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卷。题元·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编,明·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山人)参订。刊于明天启元年(1621)。又名《食物本草纲目》、《备考食物本草纲目》。崇祯十一年(1638)刻本作十卷。据考定,李杲编、李时珍参订实为托名;或认为系明·姚可成(号蒿莱野人)编,尚难断定。卷首列有《辟谷诸方》、《救荒野谱》(王西楼编)六十种、《救荒野谱补遗》(姚可成补辑)六十种,每种各配图谱及诗句。书末辑入“摄生诸要”及“治蛊论方”四十五条。正文收载食物药品一千六百四十四种,分为水、谷、菜、果、鳞、介、禽、兽、味、草、木、火、金、玉石、土十五部。除火、金、玉石、土部外,各部又分若干类。如水部,分天水、地水、名水、毒水、名泉等。书中水部条目最多,约有七百四十条,其中又以水泉为多,计六百五十条。每种食物,皆遵《大观本草》体例,记述产地、加工、制药、功效等。后用小字详载诸家注释,兼录名人叙记题咏,并摘引历代经史子集、稗官史书、方志舆地类著作中有关记载。与以往诸种《食物本草》偏重调理、补养、食饵的状况有异。书中还收辑大量可供食用、救荒、治病却疾之野菜、野草。本书搜罗宏富,阐述详尽,对后世食疗养生及古代农学、植物学、动物学研究,均有参考价值。现存明天启元年刻本、崇祯十一年吴门书林刻本及崇祯十六年刻本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