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避免用观赏鱼药毒死观赏鱼?

 壹芯 2020-05-12
对不起,我是哗仔!

欢迎朋友们再一次回到这个有点不一样的观赏鱼专栏,我就是那个鱼和熊掌已经兼得的哗仔。

总算恢复更新啦!哈哈!

哗仔过去半个月在参加了西瓜视频的打榜比赛,拿到了生活领域全网第16名的成绩,虽然有点遗憾,但是也算创造了我们水族圈的历史了。在此,哗仔感恩每一位为哗仔投票打榜的好朋友们!

今天哗仔来讲解一个我一直想要讲的主题——鱼药使用的问题。

在哗仔断更前一天,有个名叫“小金鱼”的鱼友急匆匆地来找哗仔,他问:快帮我看看我是不是用错鱼药了,为什么我的鱼全部都死了?

经过简单而又枯燥的询问,哗仔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答案——是的,他用错药了。

但是,他的情况有点特殊,他选择的鱼药是没有问题的,下药的剂量看起来也没有问题,但是他的观赏鱼还是死了。这到底是命运的选择,还是道德的沦丧呢?

要揭开这层层的迷雾,就需要哗仔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在鱼缸里用药的基本知识了。

观赏鱼病了,不可怕;

用错了鱼药,有点可怕;

鱼药用对了,但是还是把鱼毒死了,这很可怕!

友情提示:本文适合龙鱼和锦鲤玩家,也适合金鱼和其他淡水热带鱼的玩家。预计阅读218秒。

非友情提示:哗仔的所有文章拒绝任何个人和公司的善意转载,更加拒绝那一小撮无耻伪原创作者的恶意洗稿。请你们自重!

要对观赏鱼病心存敬畏

观赏鱼病,在大多数情形下不是个好东西。

可是,对于大多数养鱼高手来说,鱼病绝对是他的良师益友之一。

一个没有被鱼病折磨过的养鱼高手一定是个假把式!

要想在治疗观赏鱼病的时候如鱼得水,我们就要先搞清楚鱼病的种类。

根据哗仔自己的总结,鱼病分五大类:寄生虫性鱼病,细菌性鱼病、病毒性鱼病、真菌性鱼病和藻类鱼病。

其实还有用类莫名其妙的鱼病的种类,不属于上面任何一种,不过这并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我们就不细说了。

我们之所以要对鱼病心存敬畏,是因为我们要在使用鱼药的时候做到四个字——心存敬畏。

千万不要藐视鱼病!

千万不要藐视鱼病!

千万不要藐视鱼病!

千万不要藐视鱼病!

重要的事情说四遍!

任何藐视观赏鱼病的行为都将引起钱包的缩水。

哗仔总结了一个看似很弱智但是大多数观赏鱼新手又不知道的用药规律。

这条规律就是:什么病用什么药。

简单吗?当然简单!

很难理解吗?当然不难!

你做到了吗?绝大多数新手做不到。

每当观赏鱼生病,乱用盐的,大有人在;乱用抗生素的,大有人在;乱用杀虫药的,大有人在。

别不服,问问你身边的观赏鱼新手吧,你会认同哗仔的说法的。

其实,只要我们仔细琢磨一下就明白了——

观赏鱼感染了寄生虫,我们就用杀虫药;

观赏鱼感染了致病菌,我们就用杀菌药或者抗生素;

观赏鱼感染了真菌,那我们理所应当地要去选择抗真菌的鱼药。

结论:鱼药选错了,不仅无法治好鱼病,还可能起反作用毒死观赏鱼。

要对观赏鱼药心存敬畏

鱼药用对了,就一定能治愈鱼病吗?

当然不一定!

因为这里还有一个用量的问题呢!

常见的鱼药分两大类:粉状鱼药和液体鱼药。

胶囊和药片的本质是粉状鱼药;糖浆类鱼药被归类在了液体鱼药里面。

不论是粉状还是液体,都不能超量用药。

超量用药的结果很简单——很可能毒死鱼。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避免因超量用药引发的“毒死鱼”的尴尬呢?

哗仔的解决方案是两个用药神器。

第一个是电子秤。

一个精度达到0.01克的电子秤就可以很容易的帮你得到你想得到的用药数量。

当然,这只能解决粉状鱼药的用量问题。

第二个是小剂量注射器。

这种注射器可以最小得到0.02毫升的液体鱼药。

总之,你要想给观赏鱼治疗鱼病,这两个小工具,你还是要备上的。

之所以要搞得这么麻烦,那是因为我们要对观赏鱼药心存敬畏,不能闭着眼睛乱放药。

鱼药是把双刃剑——用得好是治病的良药,用的不好就是杀鱼的凶器。

而这其中的关键点便是“精准用量”四个字。

当然,精准用量的背后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精准的计算”,用量算错了,再精确的计量也无济于事。

结论:精确的计算,精确的计量,是观赏鱼用药的两个基本点,也是避免毒死鱼的起点。

要对鱼缸水质心存敬畏

鱼病判断对了,鱼药选择对了,鱼药的计量也正确了,你以为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如果你这么认为了,那么你就太低估养鱼的难度了!

大家记住了——鱼药被投入鱼缸以后,能否发挥出恰到好处的作用,还会受到鱼缸水质的影响,更准确的说,是会受到鱼缸酸碱度的影响。

大家还记得本文开头的那个急匆匆来找哗仔的鱼友吗?

他是在在用一个32吨水体的锦鲤池饲养锦鲤,锦鲤感染了鱼虱,他选择用了敌百虫这种鱼药做治疗,用量也是参照说明书下药的,但是鱼还是被它毒死了。

他的鱼为什么会死呢?

答:他忽略了酸碱度对药性的潜在影响。

有三种鱼药,哗仔是反对新手去使用的,其中一种就是敌百虫。

因为这种鱼药太难把控用量了,如果你对它的药性无法灵活把控,最好敬而远之。

简单说,就是敌百虫在弱酸性水里的药性和弱碱性水里的药性差异巨大,敌百虫在弱碱性水里的毒性远大于在弱酸性水里的毒性。

文章开头的那位鱼友的水就是pH值为8.6的水。

现在大家回过味儿来了吗?

养鱼的学问,是门复杂的学问,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和知识积累,那种依靠看几篇文章就可以修炼成养鱼大神的捷径,是不存在的。

结论:要想不用观赏鱼药毒死你的鱼,先要了解你用的鱼药在不同水质里的不同表现,否则,就只能默念“阿弥陀佛”了。

哗仔的心里话

养观赏鱼,最难的不是对水质的把控,而是对鱼药的灵活应用,没有十几年的经验积累,就别轻易说自己会用鱼药。成为养鱼大神容易,但要想成为会用药的养鱼大神,就不太容易了。要想学会用药,归根到底,不过是“敬畏”二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