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打乱了生活节奏,但给喝酒增加了很多理由,晚餐小酌成了每天的happy hour。
前几天在一个酒桌上,竟然被一个新朋友追问什么是中庸?一时不知道从何说起,只能端起酒杯,“就是喝酒不要喝醉”。

虽说是急中生智,但也不完全是胡说八道。中庸是儒家心法,老祖宗非孔夫子莫属,孔子是海量酒仙,自称“惟酒无量,不及乱”,喝多没问题,但不能醉酒乱性。
还有一位中庸的酒仙邵雍、邵康节先生,据说《梅花易数》和先天圆方图便是他的杰作,《皇极经世》把《易经》推高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地,到今天依然是一本难以读懂的天书。宋史记载他好酒,“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尝以诗论酒,作《善饮酒吟》:
人不善饮酒,唯喜饮之多。 人或善饮酒,唯喜饮之和。 饮多成酩酊,酩酊身遂疴。 饮和成醺酣,醺酣颜遂酡。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为道。喝酒本是率性之事,能够从容中道,不及醉,不及乱,不胡言乱语,不胡作非为,也算是同道中人。
喝酒是小事小节,但是以小可以观大。君子之交淡如水,但交情淡如水的大多数未必是君子,小人之交甘若醴,酒肉朋友中未必没有义胆侠肝的烈士。有的时候暗自思量,茶不能一起品,酒不能一起喝,尿不到一个壶里的人,不能分甘同味,如何能利害与共,生死与共?所以,亲近的天平偏向酒肉朋友也是人之常情。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酒桌上最易与人拉近距离,一场酒下来,一个人的性情可以大体了然,不过“酒品看人品”未必靠谱,有人逞强好胜,有人以退为进,“酒后吐真言”也不必较真,有人豪情万丈,有人半推半就,有人恃强凌弱,有人勉为其难,有人壁垒森严,有人顺水推舟,有人借酒阿谀奉承,也有人借酒指桑骂槐,人生百态,尽在其中。
有人好酒,有人戒酒,有人量大,有人量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喝与不喝,喝多喝少,喝优喝劣,全在自己选择,怪不得旁人。能够从容酣畅,和乐且耽,不醉不乱,算不算“止于至善”?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酒逢知己,兴之所至,“拟把疏狂图一醉”也是常有的事,本来常以道家“酒醉而神全”为挡箭牌,医生说“断片”可能是血压过低。醉而不及乱,不借醉胡说八道,胡作非为,算不算品性纯良?
好朋友聚会,能喝不喝不太好,要喝一定要喝好,最好喝好不喝多,喝多也不能喝醉,喝醉万万不及乱。
不必为偶尔喝多喝醉负疚,毕竟人生难得几回醉。对的时间,对的地点,与对的人把酒言欢是天底下最对的事情。
宋朝大词人柳永酒后发出了千古一叹: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人生苦短,日子难过,酒还是要喝的。
欢迎关注 欢迎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