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为文物背后故事 | “瘦骨铜声”华林桥

 万木无书 2020-05-13

“瘦骨铜声”华林桥

无为县城自古就有“芝山秀水,景色宜人”的美誉。华林桥这个从祖辈传下来的名字,闻之便令人赞美而神往,遗憾的是她已不是昔日的胜景。倘若时光能倒流,这座铺满沧桑的千年古桥,即如初浴少女,那样羞花闭月;亦如出闺少妇,那般绰约风姿;或是半老徐娘,风韵依旧。然而,岁月烟尘像一柄无情的利剑,把一个楚楚动人的白花仙子,虐杀、蹂躙成残肢断臂、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老妪。她似乎被历史遗弃,让人们淡忘,凄冷无助、无奈地瘫在一旁。让人睹之嗟叹,思之怆然!

华林这个地名可溯至宋代以前,桥名原于河名。古时这里傍河依冈,森林茂密。夏天浓荫蔽日,冬日白雪皑皑,更有春满绿枝、秋黄染叶的瑰丽,曾引得无数游人寻访。史料中与华林桥相关的最早记载始于元末明初,元至正二十三年(1364),归附朱元璋而被委任为无为首任知州的夏君祥筑城,开挖护城壕堑,引华林河水灌之,方有护城河。尔后,明崇祯八年华林桥拆毁,清康熙十一年州人徐可传募建,乾隆三十四年重修,为石条垒砌的单孔拱形石桥。曾是古代无城与周边乡村的重要津梁。

山环水聚的无为,有着河渠纵横、彩虹夹水的水乡风情。人称“河在城中游,城在水上漂,”是一个不太多见的中国式“威尼斯”“水城”。“水城”诸多亮点,桥是不可替代的角色。据邢容钦《无为旧闻琐话》称:无城桥多,不仅四座城门有桥,城外还有通济桥、华林桥;城内尚有三思桥、光裕桥、见龙桥、回龙桥、斗锦桥、青龙桥等小巧玲珑的袖珍“虹桥”。水光潋滟与桥的曲线为斜阳草树、寻常巷陌的城景增添了无限秀美风光。

华林桥位处仓埠门外。顾名思义,仓埠门为全城物资交易与货运仓储的重要场所。舟帆轻卷泊柳岸,车辚马萧市如潮。20世纪80年代,这里还是聚集木材、竹料、山货、土产、盐业和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的仓库与销售点。在计划经济、物资统一分配年代,华林桥一带曾是无城最繁华地段。

尔今的华林桥,虽桥面残破,但孔拱完好。两边横排的青石凹凸不平,中间竖码的花岗岩桥脊也有缺损。南侧桥肩无存,西侧桥肩完整。桥肩两端石板的立面,刻有卷云状与四瓣花形的纹饰图案。“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外形虽残,然内质却有着傲骨铮铮的情怀。

有位参军去了新疆伊犁的无为老乡,探亲回来总要去护城河与华林桥那里走走,他曾无限感慨说,在新疆我常到伊犁河边转悠,喝几口伊犁河水,在河里逮几条鱼,就仿佛回到家乡。有位在广州工作的博士,他家就在华林桥边,和很多旅外的老乡一样,都希望无城环城河、华林桥能及早修葺。这是在外的无为人心底抹不去的故乡情结。所幸今已开启“活水靓城”工程,依据“一环七园九桥”景观规划,华林桥列于其中。

人们期待着“瘦骨铜声”的华林桥,必将以崭新的面孔重现昔日容姿;连同那三座城门大桥,也会脱去强加在他们脊梁上的钢筋砼土包裹的“铠甲”,露出原本属于她们自己的秀美腰姿,一起唱出古老生命而充满活力的青春之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