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的构思

 虹72 2020-05-13

前两次我们讲了了线索和立意的问题,应该还有个布局问题(结构),布局问题我想在讲构思时一并就说了,今天我们就从两个方面讲一下构思。
 一、先解释一下构思这个概念
 有人是把构思区别于线索、立意、结构单独来说的,我想这样容易造成混
乱。我认为,散文写作前的构思是个总的概念,包括立意(我要表达什么),线索(通过什么来表达),结构(表达的途径),这才是一个写作前的总体考虑。
构思不独散文创作需要,任何文体(实际上包括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需要这一环节,这是工作开展之前的必要阶段。与此相近,还有“创意”一说。
对构思这个词儿,东晋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为“神思”,将此置于神秘的地位,实际上它确实有许多解释不清的地方。
现在有的书将构思解释为:“艺术构思是创作欲望的升华,它对艺术发现进行梳理、综合、加工,形成观念中的艺术意象。在艺术构思中,主体因素源源不断地渗入客体因素……是创作中最紧张、最艰苦、最关键的阶段。”这种说法当然也不全面,没有概括构思的本质、中心和要素。但大致说了构思的表现和在创作中的地位。
有的书还认为,构思的特点是独创性的精神活动。现在看来这样解释也不行,因为现在已经有集体构思的现象。
我对文学创作中的构思理解是——
构思是写作者有了创作欲望后,在生活的基础上,把对实际生活的感受与认识统一起来,酝酿、创造成为艺术形象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形象思维活动,从而形成一定的创作意图。构思包括作品题材的选取和提炼,主题思想的酝酿和确定,人物性格、人物活动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考虑和设计,故事情节发展与整体结构布局的安排和设置,以及研究和探索最适当的表现形式等等。
进一步解释:作者首先要有既定的艺术心理定势和创作目的,并以此为指导开始构思。这个构思过程首先是来自生活的暗示,进而初步形成主题意向(立意),然后运用与此有关的生活素材进行艺术思维(线索+布局考虑),从而在头脑中孕育成一个全新的艺术胎儿,即完整的艺术意象。
构思实际上就是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构思中常见的和重要的心理现象有:回忆与沉思,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感情,意识与无意识等。
二、散文写作中构思的步骤
构思是写作者对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和提炼过程。写作者要在构思中为散文的思想内容寻找尽量完美的艺术形式,使思想性与艺术性达到和谐统一。因此,构思要解决立意、选材、确定体裁、创造意境、基本手法、布局等等问题。立意和线索我们专门讲过,这里着重讲讲其他相关问题。
    1、确定体裁
在接受了生活的暗示之后,你有了写作的欲望,并且有了初步的立意,即有了一个想要表达什么的想法,这时就需要确定体裁了。     
散文的体裁灵活多样,那么就要考虑要写成什么样式,是叙事是抒情,是游记还是随笔,等等,选择性很大。这里要考虑自己的特长,要考虑材料的适宜性,但是有一个原则,就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这叫因材赋形,量体裁衣。
比如你到内蒙古大草原转了一趟,心有所感,想要写篇文字,选择性很大,可以写成游记散文,也可以写成抒情散文,还可以将其中的点滴印象写成随笔。
再比如你到陕北游玩,看了秦直道,这道没什么可形容的,但能引起你的遐想,你就可以写成《秦直道遐想》之类的或抒情或历史文化散文。如果你是旧地重游,有了某些感受,或者吃到某种土特产而忆起往事,则可以偏重于回忆,写成回忆式的散文。这样的情况很多,总之,是要根据立意和所掌握的材料来确定表现形式,也就是具体的体裁。
2、浓缩生活
生活是复杂的,丰富多彩的,但他不是文学。那么,我们在确定了体裁之后,就要根据自己的立意,从生活中找出事物间的联系,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从而得出一个明确的意象,概括出一个富有诗情画意和哲理性并且能够承载主题的“浓缩物”。刘白羽是我喜欢的散文家,他说:“生活五花八门,色彩斑斓,可是你要是从中理不出一个清晰的线索,得不出明确的概念,就无法概括,无法结构,也就不能具体形象地把生活中真正深刻的东西表现出来。”
