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代生命科学论》之 ——挖掘中医药中的再生医学

 张涛h78wls7kzi 2020-05-14

       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历史的长河中积累了大量医药经验,流传下来大量的中医药书籍与资料。这是中华民族的祖圣先贤们留给炎黄子孙后代的瑰宝。这为我们研究中医药提供了最宝贵的参考,为我们开发新型药物研究形成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我们坚持“以终为始,千年验证”的原则,去深入挖掘中医药,就会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葛洪(公元284~364年)是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他的著作《肘后备急方》中还收录了“青蒿方”以治疟,用法极为简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我国的中医药研究者屠呦呦领导课题组,根据《肘后备急方》的记载与提示,成功地从青蒿中提取出了抗疟的有效成份——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被认为是抗疟史上的一次突破。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其实,屠哟哟的科研成果就是坚持了“以终为始,千年验证”的原则。建立在经验治疗的基础上,中国民间存在很多经过了上千年“人体实验”验证有效的“古方,奇方,验方,神方”。只要根据“以终为始,千年验证”的原则,用现代生物科技进行研究,就会发现中国医药中存在无穷的瑰宝。

        中国自古就有“起死人而肉白骨”之说,用来形容医术的高明,就是医术高明到可以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长出新肉。其实这并不是夸张的说法,通过中医药实现“肉白骨”的案例并不罕见。

例如,甘肃省卫计委主任刘维忠在中央电视台一次采访中说,2010年8月7日,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突降特大暴雨,发生了泥石流。有一个17岁姑娘的脚在泥沙里面埋了8个小时,脚已经烂了,骨头都出来了,肉已经变黑了,就剩一块干肉。刘维忠带领8个西医与3个中医去会诊。其中8个西医异口同声说必须截肢,而宋老中医仔细摸了摸那只脚后说:“可以试一下中药,如果中药实在保不住了再截,截了就变成残疾人了”。西医们坚决反对先用中药试一试,认为是拿病人的生命在开玩笑。刘维忠最后决定,就先用中医试一试吧,如果有危险,就赶紧截肢。后来老中医给她内服中药,外敷中药,还给她开了一个食疗的方子。过了半个月刘维忠回来再看她的时候,发现新长出的肉已经把骨头包住了,但还没有长皮肤。大概半年以后,整个脚就完全好了。之后甘肃省在全省搞了一次文艺表演,三甲医院把这个故事编了个情景剧。演完以后这个小姑娘走出来和观众见面,掌声雷动。

        所以,中医药可以“肉白骨”绝不是危言耸听,更不是夸大其词。《千金方》中有「夫痈坏后,有恶肉者,宜猪蹄汤洗去秽,次敷蚀肉膏散,恶肉尽后,敷生肌膏散,及摩四边,令好肉速生」。历代医家在生肌治则指导下,创立了许多生肌方药,如运用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等补气养血方药用于溃疡经久,生肌缓慢,心悸神疲,食少,脉虚者。

       再生医学在中医药文化中还可以叫“祛腐生肌、活血化瘀、断指再植、筋骨重造”等。史书记载的“祛腐生肌”就是用中药使缺损组织在药物作用状态下,创面坏死组织细胞脱落、液化排除,促使缺损创面的肉芽组织生长并逐渐填满缺损的组织部分的一个动态的修复过程。《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记载:断指再植“鲜白接骨全草加食盐捣烂外敷,再包扎固定,每日换药一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记载:治疗骨折“鲜接骨草根,加鲜苦参根等量,入黄酒捣烂裹敷伤处,外夹以杉树栓皮,固定,每天换一次”。《卫生易简方》:接骨草捣烂盆之,治跌打伤损,闪肭骨。《贵州民间药》:飞天蜈蚣草“接骨、止痛、治痨伤”。

       在中药“膏散方丸”中有,化腐生肌散、去腐生肌膏、脱烂散、紫云膏、逐瘀丸、断骨散、龙凤接骨膏、龙虎膏、烧烫膏等大量可以促使人体的“表皮、血管、肌肉、骨骼、神经”再生的药物例如,龙凤接骨膏的主治是:跌打损伤,各种骨折,风湿痹症,筋肌劳损;化腐生肌散是以生肌长肉的红升丹为主药,辅加乳香、血竭、儿茶、煅石膏、煅龙骨、珍珠母、冰片等配制而成。

        所以,中医药中蕴含着众多再生医学的机理,只要我们下定决心去深挖这些中药的再生机理,就一定会揭示出人体再生的真正秘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