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清代名臣陈宏谋

 生活处处有故事 2020-05-13

作者:李倪斌(笔名柅兵)

广西桂林古称临桂,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人才辈出。出生于临桂县四塘乡横山村的陈宏谋,是清代有名的封疆大吏,也是清代广西籍官员中,官位最高、任职时间最长、任官历经省份最多、政绩卓著、在民间影响最大的一位清官和名臣。今天,就让我们重新梳理、回顾、认识这位清代名臣陈宏谋。

陈宏谋是临桂县四塘乡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696年。陈宏谋从小家境贫寒,他青少年时代苦读苦学,通过科举考试,实现了自己人生的理想。在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二月,陈宏谋在广西乡试中考中头名举人,当年秋天,在参加全国会试中名列108名,参加殿试中三甲第九名,成为雍正元年进士。陈宏谋在会试和殿试中的名次,算不得是最优秀的,但是他幸运地碰上了“康乾盛世”的历史机遇,为官从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一直做到兵部、史部、刑部、工部四部的尚书。当时的大清王朝沿用明朝官制,由于不设宰相,以大学士总理国政,也称为宰辅。陈宏谋于乾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767年三月升任东阁大学士,当官也算是当到位极人臣了。陈宏谋是在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考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陈宏谋先后历任翰林院检讨、支部郎中、浙江道御史、扬州知府、江南驿盐道、云南布政司、直隶天津道、江苏按察使、江苏江宁(今南京)布政司等职;后又历任甘肃、江西、陕西、湖北、河南、福建、湖南、江苏等省巡抚和陕甘、两广、两江、湖广等地总督。在乾隆二十八年、即公元1763年,陈宏谋奉调进京,历任吏部尚书、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东阁大学士等职。 陈宏谋是清代广西及桂林籍官员中,官位最高、做到宰相一级,任官时间最长、长达48年之久,其中任外放官30多年,历经省份多达12个省。

由于政绩卓著,陈宏谋是清代民间影响最大的一位清官、名臣。陈宏谋勤政务实、政绩显赫,口碑很好,他不仅为官廉洁自律,还大力反腐败、惩污吏,打击黑恶势力,维护民生,忠君爱民,陈宏谋一直都主张以民为本,追求造福于民。在陕西,他修治古陵,保护文化,还引导群众因地制宜,推广种植山薯等杂粮和广植树木,还大量招募江浙等地特长育桑养蚕的人来培训陕西农民种桑养蚕,并落实人力物力财力,开凿水井数万口,以解决人畜饮水和灌溉的需要;在云南,他鼓励开采、增开铜矿,使产量大增,地方经济得到发展;在江苏,他构筑崇明海塘以抵御海潮,疏浚白茆口用以泄太湖洪水,保障了苏、凇等繁华地带的安全;在河南,他堵塞黄河缺口,筹办豫苏河工,并提倡种植堤柳;在江西,他以工代赈,疏理河道,既兴修了水利又解决了民困;在天津,他倡导用“放淤”的办法来治理海河,使沧、景等州县都变成了沃土。在湖南,由于陈宏谋大力提倡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改良土地,促使湖南的耕地增加,米谷总产量有了很大的增长,每年约有1000万石以上的稻米外销,奠定了湖南作为清代全国最大的米谷生产基地的地位。 陈宏谋从一名进士开始步入仕,除了他踏踏实实做事以外,拥有丰富文化底蕴,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基础。换句话来说,打天下要武将,而治国安邦则需要文官了。由于任官多年,陈宏谋研究各地民心风俗的得失利弊,分明兴革,逐条钩考,加之勤奋学习,遂成为学识渊博、编著甚丰的学者。主要编著有:《纲鉴正史约》、《司马文公年谱》、《三通序目》、《甲子纪元》、《培远堂偶存稿》、《大学衍义辑要》、《大学衍义补辑要》、《吕子节录》、《女训约言》、《培远堂文集》、《手札节要》、《课士直解》、《培远堂文录》、《五种遗规》、《陈榕门先生遗书补遗》等等,著作总集有《培远堂全集》和《陈榕门先生遗书》,另外陈宏谋还监修了《湖南通志》一书。陈宏谋编辑的《五种遗规》一书,是当时清代社会教育和蒙童教育教材,清末中学堂修身科教材。陈宏谋感慨于世上多有弊端,在公务之余,采录前人关于养性、修身、治家、为官、处世、教育等方面的著述事迹,分门别类编辑为五种遗规,这五种遗规分别是:《养正遗规》、《教女遗规》、《训俗遗规》、《从政遗规》和《在官法戒录》,总称《五种遗规》。

