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万不要打这三个年龄段的孩子,再生气也别动手!影响孩子一生

 小医666 2020-05-14

来源|超烦恼爸妈(ID:cfnbama)

民间有句俗语:“棍棒底下出孝子”。

虽然,现在很多父母都奉行科学育儿,但也有不少家长坚持“不打不成材”。

尤其是小时候挨过打,现在回忆起来非常感激父母当年打骂的家长,更是将“棍棒教育”作为自己家庭教育的一种常用手段。

有时候孩子的行为,确实会让父母有忍不住动手打骂的冲动,但优妈建议这三个年龄段的孩子,哪怕我们再生气,也不要轻易动手。

1

3岁以前的孩子不要打

3岁以前的孩子,主要活动就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一切行为都是由于吃、喝、拉、撒、睡带来的条件反射,属于无意识行为。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指出:

3岁的孩子处在游戏期阶段,孩子的自主感十分强烈,同时孩子的良心、道德感也有了发展,自我统一性开始出现;

而3岁前的孩子,这一切都没有出现,或者只是刚刚发展,处在自主性与羞怯和疑虑之间摇摆的阶段。

如果,父母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经常性打骂,那么,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疑虑而体验到羞怯。

长此以往,孩子很容易形成胆小、逃避的性格,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发育。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哭闹是因为需求不被满足而痛苦。

父母最应该做的不是朝孩子发脾气,更不是打骂,而是安抚好孩子的情绪,满足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打孩子往往只是在发泄自己的愤怒。

如果,你觉得孩子的要求出格了,可以用严肃的表情来传达你的拒绝,并坚定、明确地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可以”,不妥协但关注孩子的举动,适时给予安抚。

事实上,3岁以前的孩子,基本上没有什么出格的要求,这个时候,他们更需要父母的包容和爱。

2

6岁以后的孩子不要打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智成熟有了进步,但依然稚嫩,恰又正处于上小学的阶段,除了接触到家长,还会接触很多同龄的小伙伴。

此时,他们的自尊心越来越强,也开始渴望能自我做主,渴望凭借自己的能力、勤奋,不断带来各种小成就,赢得家长、老师和同学的称赞和肯定。

打骂教育,容易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尤其是家长当众批评或责骂孩子的时候,会让孩子很没面子,很受挫,负面情绪增加,产生自我怀疑。

甚至形成消极、自卑、讨好的人格,影响孩子日后的性格发展。

既然不能打,那我们要怎么做?

1、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先冷静,深吸一口气,数10秒钟再说话。

2、给孩子说话和解释的机会,弄清楚行为背后的原因。

3、说你对他这种行为的看法和感受;

引导孩子认识到错误,不要上升到孩子的人格或人品。

4、犯了错就该让孩子做出相应的弥补;

如道歉、剥夺本该有的权利等等,过后则不再旧事重提。

事实上,6岁后的孩子,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这个时候,孩子已经能听懂道理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说?

说事实:对事不对人

说情绪:帮助孩子先安静下来

说发现:引导孩子发现问题,提供可行的建议

说长远:找出原因,解决问题

具体可以参考优妈之前的一篇文章《教育孩子讲道理是下策,发脾气是下下策,不如试试4个高效沟通法》

当孩子的行为让你不满,甚至让你感到愤怒的时候,请克制自己的冲动,因为你只是对他的行为不满,而不是厌恶孩子本身,别让你的巴掌落在孩子脸上。

3

青春期的孩子不要打

青春期的孩子,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还是社会适应能力,都处在从不成熟趋向成熟的发展过程。

表现为:

自我意识增强,追求个性;

关注自我(爱美);

既独立又依赖;

有这逆反心理,很多话不爱同家长说;

容易受同龄人影响;

情绪波动大,呈现两极性(如强烈与温和、稳定与冲动、自尊与自卑等)。

他们很多的乖张行为表现,都是青春期心理在作祟,并非故意整一些幺蛾子来惹家长恼怒。

小时候,你打他骂他,他因为没有反抗能力,再不满也无可奈何。

但现在,他腿硬了,你打他,他知道反抗了,叛逆心理让他没法甘于默默忍受,甚至一言不合还能离家出走。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能靠打来让他听话了,你越是想控制他,他越是不屈服,越是叛逆。

我们不妨试试这样做:

1、学会向孩子“示弱”,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在乎和尊重

2、给孩子留有一定的空间,不要干涉、侵入太多

3、为他好的话,认真说一两次就够了,少唠叨

4、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先顾好自己,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在孩子小的时候,你就要开始管教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爱他,但父母不迁就他,别等孩子长大了,出现问题了,你才想起来要好好管教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的是尊重教育,而不是约束教育,约束只会让孩子更加的叛逆,而尊重会让孩子更加懂得自我约束。

4

管教孩子,靠的不是武力,而是智慧,建立起了好根基,将来才不用煞费苦心的再进行补救,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

孩子的很多问题,都是家长造就的,要调整孩子的问题,家长先要看清自己的问题,只有根越健康,花朵才能开得越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