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逸待劳,以多打少,诸葛瞻为什么会败于绵竹之战?

 四地闲夫 2020-05-12

诸葛瞻,字思远,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丞相诸葛亮之子。诸葛瞻遗传了父母的良好基因,小时就天资聪慧。诸葛亮并没有感到十分高兴,反而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智者的眼界果然非同一般。在父亲的光环下,诸葛瞻仕途上顺风顺水。延熙七年,诸葛瞻担任羽林中郎将,先后担任射声校尉、侍中。诸葛瞻精通书法绘画,记忆力强,所以大家都很喜欢诸葛瞻才思敏捷。每当朝廷颁布一项好的政令,即使不是诸葛瞻建议倡导,百姓们都会互相转告说:'这是诸葛武乡侯所提倡的'。诸葛瞻在人们的追捧下成长养成了孤傲自负的性格,也为后来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公元263年冬天,魏国征西将军邓艾奇袭阴平,诸葛瞻统帅数万兵马,带领尚书张遵、尚书郎黄崇、羽林右部督李球督率军队前往抵抗。尚书郎黄崇多次劝他迅速抢占险要地势,不让敌人进入平原,诸葛瞻犹豫不决,没有采纳他的意见,黄崇因为诸葛瞻的失策而痛哭。邓艾大军长驱直入,打败蜀军前锋,诸葛瞻退守绵竹,邓艾遣使送信诱降诸葛瞻:'你如果愿意投降,我一定上表封你为琅邪王。'诸葛瞻大怒,斩杀邓艾使者,率军出战。诸葛瞻绝非贪生怕死之辈,对于蜀国忠心可鉴。

诸葛瞻在绵竹摆好阵势准备决战,邓艾派遣其子邓忠从右包抄,又派遣师纂从左包抄,结果两人都被蜀军打败退回,对邓艾报告说:'贼兵防守坚固,难以击破!'邓艾大怒说:'生死存亡,在此一举,有什么不可以的!'要将两人斩首,于是两人再次出战,击败蜀军,诸葛瞻、张遵等人战死。魏军乘胜进军,兵临成都,刘禅投降,蜀国灭亡。绵竹之战是蜀国灭蜀的关键一战,蜀军人数占优,以逸待劳,为什么反而会失败呢?

从蜀军方面来看,首要原因就是诸葛瞻的指挥失误。诸葛瞻没有经过战场的历练,指挥毫无章法。蜀军最稳妥的战术应是占据险要地势,凭险进行防守,与魏军打消耗战。但是自负的诸葛瞻没有听取黄崇的正确建议。在击败邓忠、师纂两部之时,应该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则魏军必然大败。结果蜀军在击退邓忠、师纂两部之后,蜀军上下有所轻敌,在松懈之际被魏军拼死杀回,导致由胜转败。在指挥上可以说是一误再误,焉能不败。其次,蜀军战力不高,士气涣散。诸葛瞻所带领的蜀军,长期疏于战场,战斗力不强。又加之先前被魏军连下几城,对魏军有所畏惧,士气不够高涨。

从魏军方面来看,首先是魏将邓艾指挥有方。名将邓艾乃魏国杰出将领,深谙兵法,智勇双全,非诸葛瞻所能比。虽然首战失利,但不气馁,通过下令斩杀邓忠和师纂,置之死地而后生,使魏军成为敢死队,乘蜀军松懈之际一举拿下。其次,魏军冒着九死一生闯过了阴平古道,个个久经沙场,战斗力强悍,可以以一敌十。虽然蜀军人数数倍于魏军,也是无济于事。综合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其实魏军要强于蜀军,因而最终魏军战胜了蜀军。

所以说,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即使一个天资聪颖的,不经过历练与磨难,最终难成大器。这也是诸葛瞻的一生给我们的启示。

以逸待劳,以多打少,诸葛瞻为什么会败于绵竹之战?
以逸待劳,以多打少,诸葛瞻为什么会败于绵竹之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