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亢之辩:在以往的医学古籍中,经常会看到...

 三和行者 2020-05-12
肝亢之辩:
在以往的医学古籍中,经常会看到肝亢之说。虽然学过中医的人都知道是肝气亢盛而导致诸多症状,亦知如何用药及其他治法,但细究之,则无以判定病因及机理。肝亢到底是肝阳盛还是肝阴衰?肝阳肝阴又指的是什么?……显然,在这个问题上,自古的医书中,没有将道学中的五与六区分开来,从而导致中医中的脏与气不分,自然其内在病机等的说论皆无统一的标准。
如果将五与六区分,则五即五行生克是五脏本体之间的关系,是人体内分为五的层次上所进行的分析及理解;而六即六气相和是气血的论析,是三的再分阴阳,是人体内分为六的层次上所进行的分析及理解。因此,五行生克是五脏之论,六气是气血阴阳之论,不可混淆。
内经中有“邪入内脏不可治”之说,印证了五脏是人体根基之义,在抽象层位上属里的范畴;而气血是以表皮为界的表与里之间的范畴,只能以六气论之。当然,五六之间必有联系,即六气以其上游层次的五行定性,亦即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又基于母受子气的定理,六气自然就与五脏产生了关联,即肝病火邪、心病湿邪、脾病燥邪、肺病寒邪、肾病风邪。
五脏只有健与虚,非健即虚,没有内脏的亢与衰;而六气则有亢与衰之说。只有立此论说,才能接近于古人所倡导的格物致至以致知的理念。如此,则肝亢只能意味着厥阴气的亢盛,但这又与医书中所欲表达的内容相悖。所以,肝亢之说应当废除,改之以少阳火盛成邪而肝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