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企业新品开发,要立足在小品类市场去突破和培育,而小企业的产品开发,要选取大品类的市场去模仿创新和切割。 但小企业如果只是一味地盲目照搬,不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差异化的创新,那么就可能步入死亡深渊! 很多中小企业,喜欢到行业头部企业学习取经,不仅学习其管理、技术,还模仿其产品、市场策略乃至文化、战略。大多数时候,模仿“老大”不仅无效,甚至还有可能是陷阱。兔子永远不可能模仿骆驼的策略过沙漠。体量与市场地位不同,所适宜的经营策略也完全不同。对于“老马”可以轻松通过的浅水,“小马”轻易踏足则可能步入死亡深渊。 那么,对于中小企业,头部企业的哪些方面可以学习,哪些方面不能轻易模仿呢? 竞争策略、市场策略不能盲目模仿 一旦成为行业的头部企业与细分市场的领导品牌,“马太效应”就会产生作用。经营手法与竞争手段会因为市场地位的不同,效果大相径庭。行业及细分市场的“老大”,可以获得顾客、供应商、政府乃至人才更多的信任、青睐与支持。 总之,无论你如何跟随老大,最后的结果都是无效。此时最明智的做法是不跟随,换个玩法。定制厨柜及全屋定制行业的“老大”欧派的做法则很明智,没有因为是整个全屋定制行业的老大而轻视定制衣柜细分市场的老大,更没有直接模仿跟进索菲亚“定制衣柜只需XX元/㎡”的做法,而是采取了另一种不同于索菲亚的特价策略:“全屋定制最低只需19800元”的特价套餐策略,效果甚好。此时,众多的行业中小品牌又模仿跟进欧派的全屋定制特价套餐策略,结果又再一次为欧派做了嫁衣,成就了欧派的高速成长。 除了上述例举的促销策略、定价策略、广告策略、卖点诉求等,其它很多市场策略、竞争策略也不宜盲目模仿跟进“老大”。 产品不能轻易模仿 还是同样的道理,相似、相同的产品,为什么不选择老大呢?中小企业应对行业老大,产品一定要力求创新差异,而且可替代性越小越好。对于中小企业,“不同”比“更好”更好。 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最有效的竞争策略是积极实施创新差异策略,发现、开创新的细分市场并成为其主导者,在细分市场获得主导地位后再伺机延伸拓展更广阔的市场。比如马可波罗瓷砖,早期回避了头部品牌竞争威胁巨大的抛光砖等大众细分市场,专注于头部品牌忽视的仿古砖小众细分市场,并努力成为该细分市场的开创者、领导者,其后随着实力的不断增强、行业地位的不断提升,再延伸进入更多的产品细分市场,从而成就了今日中国瓷砖行业的“老大”。 相反的是,中国的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是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积极开创新的细分市场,而是在不遗余力地模仿老大们的定位与产品。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大多数中小企业,将无法“长寿”,难以健康成长为细分市场的领导者。 管理可以借鉴,技术可以学习 如上所述,老大们对外的营销策略、竞争策略等不能轻易模仿。对内的基本功建设、管理经验、管理手段、先进技术等,则可以借鉴学习。但也需注意企业规模、实力的巨大差异而有所选择地学习效仿,切不可盲目崇拜、全盘照抄。 老大们往往人才济济、技术实力雄厚。因此,老大们领先的技术可以学习引进。当然,技术的学习引进,也需注意企业的承受能力、消化吸收能力与效用,切不可盲目效仿老大追求技术的“高大上”,做超前的技术投资。同样的技术,对于不同规模、不同地位的企业,效用是不同的。比如,老大们由于产销量巨大,因此需要更先进高效的智能化、自动化生产装备与技术。但对于产销量有限的中小企业,盲目追求生产的自动化与效率,往往不一定合适。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老大们成为老大的成长经历可以学习 因为市场地位的巨大差距,老大们成为老大以后的竞争策略、市场策略多数不能学习模仿。但是老大们在成为老大以前的策略,及成为老大的奋斗历程,却可以参考学习。因为老大们在成为老大以前,也是行业的追随者、挑战者与中小企业,外部地位与内部条件与现时的中小企业相似。 所以,学老大切莫学错地方。 关于“老大”的定义 行业的老大未必是有效的老大,细分市场的老大才是最具竞争威胁的老大。一个产品繁多、覆盖多个细分市场但却没有获得细分市场领先地位的行业老大,是没有多少信任力与竞争威胁的,甚至其自身发展都存在巨大风险。 我们再来看看正确定义“老大”并采取了恰当的竞争策略的成功案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