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种偏门字,不妨多来几沓!

 longshengguan 2020-05-12
最近这几日,被书友们拉着玩,
终于搞了个抖音,
这么潮流的东西,
我到现在才注册,
难道心理年龄真的就像个老年人一样,
没有那么多爱好了。

古人讲“卧游”,

在家看画就能抵上出去游山玩水,

那是因为古人想象力实在太丰富,

而我现在“抖游”完后,

脑子一片空白,

还抱怨时间都去哪了~

所以还是“博游”一下,

点开博物馆的网站,

猎猎奇,

兴许又有什么可以看得流口水的作品。

偶无意中发现,

故宫博物院藏的《八相图》很有趣哦,

不说画的如何,

每一个“相爷”旁边题款的书法非常有意思,

于是赶紧发个微博表达一下心里所见。

正如偶所感慨,

这件作品的题款有一种不同的拙趣。

再去检索该作品的详细信息,

发现其作者还有争议,

有的说是秦桧儿画的,有的说是周必大画的。

到底是谁画的,

就交给那些搞研究的同志们吧。

我们的关注点,就是这可爱的题款。

这字,我们可以看到唐人的影响,

比如对端点的处理和结字方式,

与颜字的特点暗合,

但相比颜字的法度和整饬,又显得没那么计较。

这或许也是古人日常书写中的自然状态。

如果论精到、规矩和华贵,

当然没法和宋元时期一线高手相提并论。

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局部)元 赵孟頫

事实上,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

兴许主流审美上还并没有完全接受这种拙趣,

事实上,

宋人对颜字的青睐也有很多政治因素。

而米芾天天嚷嚷“真趣”,

但其实写起来还是精到、紧凑,

只不过重视了大小变化。

有人说此画为秦桧儿所做,你光看秦桧儿像旁边的字数就这么多,你也会这么想。

说实话,历史只需要一个赵孟頫,

元代和明早期那么多学赵字的,

看多了真会腻,

如果看赵字觉得腻,

不妨看看其同代人倪瓒的小楷,

有一种“野味”的新鲜感,

格调高古。

明代学者何良俊说倪瓒楷书:

'云林书师大令,无一点尘土。'

倪瓒小楷题款

即便倪瓒野逸入古,

字还是紧凑的,

不像《八相图》中这种比较松散的字,

明末以前写字大都喜欢内紧外松。

这其实和实用有很大关系,

易于美观、可辨。

只不过,黄道周那个时代的楷书,

就和宋代《八相图》中的字有一些相似了。

小楷孝经颂(局部)明 黄道周

这和上面的《八相图》的方硬、松散感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不过,《八相图》的结体方式与颜真卿的《麻姑》有点相似,

而老黄头似乎直取钟太傅,更加的自由、灵活。

《八相图》比黄道周早了好几百年呢,

有些时候,有超前性的东西,

并不会被当时人所认可。

因此,“当代书法”,或者说“现代书法”

应该是给未来的人看的,

能流传到未来,对后人有启发,

才具有“当代性”或“现代性”。

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在当时一段时间书名并不显,

后来不断被人挖掘的书家

比如,杨维桢。

当然了,说了这么多

偶意不在说《八相图》题款的艺术性很强,很高

是说这种风格和趣味,几百年后似乎接受的人更多了。

金农绘画题款

纵观几千年的书法史,

基本上都是从非主流演变为主流

再达到完善的巅峰而美术化、僵化,

又被新的非主流所取代。

所以有人说:

“写得和二王一模一样没出息”、

“那些二王写的好的,现在都出不来了”,

类似的话。

所以再回身一看,

那些现在站在制高点的人,

上手所掌握的资料,远比一般人的“颜柳欧赵”多得多,

以至于,当代学简帛、砖瓦文等的人,

早早实现了弯道超车,成名立万。

所以按这个弯道超车的思路来说,

兴许你和成名之间的距离,

就是一个博物馆而已。

只不过,

你的审美能力得够。

这表情,相爷在笑咱?

作者:斯唔嗯·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