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遗产笔记丨奢侈的保护(又名:谈实用)

 anywherexxx 2020-05-14

֍ 祈愿疫情平息,时和岁稔 ֍




NO.1  奢侈的保护(又名:谈实用)

杜骞



Adaptive Reuse,在建筑遗产保护领域,意思是适应性再利用。在回答谁适应谁的问题上,我的大部分同事会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历史建筑来适应当代的需要,以便更好地将历史建筑延续下去。但是意大利人有些不一样的观点:是我们人去适应历史建筑。一边说一边做出把自己身体缩起来的样子,仿佛是要去迎合历史建筑中那些窄小局促的空间。

这里出现一个非常有趣的主客关系倒置,要理解它,不妨从我经历的二三事说起。

有一次,我去瓦伦蒂诺城堡找老师请教论文,这幢建于17世纪的皇室建筑自20世纪开始成为了都灵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所在地,被用作教室、办公室、图书馆。我老师的办公室在东北角的塔楼顶层。初次拜会,若不是老师在楼下等我,我都不知怎么到他办公室去。在塔楼仅存的一点竖向交通空间中 ,设置有一个小电梯,我和老师挤进去,一字并排站着,前胸后背都差不多挨上了电梯两壁。老师稍显尴尬,笑着说:“我很抱歉,但这是历史建筑,你懂。”

图1 瓦伦蒂诺校区

如果拿建筑规范来看,这类竖向交通方案大概要被否决。就算通过,也意味着电梯需要专门设计、专门定制。看着成本的上涨,可能有人会说,把墙稍微拆一点,不就刚好能塞进标准尺寸的电梯了吗?的确。既省事又符合规范,历史建筑大体还是原来的那个。但,似乎少了一点点。

记得那日讨论完毕,老师兴致极好,问我愿不愿意看看这个城堡的顶楼。我说从不知道有这个地方。老师说,那应该看看,它并不对外人开放。于是,老师打开了他办公室对面的一扇小门。光线昏暗,但我还是被眼前景象所惊异:脚下是巨大的拱背,头上是高耸的三角形木屋架,尘封的冰冷气息扑面而来。幸亏这空间不太好用,也幸亏人们无意打扰它之前,我对城堡的印象还只停留在它略显浮夸的巴洛克建筑风格和贴金壁画,不知还保留着这样一处隐秘的“宝藏”。

图2 阁楼的木屋架

这类空间是如此奢侈,因为我们总是想方设法最大限度地利用历史建筑,让它们变得合理且好用,似乎这才是我们想留下它们的首要理由。我们越是极尽聪明才智改动它,越是使它符合我们当下喜好和诉求时,历史原有的“光韵”[1]似乎也就一点点被削磨了这一点点或许之于我们的生活微不足道,但我可以确信的是,在木屋架空间里工作的人的行为与思想与使用贴金壁画办公室人的不一样,使用贴金壁画办公室和使用CBD整齐划一写字间也不一样。不要奇怪为什么我们当代的审美和创意总是略逊一筹,环境在潜移默化。


图3 瓦伦蒂诺城堡的贴金壁画

再后来,我自己当了老师,发现历史建筑的修复再利用设计是让国内学生颇为头疼的内容,因为它不像新建筑设计那样可以彰显自我,而是要尽量收敛一个建筑师的表现欲。回想起意大利求学时,一种叫做红黄图的建筑干预方案图是考验建筑师水平的试金石,红色代表新增,黄色代表拆除。一份黄色甚少的图纸不代表一个碌碌无为的方案,相反,建筑师的能力正体现在对历史空间内人的行为设计,对历史记忆的传递,以及在处理最小化干预时最精妙的一笔。

图4 某处古迹的修复与再利用红黄图


这样保守而审慎的态度构成了意大利修复文化的特质,它给意大利人带来的优越感就像装红酒要使用橡木塞而不是铝制瓶盖一样。而我们面对保护还存有踟蹰:一方面苦于保护对发展的桎梏,一方面为了“保护”,要将保护的概念不断扩写,给建筑赋予了许许多多的价值。这些论证逻辑之于对象本身多少有些附会,其实,核心问题只有一个:我们内心深处愿不愿意留下它,以及我们是否对它的消逝有所知觉。

意大利人喜欢以一种略带哲学的口吻说:物质一旦消亡即是永恒的消亡,没有什么能对失去物质载体的回忆聊以慰籍[2]我们怀念的正是文化遗产那些不变的“光韵”,在它身上,可以找到我们与历史的连接点,延伸出一个定义自己坐标的参考系。我们从来不是孤单的,因为在广袤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中,我们能有幸与过往和未来共享同一文明中最璀璨的景致[3]

图5 安德烈·波切利在米兰大教堂的空场独唱

保护与利用并非不可调和,矛盾实质无非是精神寄托和物质需求的关系,取决于我们愿意为其中一方牺牲掉另一方的多少。以我们当代的聪明才智,并不难想出解决之道。

[1] 取自于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光韵(aura)”的概念。

[2] 取自于意大利建筑师Marco Dezzi Bardeschi在《好修复师的半严肃备忘录》中的文字,大意为:“物质存在性一旦消失便是永恒的消失。消失的部件承载了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没有任何魔术可以对我们的思念聊以慰籍。这些最终得以幸存的,作为被时间和人类标记过的、唯一的、不可再生的物质见证,只有依赖物质持久性才得以延续到未来。”

[3] 改写于天体物理学家卡尔 . 萨根的话:“在广袤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中,能与你共享同一颗行星和同一段时光,是我的荣幸。”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系)



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图片 / 杜骞

瓦伦蒂诺校区图片 / https://castellodelvalentino.

米兰大教堂图片 / https://www./

审校 / 杜骞、侯实、徐婉君、刘邵远

排版 / 宋伊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