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韬晦顾问第22篇:司马懿篡魏与西晋统一

 二马仔 2020-05-13

声明:本文仅代表刘博年的学术研究思想,可能某些观点并不代表普世价值观的立场。

“司马”作为中华汉族的一个姓氏,虽不像黄帝姬轩辕与周文王姬昌、夏王姒禹治水、商王子汤那样地属于“上古八大姓”。但是“司马”顾名思义,其本意即“司操战马”,是古代调遣部队武官的官名,最早出现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大司马”是全国最高的军事长官,相当于今“军区司令”。在秦朝时,曾废大司马官职而改置“太尉”。但在西汉武帝时,又恢复大司马职位。而司马作为姓氏,起源于西周时代,就是担任过司马一职的后代。

三国鼎立后期,尤其是北方“曹氏魏国”的综合实力最为强盛。可谁能料到曾一心助魏并抗击蜀汉的大将军司马懿会在魏帝曹叡病逝后不久,就起兵谋反曹魏,而成为继曹操之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第二人,直至推翻“曹家王朝”。以“司马”为姓氏的“司马氏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也颇有名气:西汉武帝时,因编写《史记》触怒当权者而饱受“宫刑”的司马迁;以及北宋仁宗时编撰《资治通鉴》、且因少时“砸缸救友”而家喻户晓的司马光等文官,都因他们在“中国古代史”上的突出贡献而名垂青史…但那个篡位杀魏国曹皇室的司马懿武官;以及其子司马昭因听信自己宠幸佞臣的诬告而斩首杀死当时称为“竹林七贤”之一的魏晋大学者思想家嵇康,并导致其创作的《广陵散》古琴曲失传而都留下了千古骂名!

而以篡位上台的西晋司马氏掌权后,随着北方渔猎游牧民族“五胡乱华”的入侵中原,西晋王朝在倚靠着“长城天险”抵御“北方部落”后,虽不像北方部落最后攻占欧洲,与西方北欧的“汪达尔”人争地盘,而导致汪达尔人战败南迁攻入罗马城致“西罗马帝国”灭亡那样;但连年的争战和饥荒已使晋朝国力不堪重负,被迫东南迁都而名存实亡的东晋政权,也形成了类似“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国破割据的“中华大分裂”时代。

公元239年正月,魏明帝曹叡下《急召》令司马懿返回京师洛阳。司马懿抵京后,接受明帝托付八岁太子曹芳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共同辅佐的临终遗言。可令曹叡料想不到的是,此举却给司马懿篡权以可乘之机。历史证明,曹氏魏国最终就葬送在了司马氏的手上。

幼主曹芳继位登基后,因作为“曹氏宗亲”的曹爽主政,担心“三朝重臣”的司马懿佣兵过多、军权膨胀。于是决定将司马懿“明升暗降”成“太傅”:即名义上是将司马懿升官,但实际上是去除了他的部分兵权。同时,曹爽让自己的三个弟弟和一些亲信担任朝中要职。此时大为不悦又心怀叵测的司马懿便开始“以退为进”地在家“装病”。而在其装病期间,曹爽还派人去探望,实际则为监视他是否有谋反之心。然而探望者并没有发觉他其实是在装病,于是回朝禀报曹爽称司马懿已“病入膏肓”…这着实给自以为掌管军政大权的曹爽一剂“定心丸”,从而使曹爽对司马懿也放松了许多警惕。然而“姜还是老的辣”,曹爽及其家族最终却因此死在了对司马懿的麻痹大意上!

“高平陵之变”发生在公元249年正月,当时大将军曹爽连同他的三个弟弟及亲信等和少帝曹芳出京,到离洛阳城90余华里外的高平陵,去祭奠魏明帝的皇陵。可令曹爽没有料到的是,这一天也成了他家的祭日。当天,司马懿从病榻上一跃而起,他抓住了这天曹氏因外出祭扫而暂时脱离兵权的天赐良机;他还利用这十年装病期间,暗中豢养了3000多敢死士,并将他们安插到各个重要部门,成为政变奇兵,于是按事先在朝中及京城各机关安插的“内线亲信”里应外合,发动政变;并以“太后的名义”宣布曹爽的诸多罪状。而对司马懿这突如其来的阴谋诡计的篡权政变,曹爽一方却显得措手不及。此时司马懿便派出说客到曹爽处劝其投降,并承诺只要他交出兵权后,最坏的下场也只是被罢官还乡,而不会被置于死地…天真幼稚但又惊恐万分的曹爽在举棋不定后,最终选择了投降交权,却没有带着自己的随从军队誓死反抗。

大将军曹爽太过于相信司马懿这假面伪善却又心狠手辣的承诺了。不久,曹爽及其三个弟弟和他的亲信也都以“谋反大逆”等所谓的“莫须有”罪名而惨遭诛灭三族,斩草除根。此时,虽然曹氏魏国上下在名义上还是“曹氏”的天下,但实权却已由“司马氏”所掌控了。“曹家皇室”也成了“司马政权”的傀儡,司马家族也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后人。司马懿病逝后,其长子司马师继任曹魏大将军,曹魏政权继续向司马氏家族倾斜。