五种《遗规》的成书时间不同,《养正遗规》为乾隆四年即公元1739年完成,而《从政遗规》、《教女遗规》、《训俗遗规》分别为乾隆七年七月、九月、十月完成,《在官法戒录》则为乾隆八年四月完成。合刻本《五种遗规》始行于乾隆八年,为南昌府学教授李安民集校本。各《遗规》单行本甚多,以单本形式收入各类丛书、类书亦很多。而合刻本则不多,除李安民集校本外,尚有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的金陵书局本、楚北崇文书局本,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的浙江书局本等,在1936年、也就是民国二十五年的时候,一并收入上海中华书局编辑的《四部备要·子部·儒家》一书。该书共计十六卷,其中《养正遗规》二卷,《补编》一卷,《教女遗规》三卷,《训俗遗规》四卷,《从政遗规》二卷,《在官法戒录》四卷。 2001年,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历史系教授罗威廉先生出版了他集十余年研究之心血,无论从学术水平还是篇幅规模而言,均可称为巨著的《救世:陈宏谋与十八世纪中国的精英意识》一书。为什么陈宏谋值得他花十余年的心血进行研究并写成鸿篇巨著,从而使一个200多年前的清代汉族官员走进21世纪的世界视野。在很长一个时期,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学术界,有一个很流行的观点即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是“停滞”的社会,就连马克思也非常形象地把这个时期比作“密闭在棺材里的木乃伊”。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把这个时期认定为“无历史的文明”,中国史学家则以一句“闭关自守”来进行概括。罗威廉却是这种观点最尖锐的批评者之一,他的巨著《救世:陈宏谋与十八世纪中国的精英意识》,可以说是他对“停滞论”的又一有力的回应。罗威廉把他对陈宏谋的研究引向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即把清朝中期以陈宏谋为代表的精英意识形态放到当时那个大环境中,特别是与当时的欧洲相比较。罗威廉教授认为:陈宏谋关于人和社会认识的基本点,与启蒙时期的许多欧洲学者十分相似,他所涉及的几乎所有主要方面,也是当时欧洲社会文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陈宏谋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的陈宏谋,重要的在于他的思想。陈宏谋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存在于他的著作之中。

陈宏谋爱民如子。他一直认为当官者要从思想上抵制物质的诱惑,提倡过俭朴的生活。他自己身体力行并且特别强调“以俭养廉”。陈宏谋和雍正十一年即公元1733年中举的进士——广西同乡陈仁很谈得来,彼此常以“忠君、爱民”同勉。陈仁是广西武宣县三里乡台村人,和亲兄弟陈旭同举进士。有几次要回乡省亲,陈宏谋都写信勉励他“低调行事,以不惊动地方官员、不扰乡邻为好。”据说陈氏后人至今还保存有陈宏谋写给陈仁的信函。 我们大家都知道:桂林豆腐乳是桂林的“三宝”之一,享誉全国,而早在200多年前,陈宏谋心系家乡,就已经为桂林腐乳做了一回活“广告”。陈宏谋长期在外为官,却时时想着家乡。桂林豆腐乳原产在临桂四塘乡。陈宏谋想让家乡这种特产名闻天下,造福桑梓。便让家人携豆腐乳进京,伺机而动。终于,机会来了,在一次与乾隆皇帝吃饭时,陈宏谋不失时机地拿出来了家乡的豆腐乳来…… 谁与皇帝进餐,都生怕山珍海味摆不完。而陈宏谋有机会与皇帝共进晚餐,却以家乡豆腐乳待之。那天,乾隆一见腐乳那溶溶烂烂的品相,像乞丐之食,大败味口,觉得受了戏弄;又想陈宏谋是否在转弯展示岭南灾情?于是面露不悦。此时,陈宏谋却恭恭敬敬地献上一块说:“此乃家乡名菜,托万岁洪福,近年家乡收成不错,故才有黄豆做成可口的腐乳,恳请陛下一尝,家乡人定深感荣幸。”乾隆尝了一丁点,谁知感觉好极了。仔细看看,那豆腐黄黄爽爽;凑近闻闻,浓香扑鼻,细细品味,奇香久留不散。于是食欲大增,那一餐竟吃了三大块,饭量增加了一倍。乾隆惊喜异常,从此对豆腐乳情有独钟。过后,在一次宴会上,乾隆兴致勃勃地对众臣说:“这餐让众爱卿也大开口戒,尝一尝广西名菜——陈宏谋爱卿家乡的横山豆腐乳。”那一餐,小小腐乳竟把群臣弄得咋嘴咋舌。一时间,横山豆腐乳声名远播。从此便被陈宏谋作为贡品献给皇帝了。从那以后,陈宏谋常常写信勉励家乡人爱惜豆腐乳的声誉。如今,桂林腐乳已成世界闻名的土特产。通过生产豆腐乳来发家致富的桂林人都忘不了陈宏谋这个最早的豆腐乳形象代言人。

