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兵驻扎东德:1990年苏联为什么没有阻止两德统一?

 战争艺术 2020-05-12

柏林墙倒塌

1989年10月初,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国40周年庆典上,游行的人们打出了“我们是一个民族”、“戈尔巴乔夫,再呆上哪怕一个月吧”、“戈尔巴乔夫先生,请救救我们”等标语。面对成千上万的游行民众,以及一浪高过一浪的呼声,主席台上的波兰总理拉科夫斯基,忧心忡忡对戈尔巴乔夫说道:一切都完了,您明白吗?

戈尔巴乔夫回答道:是的,我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个月后,象征德国分裂的柏林墙被推到,一年后,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分裂了45年之久的德国实现了再次统一。

戈尔巴乔夫接受采访

时光荏苒,在柏林墙倒塌30周年纪念日前夕,德国媒体采访了88岁的戈尔巴乔夫。当被问及30年后如何看待这一历史事件时,戈尔巴乔夫回答道:30年前我怎么看待这一件事,现在还怎么看,观点没有任何变化,那就是我觉得东西德的统一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杰作之一。

按照戈尔巴乔夫的说法,当时苏联在东德驻扎了38万军队,但这些军队接到的命令是按兵不动,不介入。正是苏联的默许,才让德国的统一如此迅速而顺利。反过来讲,如果苏联反对德国统一,那么在苏联解体之前,德国是统一不了的——直到1994年,驻东德俄军(原苏军)才最终从那里撤军。

问题来了:苏联为什么默许甚至支持德国统一?

驻德苏军是苏军中最精锐的部队


01

1945年德国战败后,被置于美苏英法四大国的占领和管制之下,冷战开始后,美、法、英合并了占领区,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之后苏联在自己的占领区建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从此分裂。

德国分裂,符合四大国的利益。对美苏而言,统一德国不论倒向哪边,都会大大增强这一方的力量,还会对欧洲格局构成挑战,破坏雅尔塔体系,对英法而言,统一的德国会重新主导甚至称霸欧洲,对英法构成威胁。

由此可见,德国分裂是美苏英法四大国意志的体现。解铃还须系铃人,德国若想统一,一定绕不开四大国。德国是冷战的最前沿,也是两大阵营对峙的最关键区域,只要冷战继续进行下去,德国统一便无望。

四大国分占德国

时间进入到1980年代中期,随着苏联国力下降,被迫进行战略收缩,冷战逐渐进入尾声。在这一背景下,德国迎来了统一好时机。

1986年2月,新上台的戈尔巴乔夫提出了外交新思维,并使之成为苏联对外政策的理论指导。相对之前咄咄逼人的勃列日涅夫主义,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新思维认为“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民族的、地方的、阶级的利益斗争已经不合时宜,每个民族都有权选择发展道路和生活方式,大国不应该把自己的利益强加给其他国家。

此外,戈尔巴乔夫还对苏联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构建全欧大厦。什么意思呢,就是拆除铁幕、跨越分歧,各国携手共建统一的新欧洲,迎接美好的明天。新欧洲的范围是从大西洋到乌拉尔山,苏联也是其中一员。到时候,欧洲要削弱美国的影响,实现自主化,而苏联将是欧洲大厦中的主角。

戈尔巴乔夫与里根

外交新思维其实一种战略收缩,总的意思就是不要对抗,一起合作,为全人类利益而努力。对于新思维,既可以说戈尔巴乔夫比较圣母、过于理想化,也可以说他比较务实,势力撑不起野心,果断退而求其次。

在新思维的指导下,苏联开始放松对东欧的控制,并催促东欧各国跟着苏联的节奏,一起搞改革。高压了那么久,突然打开闸门,必然出现激烈反弹,1989年2月,波兰团结工会首先发难,拉开了东欧剧变的帷幕,东欧各国局势越来越不稳。

汹汹民意,势难阻挡。戈尔巴乔夫认为只有加速改革进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不断催促东欧各国。在庆祝东德建国40周年的活动上,戈尔巴乔夫告诫东德政府:谁动作迟缓,谁就会遭受生活的惩罚。

不过,此时的东欧已经积重难返,保守治疗或许还能多撑一会,进行大手术死得更快。东德的局面一发不可收拾,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正在波兰访问的西德总理科尔立即中断访问,返回德国召开紧急会议,提出了著名的“十点计划”。德国统一的问题,迅速摆在了世界面前。

