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好说清史》——「8」决战山海关

 二岸猿声啼不尽 2020-05-12

1644年,清顺治元年四月二十一日。

多尔衮和李自成分别带着自己全部的家当,浩浩荡荡的来到山海关,寂静的山海关一下子热闹起来,关内关外,人山人海。几十万人城里城外,那个场面跟旅游黄金周比起来也丝毫不逊色。

既然人都到齐了,山海关战役正式打响。

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和李自成的大顺军主力率先在关内开战。

这次是吴三桂主动出击。按理来说,凭借坚城利炮,学孙承宗一边喝茶一边拿炮轰就是了,手底下就千把人,明知道是易守难攻、明知道是寡不敌众,为什么还要冲出去?其实战与不战,真心不是能力问题,是个态度问题。虽然吴三桂搬来了多尔衮,但多尔衮迟迟按兵不动,吴三桂要做个表率给新东家个态度。虽然手下人少,但质量高,这也是他敢于拼命的底气。

关宁铁骑虽然战斗力惊人,受限于人数太少,多尔衮也不敢轻举妄动。据说狮子碰上野牛群也不敢轻易发动进攻,只有自己力量足够强大或者有落单的猎物时才会攻击,更何况是拿刀的敌人。吴三桂和李自成从二十一日早上打到二十二日下午,吴三桂终于挺不住了,大顺军虽然也有损失,仗着源源不断的后备军,逐渐对吴三桂军形成了合围,俗话叫关门打狗。关内突围已经没有指望了,偏偏多尔衮还像个慢郎中一样,迟迟没有出手相助,这一刻,我相信吴三桂内心回荡着一句话:当叛徒有什么好。

吴三桂拼命杀出重围,脸都顾不上洗,怒气冲冲的就去找多尔衮了。

多尔衮见到急头白脸的吴三桂,差点笑出声儿。

但笑归笑,多尔衮还是展现出了东北人民热情好客的一面。对于吴三桂要求出兵的请求满口应承,拿出几大包白纸,开始左手画圆右手画方,对吴三桂和前来请兵的将领封官许愿,然后热情的把画好的饼交给每一个人。多尔衮的意思很明白,想要什么官都可以,前提是要拿山海关来换。

这次多尔衮没有继续忽悠吴大帅,随即做出了战略部署:图赖领一军赴一片石狙击唐通,阿济格、多铎领一军往北山牵制大顺军阵首,自己领主力往海边攻击大顺军阵尾,吴三桂军继续与大顺军主力正面相持,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不得不说,多尔衮的军事天才远远超过了他的父亲努尔哈赤和兄长皇太极,这几乎是一个没有漏洞的战略部署,他已经完全掌握了李自成都战略部署,而李自成对于多尔衮的战术却一无所知,仍然固执的认为凭借自己的一字长蛇阵就能够先收拾吴三桂,再搞定多尔衮。

自信是好事,自信过了头就是傻。

李自成就是在这样的自信中,被绞杀的。

安排已定,各路大军正式开进山海关。

谁曾想到,打了山海关几十年主意的满洲八旗,损兵折将,九死一生都没能摸到城墙边。最终,竟是以这样的方式,兵不血刃的走进这座阻挡了他们几十年的坚城。走在队伍前面的多尔衮有些唏嘘,他知道这块馅饼并不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只不过上天眷顾了他。

Самый простой способ захвата крепост

——列宁

译: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李自成对多尔衮不感冒。这么多年忙于和明军作战,并没有什么机会来感受到来自关外多尔衮的那双渴望眼神。其实对于吴三桂投靠清军,李自成还是有所防备的,特命唐通从一片石出关狙击,方法是好的,判断是对的,用人是错的。唐通虽然也比较能打,却不是一个意志很坚定的队友。他可以从明朝投降李自成,就可以从李自成再投靠清军。多尔衮很重视唐通,重视到直接派出了自己手下最能打的亲兄弟阿济格和多铎这对儿王炸,很可惜,唐通并没有经受住考验。

一片石的战役不算惨烈,因为唐通根本不是阿济格的对手,面对王炸,唐通明白这局是和不了了。

一片石只是这次战役中的一小部分。即使唐通败了,也不会影响到李自成对于正面军队的攻击,只要能够赶在一片石的清军赶来之前击溃吴三桂,夺得山海关,就可以重新掌握主动。到那个时候,不论清军在关外还是关内,都是可以对付的。但是多尔衮并不打算给他这个机会,由他在阵尾亲自发起的攻击使闯王的这种想法化为泡影。当双方列阵,准备开战的时候,突然之间大雾弥天,海边情况更加严重。住海景房的朋友们应该深有体会。海景房这种东西,夏天住绝对是享受,冬天住绝对很难受。每天都过着衣服晾不干,窗外看不穿的日子。就是这海雾,成为在海边列阵的清军最好的掩护,在迷雾重重之中,让多尔衮淡定的看着吴三桂与大顺军相互搏杀。

我怀疑多尔衮提前预判了天气。作为一个地道的东北人,这个时节的天气,就在天灰蒙蒙的时候突然发起进攻,李自成必然措手不及。另外一个重要的证据,他告诉吴三桂,让他手下的明军肩膀上扎上白布,以便区分。多尔衮不能改变天气,他却可以利用天气。

我们可以替换一下这种场景,当两个人抡着王八拳拼尽全力单挑的时候,却不知道在附近他们注意不到的地方藏有一只噬人的野兽随时准备攻击,真让人不寒而栗。关宁铁骑终究还是当世罕有其匹,在以少敌多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打成平手,不得不佩服孙承宗的眼光和袁崇焕的手段。

正当大顺军与吴三桂军交战正酣,突然之间,阵尾大乱,只听到杀声震天,山摇地动,震耳欲聋。站在高岗上督战的李自成只看到阵尾大乱,兵士四散奔逃,耳边不断地传来呼喊声“快跑啊,是清兵”!大事去矣,执拗的李自成面对着溃散的队伍和如狼似虎的八旗军,我想应该是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在起义的过程中,曾经有过无数次的失败,最惨的时候只有十八人跟着自己在山沟里挨命。但不服输的劲儿让他一而再、再而三的重新占据主动,最终实现了灭亡明朝的“历史重任”。连孙传庭都败在我的手上,崇祯也被逼自尽,在紫禁城中看着天下传檄而定,还有谁能够和我一战,还有谁是我的对手。然而清军的战斗力确实实在在的摆在眼前,几乎可以说是摧枯拉朽之势,自己连还手之力都没有。

战术错了?战略错了?还是太大意了?李自成没有时间思考这些问题了,因为清军和吴三桂很快就追上来了,现在对他来说,逃命最要紧,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大不了从头再来!

这次战役对李自成来说不是一次普通的失败,大顺军之前也经历过很多次失败,可自信心并没有丢,这次,比失败更可怕的是自信心的毁灭,从他们的逃跑就可以看出来。

史料记载:大顺军溃败四十里。

脚下的速度已经很清楚的说明了一切,之后摧枯拉朽的西北战局就此奠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