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的今天——5月12日,国际护士节

 泊木沐 2020-05-12


每逢5月12日,医院、护士学校等都会举行庄严的护士授帽仪式。授帽仪式是护生成为护士的重要时刻,她们在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像前,直跪在护理前辈面前。前辈为护生戴上象征着圣洁的天使的洁白燕帽,护生接过前辈手中象征着“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蜡烛,站在南丁格尔像前宣读誓言。护士帽是指女性护士戴的一种帽子,男性护士就不需配戴护士帽。护士帽最初的作用是用来收纳女性护士的头发,起到了收纳头发、固定头发、保持卫生的作用。后来护士帽成为一些学院授予专业护士资格人员的标志。国内常见的护士帽是英式短帽。

多数史料认为,第一顶“护士帽”是19世纪弗洛伦斯·南丁格尔戴的帽子。在世界各国邮票及照片中,南丁格尔的头上戴有一层薄薄布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护士帽。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南丁格尔护士学校在圣托玛斯医院成立,当时对护士的着装就有严格要求,实习生必须戴上由南丁格尔辅助设计的短方形帽子。随着历史进展和医院发展以及护士发型的改变,护士帽也随之变化。早期护士帽在各国并不统一,出现过众多样式。最初为长帽,后方有布料,能覆盖护士大部分头发,甚至包住整个头。此后几经发展,成为现在大家更熟悉的护士帽,也就是常说的燕尾帽。在上世纪初随着输往战场后方的护士,燕尾帽快速风靡全球各国医院,成为护士制服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为“白衣天使”的象征。

1912年,国际护士理事会倡议世界各国医院和护士学校在每年5月12日,南丁格尔诞辰日举行纪念活动,并将南丁格尔的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以此缅怀和纪念这位伟大的女性、英国护理学先驱、人类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国际护士节基本宗旨是倡导、继承和弘扬南丁格尔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勇于献身的人道主义精神。这一天世界各地都会举行纪念活动,目的在于激励广大护士继承和发扬护理事业的光荣传统、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病人、做好治病救人工作。

1820年5月12日,弗罗伦斯·南丁格尔在父母旅行于欧洲的途中,生于托斯卡纳大公国佛罗伦萨市的一个英国上流社会家庭,她的名字就是取自她的出生地佛罗伦萨。南丁格尔生于一个名门富有之家,家境优裕,她的母亲出身于英国望族,父亲毕业于巴黎大学,是一个博学、有文化教养的人。十二岁,她跟父亲学习希腊文、拉丁文、法文、德文、意大利语、历史、数学和哲学等。在父亲的循循善诱下,南丁格尔的学业大有长进。她常常跟父亲一起朗读,高谈阔论,遇父亲出外远游时,便以书信交流感受。

南丁格尔过着十分优渥的上流社会生活,随时有人服侍,活在舞会、沙龙,以及与贵族们的周旋之中。虽然表面看来是令人称羡之生活,但南丁格尔内心却一直感到十分空虚,觉得自己生命活得毫无意义。终于这位出身富有的小姐,不顾世俗的偏见,不顾父母的激烈反对,投身于当时只有最低层妇女和教会修女才担任的护理工作,而且为了投身这项事业竟终身未嫁。

19世纪50年代,英国、法国、土耳其和俄国进行了克里米亚战争,英国的战地战士死亡率高达42%。南丁格尔主动申请,自愿担任战地护士。她率领38名护士抵达前线,在战地医院服务。她竭尽全力排除各种困难,为伤员解决必须的生活用品和食品,对他们进行认真的护理。仅仅半年左右的时间伤病员的死亡率就下降到2%。每个夜晚,她都手执风灯巡视,伤病员们亲切地称她为“提灯女士”。战争结束后,南丁格尔回到英国,被人们推崇为民族英雄。

1860年,南丁格尔用政府奖励的4000多英镑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的护士学校。随后,她又创办了助产士及经济贫困的医院护士学校,被人们誉为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过度的劳累使南丁格尔染上终生不愈的疾病。1901年,南丁格尔因操劳过度,双目失明。1907年,南丁格尔获得英王颁发的功绩勋章,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接受这一最高荣誉的妇女,其后还发起组织国际红十字会。1908年3月16日,南丁格尔被授予伦敦城自由奖。1910年8月13日,南丁格尔在睡眠中溘然长逝,享年90岁。

曾有一充满感情色彩的通讯,称赞这位既温柔又坚强的女性:“在当地找不到一个男人有足够的毅力去打破这套陈规旧习,能够根据情况的需要不顾规章地去采取负责行动。只有一个人敢于这样做,那是一个女人,南丁格尔小姐。她确信必需的物品都在仓库里,于是带领几个大胆的人,真的撬开了锁,盗窃了女王陛下的仓库,并且向吓得呆若木鸡的军需官们声称:‘我终于有了我需要的一切。现在请你们把你们所看到的去告诉英国吧!全部责任由我来负!’”写下这段文字的人就是革命导师马克思。他和南丁格尔是同时代的人,他对南丁格尔的勇敢和献身精神十分敬佩和感动,写下两篇充满热情的通讯,分别刊载在德国的《新奥得报》和美国的《纽约论坛报》,使世人皆知这位伟大的女性。

南丁格尔女士以最高贵的奉献精神把一生献给了护理事业,为护理事业奋斗终生。做一个好护士,是她生平的唯一夙愿。英国人把她看作是英国的骄傲,1867 年,在伦敦滑铁卢广场,建立了克里米亚纪念碑,并为南丁格尔铸造提灯铜像,和希德厄·海伯特的铜像并列在一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