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麦收时节-李百军作品

 zdjphoto 2020-05-12
上世纪七十年代,还是人民公社化后期,麦收依然是生产队一年当中最重要的农事,也是社员一年中最累和最紧张的农活。

我老家是山东沂蒙山区的偏远农村,这里的麦收一直延续着祖辈流传下来的老办法,用人工割麦和牲口打场。

四十多年过去了,那割麦子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收麦子之前,生产队要估算每亩地的产量(1976年)


麦收期间学生放假,帮助生产队割麦子(1976年)


公社干部在生产队的麦地,召开麦收和夏种现场会(1977年)


为了不耽误割麦子,生产队把开水送到地里(1977年)


生产队女社员割麦子,一点也不比男劳力慢(1977年)


生产队社员拉着碌碡打麦子(1977年)


生产队忙碌的打麦场(1977年)


扬麦子的都是生产队的好把式(1977年)


分田单干后,农民在自家的麦场打麦子(1982年)


山区打麦子,还靠木锨和扫帚(1984年)


单干的农民有了积极性,麦子收的也很多(1985年)


晒麦子期间,好几天都睡在麦场里(1986年)


有些农民自己改装简易的收割机(1987年)


联合几户农民,购买小型脱粒机(1987年)


麦收大忙期间,把孩子也带到麦地里(1988年)


有些村民自己用上了脱粒机(1991年)


把麦穰拉回家(1993年)


在麦场里玩耍的孩子(1995年)


有些平整的麦地,用上了联合收割机(1997年)


联合收割机在方便快捷,在地里就把麦子打好了(1998年)


收麦子的一家人(2000年)


麦收期间,每个人都急匆匆地赶时间(2005年)


在城里打工的姑娘,也回来帮忙割麦子(2007年)


在地头等着雇佣收割机的村民(2009年)


麦地里有一个厂房正在建设中(2010年)


传统的驴车和收割机同时参与麦收(2012年)


麦子丰收后的喜悦(2013年)


麦场不够用,就到路上打麦子(2014年)


麦收后,抓紧把玉米种上(2015年)


城郊农民在工厂周围晒麦子(2016年)

END


李百军

1955年出生于山东沂蒙山区农村家庭,从七十年代开始摄影。曾在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地办过摄影展,也出版发行过几本书。

● 图文均来自李百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