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即将来临,夏天是消化系统疾病多发的季节,为了能让大家健康快乐的度过这炎炎夏日,在此,我们介绍一下脾胃的养生调理。? 俗话说“十个胃病九个寒”,现代人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导致很多人脾胃虚寒,每到春秋换季就会出现各种消化系统疾病,而夏季在春秋之间,脾胃的调理显得尤为重要。? 脾胃虚寒,通常因为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再加上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更易导致脾胃失调。症状表现有腹胀、脘腹痛而喜温喜按、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妇女白带清稀而多,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便秘等。? 夏季人们通常贪凉,多食生冷瓜果及冷饮,居空调房,岂不知这会耗散脾胃阳气导致脾胃功能不足,致使脾胃的受纳、腐熟、转输、运化功能,影响水谷的消化吸收。? 中医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则是温补阳气的最好时机。《素问》讲:“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花实”。董仲舒说:“阳长居大夏,以生万物。”可知夏季是万物生长茂盛,开花结实的季节。由于此时天暑下迫,地湿上蒸,所以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气温很高,阳光充足,人体的新陈代谢非常旺盛,所以夏季养生应把顺应外界高温环境和人体内部的特点作为重点。? 古书有云: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或元气虚陷,脉微欲脱,当此之时,正如《素问·厥论》所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阳气衰微则阴气独盛,阳气不通于手足,则手足逆冷。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回阳救脱。此大炷重灸即我们现在所做的艾灸。? 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在温补阳气方面一直效果显著,其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本的功效使其成为各种虚寒症状所必须的治疗方法。? 而对于脾胃虚寒的症状,艾灸的作用更是无可代替。艾灸可温阳补虚,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而胃为水谷之海,荣卫之所出,五脏六腑,皆受其气,胃气常盛,则气血充盈;命门为人体真火之所在,为人之根本;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之功,同时,还可根据不同症状加减穴位调理,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现代,灸疗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越来越受老百姓的喜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