者毙

 中医药方便 2020-05-12

过汗亡阳患者毙

1927年春假,随族人同舟由沪至屏风山。

有雷某之子,20,患病甚重。

其父代诉:“初因劳作往返,

抵家热甚,遂用井水沐浴,拂晓即发寒热。

年事方壮,不以为意,三天犹不退,

虽经治乃日甚一日。”

是时,其妻携扶出室,为之易衣,

但病人云冷甚,坚拒去被,语气高亢,

欲饮冷茶。又见患者虽萎顿,

面色缘缘正赤,目光炯炯有神,

唇周焦燥破裂,上有血迹。

:“衄乎?”其妻答:“齿鼻均有血,

前天才开始,量并不多。”

试令张口,腥热

之气喷人,龈间亦有血迹,舌质色红,

苔灰白干燥。脉浮数,一息六至以上,

按其胸腹,皮肤干燥,抚之热如炙,

腹柔软,遍寻无痛处,脾可触及。

小溲赤热,六天来大便共两次,色黄不黑。

腹诊之顷,时时蜷缩,口亦为噤。

:“曾有过汗否?

:“病至今日,未出汗,故乘热给药,

希能出些汗把热退去,

但吃药后只觉烦热难过,汗则丝毫没有。”

余始为大青龙汤证,然患者有衄血一症,

是否血热?继思之:舌质不绛,

神识不昏,未见斑疹,加以大渴喜冷饮,

显然邪尚在气而未入血。

既未入血,则致衄之由,仍系

《伤寒论》所谓:“剧者必衄”者“阳气重”。

乃书案云热为寒困,欲透未解,

愈郁愈炽,阳气重故衄。

大渴引饮喜冷,神清舌不绛,

未涉营血分,犹可辛温透汗。

盖表之严寒不解,里之炽热不除也,

然气热已经弥漫,焦头烂额堪

,势非略参辛凉不可。

大青龙汤主之:麻黄六钱,桂枝二,

生石膏八钱,杏仁五线,甘草二钱。

一剂。

书毕觉病情虽然延续一周,

但正年壮,病机与方药无间,

其效可必,乃嘱其父曰:

“服后能得汗,则热亦当随之而退,

此时舟人催行,遂匆匆告别。

不日束装返沪,亦未及问其后果。

抵校,将所录脉案就教于陆师渊雷,

讵料陆师阅后谓:

病固大青龙汤证,但所用者究系何方?

从药量比例,或可云仿之大青龙,

但所列药物则非,称之为麻杏甘石加桂枝,

亦可称之为麻黄汤加石膏,

诚非马非驴汤。”

余谓:“姜枣在本方非属必要,故舍而未用。”

师对此语,大为不然,:

仲景方不特药量之比严谨之至,

即一药之取舍,效若天,

《伤寒论》中此类例证,不胜枚举。

当时虽唯唯,然内心实不折服。

遂又质之章师次公,并告己意。

章先生云:

陆君之言诚然!余所欲知者,

乃药后以何方继?”对曰:

“未也。”章师曰:“对如此重病,投如此峻剂,

而不预谋善后,安危难卜,非万全策。”

陡闻此教,领觉冷水灌顶,

虽欲亟知其果而不能。

暑假再返,遂偕造雷家。

其父曰:服药一煎,不久即出汗很多,

怕冷怕热,口渴难过,病好了一大半,

深夜服二煎,

但汗不如白天之多,不过热未退清。

家人以药虽贱却验,又赎一剂。

服后,汗较昨天更多,且一直不止,

热虽退清,

怕冷更甚,继而四肢亦冷,浑身如冰,

四肢抽筋,依次神识

昏迷,话也不能说,

如此一昼夜,延至深夜而亡。

含泪唏嘘,

惨不忍闻,余心为之碎,

实无言可慰。

【辨析】此案记述真切详尽,从其证候分析,

结合第一煎药服后的表现,

可以背定大青龙汤系对证之方。

热甚病重,

且见衄血,敢用辛温透汗,确为有胆有识。

但方虽对的,

仍不免一死,非方药所杀,实为用方者杀之也。

如此重病,

安危难卜,用麻黄量达18,

并配有桂枝助汗,本应高度警

惕药后大汗而亡阳,但医者既不亲自观察病情,

也不嘱汗后

如何处治,书方后即匆匆告别。

《伤寒论》大青龙汤方后服法

中明言:“一服汗者,停后服。

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

,烦躁,不得眠也。”

此条文中还讲到:“若脉微弱、汗

出恶风者,不可服也;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

此为逆也。”

医者用伤寒方却视此文若不见,

致使汗后一服再服,大汗亡

阳而毙。而况大青龙汤原有姜枣二味,

意在调和营卫,大枣

尚可缓和麻桂之峻散,此案用药如此之重,

即使不再服,

有大汗亡阳的可能,

临证万万不可疏忽!稍一疏忽,踌成大

,则悔之无及。

 本文摘自《医林误案》作者贺学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