在从生活中概括出了“浓缩物”之后,还须加以展开,或以此为中心向外扩展,或向内延伸,让与此相关的一系列形象、画面或意境都被“检索”出来。这一过程,是思路提炼和展开的过程,事实上就是通过各种联想形式的作用,把“浓缩物”加以溶化、丰富和充实的过程。
这两个步骤,实际上是进一步形成和提炼主题的工作,并为材料的处理和布局奠定基础。
    3、对材料的取舍
刚才讲到了线索,这时根据主题要求和所掌握材料的特点,要进一步强化对线索的认识。就是说要将有价值的材料以某种特定的形式串连起来。这里有三个工作要做:一是需要对材料进行剪裁和遴选;二是明确行文的线索;三是找出串连材料的合适方式。这就是说,哪些材料入文,哪些材料不入文,材料的前后搭配,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都要在这时候解决。这也就是布局的过程。
特别要强调的是,不论采用何种方式构思,在其过程中作者的思维都必须围绕一条线索进行。只有有了明确的线索,构思才能顺利展开。线索的作用就是连缀材料,结构文章,使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关于线索之于材料的作用,袁枚在《续诗品》中说:“串贯无绳,散钱委地,开千枝花,一本所系。”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惟能线索在手,则错综变化,惟吾所施。”秦牧在《散文创作谈》中说:“用一根思想的红线穿起生活的珍珠,珍珠才不会遍地乱滚,这才能为整齐的珠串。”
举个例子——杨朔是前17年的散文大家,他写《荔枝蜜》就是利用感情线索,把儿时记忆、从化疗养、荔枝树林、苏轼诗词、喜尝蜂蜜、参观蜂场、赞扬蜜蜂、农民劳动和夜晚梦蜂等事串连起来的。这里展现的每一个角度,都成为一个小的场面,诸多小的场面集合成文章的完整场面,达到宣泄主题的目的。
再举个例子——曹玉凤写《玉石旧事》,就是利用了玉石这个事物线索,按照学艺、买玉、买假后挨训的事物发展顺序展开书写的。这三个顺序形成三个场面,说明了鉴石与鉴人的道理。
关于线索的类型,我前次已经讲过,只是“文无定法”,散文的线索很多,不可能一一例举。
4、巧于布局
刚才讲到的内容实际上已经涉及了布局,这里再专门说一下。
有人点评诗,说这首诗具有建筑美,这里实际上讲的是形式美。散文也是这样,讲究结构布局。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布局有方便的地方,但要布局得好,却因篇幅短小而有其难处。这犹如一座大山上有小堆的乱石,常常无损大山的壮观。但是一个小园中有一堆乱石,就很容易破坏园林之美。因此,散文的布局结构十分重要。
叶圣陶在《苏州园林》中写道,“苏州园林建筑的设计者和匠师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这给我们启示,可以借鉴园林建筑布局来考虑散文的布局。对于散文写作来说,也要这样讲究材料的布局,讲究材料的配合、映衬和层次感。所不同的是,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但散文布局有时则需讲究对称,或对比。所以叶圣陶又说:“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度都注意图画美。”
散文布局的具体方法很多,前面讲的线索问题也与布局有关。这里着重提一下的是:不少散文的布局都要巧设“文眼”,开头往往似谈家常,结尾则加以深化,画龙点睛, “卒章显其志”,并且首尾呼应,通体一贯,有机结合。初学散文写作,不妨学习这种布局的方法。
五、创造意境
在构思时,最好考虑到意境的创造。散文的意境是情和景的交融,是意和境的统一,是作者浸透了时代精神的主观感情、意志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意是灵魂,境是血肉。意高则境深,意低则境浅。
或者说,意境是散文或诗呈现出的总体暗示,给读者造成的一种整体的审美感觉。
散文的这种意境应该是诗的意境,即所谓“诗情画意”。它是可以捉摸的,可以感受的,是物质的,形象的,但它又是动人心弦的,震颤魂魄的,是精神的,性灵的。有人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例,说这篇散文着力于一种“淡淡的情趣”,顺着沿路走来、伫立凝想的线索,通过行文的展开,使小路、荷塘、花姿、月色、树影、雾气、灯光……色彩斑烂,可见可感,而叶香、蛙鸣、 蝉声,又可味可闻,再加上心情的抒写,巧妙的譬喻,创造出一种淡雅、闲静、情景交融的意境。这种优美的意境,正是散文写作者要努力追求、刻意创造的。
  总之,散文构思的方法可以向前人借鉴,但更需自己创新。我希望这里的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情况,多想、多写、多练,使之日臻成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