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森遁迹峨眉秘闻

 泰荣林黑皮 2020-05-13


林森


遁迹之前的林森

林森(1868-1943),原名林天波,字子超,福建闽侯县人。1877年入都会主办的蔡元培学校读书,1881年进鹤岭英华书院,1883年考入台湾中西学堂电科。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7年先后入美国密西根大学、耶鲁大学文科研究院学习。1914年在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回国后任国民政府临时参议院院长,是中国国民党右派(西山会议派)主要成员。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林森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任命为国民党海外部部长。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为“西山会议派”领袖之一。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被选为常委,多次被选为“西山会议派”中央常委兼海外部部长。1926年元旦,国民党“二中”全会召开,通过《弹劾西山会议决议案》,受警告处分,会后不久林森赴南京主持中山陵建设。

1927年9月宁、汉、沪三方合流,林森被推举为南京周民政府常务委员。1928年9月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10月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1929年1月任国民政府任务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31年2月赴菲、澳、美、英、德、法等诸国慰问侨胞并视察党务。1931年3月,还在国外的林森,被国民党中央常委会选为立法院院长。4月,此时虽在国外的林森与国民党中央4名监委联名通电,弹劾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从此与蒋介石交恶。“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采取“攘外必先安内”与“不抵抗政策”,致使东三省沦陷,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两广军阀乘机通电“倒蒋”。12月,蒋介石被逼下野,林森被推为国民政府代理主席,并确定主席为国家元首,不负实际政治责任,次年元旦林森宣誓就职。然而,林森登上“国家元首”宝座不到3个月,蒋介石就东山再起,在亲信“强烈要求”下复职。因两人军政政策相佐,矛盾日趋尖锐。

此后国民政府虽多次改组,林森都一直担任国民政府主席。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后,林森主持召开国难会议,强烈抗议日本承认“伪满洲国”。1935年11月,召开的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林森被推选为掌握有实权的常务监察委员,对蒋介石的“剿匪政策”提出批评。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拘留蒋介石时,林森被推举为代理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明确表示“讨伐令不可下”,力主和平解决,认为“张学良部队是爱国的”,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37年1月4日和2月18日,林森以国民政府主席名义连下“赦免令”、“复权令”,赦免张、杨二将军“兵谏”之罪、恢复二人兵权,但蒋介石拒不执行,反而长期幽禁张学良。林森大为愤怒,屡责蒋介石失信,让蒋介石大为光火。

出处:《文史春秋》2009年第7期
作者:王祖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