少皇帝齐王曹芳于公元254年12月被司马师所废,并改立年仅14岁的曹髦为新皇帝。司马师逝世后,其弟司马昭继任接管朝政大权,视“高贵乡公”曹髦为傀儡皇帝,并妄图阴谋称帝。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喜爱“琴棋书画”的文弱儒雅皇帝却以他最惨烈悲壮的反抗行动敲响了曹魏政权抵抗的丧钟,而永垂不朽。

曹髦在公元260年农历五月的一天,他那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名言却成了他的临终遗言。此话虽一针见血地戳穿并揭露了司马氏家族阴谋诡计称帝的丑恶嘴脸,但此时不想坐以待毙的他,仅率领几百名侍卫和奴仆出宫讨伐司马昭,却终因寡不敌众而惨死在司马昭大军的屠刀下。

魏元帝曹奂是魏武帝曹操之孙,也是曹氏魏国的末帝。甘露三年5月,司马昭的手下成济弑君曹髦后,司马昭与众臣商议,立曹奂为皇帝,其实也为司马氏的傀儡。但在咸熙二年,即公元265年,司马昭病逝,其子司马炎晋王篡夺曹魏政权,并废“魏元帝”降为“陈留王”,标志着曹魏的正式灭亡。

黄皓虽是蜀汉后主刘禅的“宠幸佞臣”,但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亡国奸吏”。当时司马昭派镇西将军钟会准备伐蜀,都督汉中。蜀将姜维紧急上书刘禅请求加强防范。但黄皓却以“巫术占卜”说魏军不会进攻,还让刘禅不理姜维的《奏章》政事,而继续沉迷于酒色玩乐之中。而在公元263年,魏国的司马昭兵分三路,准备攻蜀:即以钟会的10万大军取汉中,邓艾驻守关中之地并牵制姜维主力,雍州刺史诸葛绪再领兵3万去夹击姜维后方。

“剑门关”位于今四川省广元市,自古是出入川蜀之地重要的天险屏障,也是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塞。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曾在《蜀道难》一文中提及到此关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雄关”。故魏军在此关进攻了两个多月也未有突破性进展。面对即将断粮草的三万军兵,钟会也只得选择撤军。而老将军邓艾便献计司马昭以出奇制胜的策略:即率兵穿越无人值守的阴平山区,直攻蜀地。

涪城“绵竹关”位于今四川绵阳,蜀汉首都成都的西北。公元263年10月,邓艾率军旁敲侧击地穿过700里无人区后到达蜀地江油,并以突袭行动夺下了江油城。毫无防备的蜀军只得投降。已采取“迂回战术”,并绕到蜀军姜维后方的魏军,下一步即由江油攻入绵阳涪城的绵竹关便可与在剑门关的钟会部队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并一举南下攻入成都。但邓艾部队在奇袭绵阳时,曾遭遇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守将的顽强抵抗。最终诸葛瞻父子兵退绵竹关,双双战死,魏军直逼成都。

当属汉后主刘禅看到邓艾魏军入城,蜀兵溃不成军后,也只能选择弃城投降。作为“亡国之君”,而又被后人称为昏庸至极的蜀汉后主刘禅,也被人戏称为“扶不起的刘阿斗”,终因饱受争议而像东周战国荀子因是发起“焚书坑儒”运动李斯的老师,而其塑像不能进山东曲阜孔庙的“大成殿”与孔子同在一样,刘禅的雕塑也无法进入位于今成都“武侯祠”的诸葛亮纪念馆,而与其父刘备和忠臣诸葛亮同在。

然而偌大的成都城除武侯祠外,还有写《蜀相》一诗以纪念诸葛亮忠心报国的唐代朝廷大诗人杜甫的“杜甫草堂”,却再也找不到一处有关纪念刘阿斗的祠堂。就像因有“篡汉之嫌”的西汉末期“新朝”王莽称帝而饱受争议则没有祠堂一样…而阿斗被魏军俘获封为“安乐公”后,为苟且偷生,在司马昭故意让人表演蜀国歌舞以刺激刘禅思故国之情时,而回答那句经典的“乐不思蜀”,也成为既被后人所耻笑,又家喻户晓的“活命”成语。

晋王司马昭病逝后,其子司马炎继承其王位。就在几个月后的公元265年12月,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让给他皇位,史称“西晋武帝”,并改国号为“晋”。自此,司马氏在灭蜀后,实际已被司马氏操控多年的曹魏政权也在名义上宣告灭亡了。

就在司马炎称帝后不久,东吴孙权病逝,其子孙皓即位后不长就开始暴露其暴政昏庸的本性。就像之前古罗马暴君尼禄皇帝那样:在都城大兴土木,不理朝政,征兵苛税,百姓怨声,苦不堪言;孙皓还下令所有大臣家的女孩都任其享用,选剩下的才准出嫁他人;而且还大搞“文字狱”等酷刑,以控制大臣们的言行。孙皓的暴政激起了东吴首府建邺城外达30余里、近万人的暴动,甚至还有好多的“皇室宗亲”都叛逃到了北方的“司马氏晋国”。

在西晋建国的第15年,即公元279年11月,西晋大军兵分六路,通过长江,水陆并进,大举伐吴。内政腐败,暴君昏庸的“江南东吴”政权在晋军面前也变得不堪一击。东吴孙皓只得像先前蜀汉刘禅那样地选择投降。东吴覆灭,西晋统一,结束了中国三国的大分裂。

作者:刘博年,北京朝阳人,大学本科学历;爱好有电子、医学、金融、法律、英语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