西德总理科尔

02

长期以来,在德国统一问题上,最积极的是德国民众和西德政府。而要实现德国统一,必须搞定其他五个国家:美、苏、英、法和东德。

美国的态度比较超然,德国统一必然是西德统一东德,只要统一后的德国留在北约,美国没意见。

英国和法国一个表示反对,一个表示担忧,两国都认为德国统一会破坏国际局势的稳定,削弱英法在欧洲的地位和影响力,并对其安全造成威胁(德国统一后,经济总量相当于英法之和,出口额世界第一,可以成为独立于美苏之外的另一超级强国)。

英法比较好对付,限制军备、留在北约、承认边界、放低姿态参与欧共体建设,就可以打消它们的疑虑。

英法担心两德统一后变成“第四帝国”

东德听苏联的,而且自身难保,只要搞定苏联,东德政府的意见可以忽略。

最难搞的是苏联。虽然戈尔巴乔夫在搞新思维外交,但理论和现实利益毕竟是两码事。

苏联在东欧的驻军有2/3在东德,东德是东欧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失去东德意味着苏联失去一个重量级伙伴,也意味着华约失去了一个最重要的前沿阵地。此外,德国统一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波及东欧其他国家,彻底颠覆欧洲格局。

这些情形都将对苏联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造成巨大损失。戈尔巴乔夫虽然圣母,但也不可能这么好说话。事实上,在上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戈尔巴乔夫都明确反对德国统一,甚至1989年11月柏林墙倒塌、科尔提出德国统一的“十点计划”时,戈尔巴乔夫仍然不同意德国统一。

苏联和东德的坦克兵

此时,苏联强硬派甚至主张苏军开进东德,强力控制局面,但被戈尔巴乔夫所否决。武力政策不仅与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相违背,而且会使局势更加恶化,甚至可能引爆世界大战。

戈尔巴乔夫还是主张搞“全欧大厦”,但是具体怎么搞,以及如何处理德国统一问题,他也没更好的办法,于是他提出了“六国会谈”的想法,也就是美、苏、英、法、东德、西德坐下来一起商量解决。

这一商量,戈尔巴乔夫的态度就变了,变成了支持德国统一。

原因是美、英、法都支持德国统一,苏联孤掌难鸣,更重要的是,苏联国内出现了严重问题,越来越依赖西方,尤其是依赖西方的经济支持。

摆摊的苏联妇女

此外,德国民众的统一意愿已经被激发出来,再强力压制不明智,与其阻碍统一把关系搞僵,不如顺水推舟换点好处。苏联外交部副部长科瓦廖夫就说过:我们已经做好准备,统一不是可避免的,不打开这个闷葫芦,德国就会爆炸,民主德国就会爆炸。

当然,戈尔巴乔夫支持德国统一是有条件的,一是德国的统一要循序渐进,统一的进程不允许超过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不能干扰“全欧大厦”计划;二是统一后的德国必须保持中立,不能加入北约。

不管什么条件吧,反正戈尔巴乔夫在的德国统一的问题上松了口,剩下的就谈条件了。

1988年苏联驻东德部队在进行战备点验

03

东德形势的恶化程度,超过了人们的反应速度。东德总理告诉戈尔巴乔夫,如果苏联和民主德国再不主动采取措施,已经启动进程(德国统一)将自发地、迅速地发展下去,不再受苏联或东德控制——柏林墙早就倒了,边境的口子也都开了,大批东德人逃往西德,没有走的人在搞运动反对东德政府,又不能镇压,经济情况也一团糟,怎么办?

在这种情况下,戈尔巴乔夫觉得德国循序渐进的统一已无法实现,转而同意德国迅速统一。但他又提出了新的条件,那就是在德国不能存在军事威胁,战后德国的边境不能改变,德国不能对外使用军事力量。

这个问题比较好解决,西德全部答应了。另一个问题才是关键:统一后的德国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这也是苏联与西方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的最大分歧点。1990年2月,戈尔巴乔夫明确表示:德国统一不应该触动北约与华约的军事战略平衡,统一后的德国不得加入北约。

北约与华约

为此,苏联外交部拟定了3种方案:德国中立;德国可以参加北约政治组织,但不得参加北约军事组织;德国同时加入北约和华约。

但是,美国和西德坚持认为:一个统一的德国必须属于北约组织。苏联争锋相对,认为西方联盟坚持要求整个德国加入北约,那就谈不上德国统一。

美国总统布什也强调,由于敌情不可预测,德国统一后美军有必要继续留在德国。戈尔巴乔夫在会议上表示,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我们需要训练有素和装备精良的武装力量,之后华约联合武装力量总司令和苏联国防部长分别撰文,秀了秀肌肉。

