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情侣,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段美好的爱情。与今天的情况相反,当时,大多数情侣们都是通过相亲结识的,很少是自由恋爱结识的。结果,绝大多数情侣最终走到了一起,当时结婚也没有太多的要求。 从他们的穿衣打扮来看,这对情侣来自城市。他们都穿着当时最时髦的“的确良”衣服。“的确良”是一种化学纤维,又称“达可纶”和“涤纶”。有纯纺和棉制的,通常用于制作衬衫。这种化纤面料,如今看起来相当土气,但在当时引领了服装风潮。 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国服装风格基本相同,只有灰色,蓝色和黑色。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人,尤其是情侣,他们放眼世界,喜欢各种时尚服装。引领了中国人穿衣潮流。 虽然娱乐活动在当时很少,但逛街和逛公园成为情侣们约会的主要地方。例如,照片中的情侣在逛商场时买了一个热水瓶。与今天的人们相比,那时的情侣在购物时更注重实用性,都是为了过日子打算的。 一些人计算了20世纪70年代的组合成本如下,城市里的需要“三大件”,缝纫机,自行车和手表。当时,上海品牌手表120元,永久牌自行车152元,上海牌缝纫机101元。加上衣服和家具等其他物件,总共需要600元左右。与70年代相比,80年代需要3000元,但农村可能还不如城市70年代的生活水平。 20世纪80年代,城里人结婚的“三大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除了缝纫机,手表,自行车外,还有冰箱和洗衣机。那时,有条件的也开始在酒店举办婚宴。不仅如此,情侣的结婚照已经从最初的黑白照片逐渐变成了彩色照片。 幸福二五零牌摩托车。当时,这种型号的摩托车在祖国各地都有,这种摩托车,能运载1000公斤的货物。正是因为承载能力如此之强,才成为当时许多个体经营者的首选。 20世纪80年代,城市情侣的另一个特点是,在他们结婚成家后,与父母分居住,选择独居生活。这个看似微小的变化,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观念变化,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美好生活的更多追求。 80年代,对物质要求低,成了当时情侣们最大的标签。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服饰和审美情趣不断更新,情侣们追求越来越多的物质享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