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发明了“乘马”

 zqbxi 2020-05-14

      契大约在夏禹建国前就死去,他的儿子叫昭明。昭明根据游牧部落的特点,也和其他游牧部落一样的“逐水草而迁徙”,找水源丰富、草木茂盛的地方去生活。他听说北方有平坦的大草原,于是就带着本族人和马、牛、羊等畜群,离开了蕃地寻找合适于居住的地方。他们跨过黄河以后,沿着古河水北行,走到了古抵水和古济水流经的片叫砥石的地方(在今河北石家庄南,邢台以北),看见这里不但地势平坦,而且水源很丰富,尤其是有长满茂盛青草的大片草原,是最适于放牧。于是就在这里居住下来。由于在砥石有丰盛的水草,使得畜群繁殖增长很快。

      虽然这时期夏王朝已经建立,黄河流域各氏族、部落都臣服于夏,但是许多氏族、部落的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已过渡到奴隶制阶段,有的开始了两极分化,产生了阶级。各氏族、部落间掠夺财富、扩大土地的兼并战争仍然频繁出现。商族处在向奴隶制过渡阶段,也臣服于夏王朝,但是势力还不大。

       砥石地处北方,昭明在那里发展了大量的畜群,这算是一个很富有的氏族,难免引起周围一些氏族、部落的垂涎,发生侵扰的行动。所以在昭明死后,他的儿子相土又率领着商氏族赶着畜群回到了老根据地商。相传“相土作乘马”(《世本·作》)。就是相土发明用马来驮运东西和拉车子。用马来驮运和驾车,必须把马驯服并加以训练,而这种马,用群放散养的办法是不行的,相土就改变了饲养方法,这就是“殷人之王立皂牢,服牛马,以为民利”(《管子轻重戊》)。“殷人之王”就是指的相土,皂是喂牛马的槽,牢就是关牧畜的圈。设立了用槽喂、用圈养牛马的方法。所以相土回到商地以后,就改变了过去游牧的生活,开始定居畜牧,同时也开始了农业种植。使用马作运输工具,逐渐地促使农业生产在商族活动地区得到发展。有了比从前多的牲畜和粮食作基础,商族的势力也就一天天的发展壮大起来。

      夏朝初期,由于王位的争夺,发生了夏启与有扈氏的战争,后来又有“征西河、诛武观”的事,对于各方的氏族、部落也无力顾及。相土利用夏启死后,继位的太康失政,夏王朝无力对东方诸侯控制的时机,加快发展了商的势力,扩大土地的范围。从古代的部落来看,凡是畜牧收业比较发达的部落,武力都比较强盛。虽然在砥石地区,因远离商族的根据地,无法迅速发展势力而遭到其他氏族、部落的侵扰,可是回到商地以后,原有的商族各部落就很快地聚积起来,听从相土的领导。而中原地区长时间的处于混乱中,又给相土造成了使用武力向东方地区发动兼并战争的机会。

       至于相土向东方地区扩展势力,走的哪条路线,兼并了哪些地方,因资料缺乏,不得而知。但是从商代的后人,春秋时宋国国君祭祀他们的祖先时,歌颂其祖先功绩的乐歌中有“相土烈烈,海外有截”(《诗经·商颂长发》),这样的颂词来看,可能其势力已经到达黄海之滨,而且还征服过沿海地区或海岛上的部落。若是按这句诗的意思来看,“烈烈”是形容很威武的样子,“海外”的形容四海之外,应当是指海边或海岛。“截”是斩杀的意思。就是说,相土是很威武的,率领了军队征伐到了海边和海,而且还有斩杀,取得了胜利。

     《左传》一书中有“取于相土之东都”的记载(定公四年)。“东都”在今山东泰山附近,这可能是相土在向东发展势力,首先由商出发到达泰山附近后,取得了这一带地区,在此建立起了一个据点,然后再向海边扩展,所以后人就把这个据点称之为“东都”,意思是“商都”在西此为“东都”。其实相土时商还未建立王朝,称不上国都也有可能是建有城邑,作为居住和活动的中心点。夏王朝建立后,封契之子昭明为商侯。作为夏王朝的一个诸侯国来说,经相土迁回商地、向东征伐以后,其势力是很大的。传说相土佐夏,为夏司马,专管征伐之事。如果是如此,则相土向东征伐更是名正言顺的“受命征伐”,相土死后,由他的儿子昌若继承侯位。昌若死后,由其子曹圉(有的古书中又作粮圉)继承侯位。曹圉死后,由其子冥继承侯位。冥继位时,夏已经到了“少康中兴”恢复夏王朝统治的时期。

“乘马”是军事制度

      《史记·殷本纪·索隐》记载:“相土佐夏,功著于商。”这个记载说明相土在当时帮助了夏王相,而且是“功著于商”的巨大帮助。是什么样的巨大帮助呢?

     《竹书纪年》记载:“帝仲康……七年,陟。 世子相出居商丘,依邳侯”。这段记载说明,夏王相在仲康时期,即他还是世子时,居住在商丘,依靠于邳侯。而商丘此时是相土的领地,相土作为夏王的诸侯,其对夏王相的帮助自是不言而喻的。

    《竹书纪年》如此记载:“帝相……十五年,商侯相土作乘马,遂迁于商丘。"

       做乘马?什么是乘马?遂迁于商丘?相土不是就住在商丘吗?又何来迁呢?

        什么是“乘马”?春秋时期的兵书《司马法》对“乘马”有详细解释:“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乘马四匹、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戈盾具,谓之乘马。”(注:因原文较长,难读难懂,这里就不全文引用了,我们只需了解它的大意即可)。

       这段文言文的大意是:战争时,每个单元甸的人民要出一辆兵车,四匹战马,十二头牛,三名甲士,七十二名步兵,另外要自备武器和干粮参战。这就叫做“乘马”。原来“乘马”是一种军事制度,是授田于民,育兵于民,兵民合一的军事制度。

       很显然,相土制定了名为“乘马”的军事制度,使兵民合一,帮助夏王相的军队大大提高了战斗能力。估计相土本人也亲自率兵出征,立下了赫赫战功,威名远扬,所以才使“海外有截”吧。

      相土于帝相十五年“遂迁于商丘”?这句记载让人疑问颇多,“遂迁于商丘”,说明相土在之前离开了商丘,现在又迁回来了。相土什么时候离开商丘的呢?他去了哪儿?为什么离开?

        然而遗憾的是,史书上对此并没有更多的记载,所以在此也就不做猜测了,留待今后解密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