双方各不相让,德国统一的问题又卡壳了。

关键时刻,就看谁能耗得过谁,很明显,苏联耗不过西方。

戈尔巴乔夫与撒切尔夫人

1990年6月,戈尔巴乔夫在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布什会谈时,放弃了之前的强硬立场,同意统一后的德国加入北约,回国后戈尔巴乔夫隐瞒了这次会谈的结果,直到7月2日-13日苏共28大召开后,戈尔巴乔夫的地位得到巩固,他才向国内大佬们摊牌,同意德国统一后可以加入北约。虽然反对的意见很多,但戈尔巴乔夫力排众议,一锤定音。

戈尔巴乔夫之所以要在这个关键问题上让步,是因为苏联顶不住了。

国内经济改革停滞,食品和消费品严重短缺,市场供应告急;民族问题日益严重,各加盟国分离浪潮涌动,立陶宛和爱沙尼亚甚至发表了独立宣言;政治改革引发混乱,政治斗争加剧,政权不稳。

苏军镇压立陶宛独立

04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获得西方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

以经济为例,苏共28大后,苏联将实施向市场经济过度的改革方案,根据估算,这个改革要顺利实施并在短期内收到效果,需要1200亿美元,这些钱都得仰赖于西方,更别提食品和其他物资供应了。

西德总理科尔很上道,早在1990年1月戈尔巴乔夫不反对德国统一时,西德便主动提出把苏联的债务延期,并立即送上了5.2万吨牛肉罐头、5万吨猪肉、2万吨黄油、1.5万吨奶粉和5000吨奶酪,总价值2.2亿马克。

苏联在德国加入北约问题上让步后,西德又向苏联提供了50亿马克的优惠贷款、10亿马克的农产品以及额外的120亿马克,作为苏联暂时驻军和今后撤军的费用,包括为归国苏军建造房屋、开展职业培训等。

据统计,1990年西方国家已承诺向苏联提供总数为200亿美元的巨额援助,其中西德一家就将提供95亿美元(约合150亿马克),其中76亿为无偿援助。

90年代苏联煤炭钢铁厂宿舍内两个孩子趴在窗户上

90年代苏联,一名女子走在莫斯科大街上

拿了别人的钱,说话自然硬气不起来。

当然,政治问题也不能光看钱,还得从大处着眼,搞点其他好处。

1990年7月,西德总理科尔访问苏联,与戈尔巴乔夫达成了协议。协议规定: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充分的主权;德国有权独立决定属于哪个联盟;德国承认现在的疆域;未来德国军队最高限额37万人;不得制造、拥有和支配原子、化学和生物武器;3至4年内苏军撤离民主德国;苏军没撤之前北约军队不能进入民主德国;等等。

9月12日,在“2+4六国会谈”的最后一轮会议上,各方签订了《最后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实际上就是科尔与戈尔巴乔夫签订的协议的细化版。至此,阻碍德国统一的一切障碍不复存在。

签订协议后,科尔与戈尔巴乔夫举杯相庆

10月2日,东德政府机关停止工作,西德接收了东德的驻外使领馆。

10月3日,两德统一庆典在柏林举行,两德正式统一。

05

毫无疑问,戈尔巴乔夫是两德统一的最大“恩人”。

德国统一的当天,有人在柏林墙上写道:谢谢,戈比!(指戈尔巴乔夫),德国统一的当年,戈尔巴乔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理由是他撤去铁幕,结束了冷战,消除了全球性核战争的危险,促进德国的重新统一。西德总理科尔也认为,如果说德国统一这座大门上只有一把门锁,它的名字一定叫戈尔巴乔夫。

柏林墙上写着:谢谢,戈比

有人认为戈尔巴乔夫在这个问题上太急了,太自我了,要价太低了,如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就认为:戈尔巴乔夫在匆忙接受了德国统一后丢掉了他最好的一张牌。

实际上,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一个民众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的国家,还能对它有多大指望,能捞一点好处是一点了,别搞到最后连驻德苏军的工资都发不出来,毕竟苏联也只有1年多的时间了。

再回到文章最开始的话题,当记者问戈尔巴乔夫:你给东西德统一送上了大礼,但是最终却丢掉了苏联最高领导人的位置,而且苏联最后还解体了。30年后,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明镜》周刊视频组编辑萨多夫尼科娃采访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回答道:你可以直接问我是否后悔主持过一系列苏联的改革,不,我不后悔。我们不可能按照原有既定的那种发展模式再走下去了。


【参考资料】

《德国<明镜>周刊访问戈尔巴乔夫》

《战后45年来苏联对德国统一问题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的政策研究》

《两德统一棋局中的大国博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