陈宏谋不但是为官的榜样,也是治学的楷模。在清代的官场,陈宏谋是一位十分有思想的要员。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的从政实践具有相当清楚的传统文化背景。他追求立德和立言,“小我”的存在,然而又时时以“大我”作为依归。他的“自箴”是这样的:“谨言语以寡过,节饮食以尊生;省嗜好以养心,耐烦劳以尽职;慎喜怒以平气,戒矜张以集事;绝戏谑以敦礼,崇退让以和众;慎然诺以全信,减耗费以惜福。”《从政遗规》是陈宏谋编辑的《五种遗规》中的一种,成书于乾隆七年。该书分上下两卷,采录了宋代到清代几十位政治家和学者有关从政的言论和事迹,加上他本人的按语编辑而成。陈宏谋说自己编辑这部书的目的是“惟奉兹古训,随时考镜,转相传布,以此自勉,即以此勉人。”希望从政者“推心、理之相同,以尽治人之责,而又参之前言往行,以善其措施,则宜民善俗,或有取焉。”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陈宏谋在编辑《从政遗规》时,主要选录了居官怎样清廉公正,怎样审理公务无误,怎样处理上下级关系,怎样动用刑法得当等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了当时中国一批正统精英的从政思想。 “居官要清廉公正”这句话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就不容易了,就连开明的乾隆皇帝也曾后悔自己的一些行为,并深感内疚。乾隆帝虽是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但性近夸张,喜饰太平,曾六次南巡,炫耀功德。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正当乾隆帝兴致勃勃筹备南巡之际,陈宏谋担心地方官竞相供奉,劳民伤财,不顾个人得失,曾密奏恳请南巡期间节省开支。乾隆帝虽一度采纳他的意见,诏谕地方官府从俭办理,但终因积重难返,故每次南巡,都耗资巨大,以至沿途百姓,怨声载道。后来乾隆帝晚年回首往事,深感懊悔,曾对直隶总督吴熊光说:“朕临御六十年,并无失德,唯六次南巡,劳民伤财,作无益,害有益。

为了澄清吏治,陈宏谋在严惩贪污的同时,还大力提倡勤俭从政,反对铺张浪费。对于乾隆皇帝几次下江南之事,由于陈宏谋冒死密奏恳请南巡期间节省开支,事后乾隆皇帝很是相信和赏识陈宏谋。清乾隆时期,吏治腐败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为了扭转这种恶劣的官场风气,陈宏谋在《从政遗规》中提出两点箴规:一是要端正做官动机,指出官员只能为老百姓办事而不能为自己谋利益。二是要正确对待钱财,告诫官员不可贪图钱财。他力图通过他的书,在官场中建立起一种大家都应当共同维护的准则。清代的回避制度相当严格,特别是不能在家乡为官这一条明确列入了《清会典》的“本籍接壤回避”之中。但是,当年的乾隆皇帝却无视这回避制度,亲自下圣旨调陈宏谋出任两广总督,并御批陈宏谋虽为广西籍官吏,“但久任封疆,朕所深言”,表示对他极为信任。公元1763年,也就是乾隆二十八年,陈宏谋奉命调回京城,历任吏部尚书、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最后官至东阁大学士、也就是相当于宰相,后来又加封为太子太傅。公元1771年,年逾古稀的陈宏谋因病辞官还乡,取道运河回广西临桂老家养老。乾隆帝亲自为他饯行,并御令陈宏谋回乡所经过之处的地方官员要在20里内料理护行。陈宏谋请求乾隆皇帝准许他先去曾经任职的陕西看看。当年6月当他行至山东兖州时,不幸病逝于船上,客死他乡,终年76岁。他的一颗不泯之心,只能回归到那清纯无染的梦里河山。 一代清朝名臣陈宏谋就这样走了,最终也没有回到他日夜思念的临桂故乡。

现如今,临桂新区的城镇品位大幅提升,昔日的古老县城已逐步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新桂林,新起点,新跨越。”把临桂新区建设成为一个产业发达、功能完善、生态环保的新的政务、经济、文化、商务中心和工业、物流、商贸基地,在不久的将来就要成为现实。 (柅兵于庚寅年12.13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