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处安放的记忆

 稼穑居 2020-05-14

  我的家乡午塔,不过是个寻常村落,周遭既无佛家名胜,亦无道家古迹,不知为何取了这样一个名字。听村里老人说,先民迁徙至此,几近午时,天际突然云蒸霞蔚,烘托出一座金碧辉煌的宝刹,于是就此落脚,安家置业,垦荒播种,世代相传,生生不息,遂取名午塔。村名的由来带有些许海市蜃楼的仙气,虽说是乡间,听起来却也不俗。村中王姓居多,从辈分上追溯,估计建村的历史不会太远,最多也是明清吧。而家乡所在的县制,却有相当长的历史。

  第一次知道黄县古已有之,还是在年少时看《三国演义》发现的。那段记述在第十一回,写的是北海太守孔融为管亥所困,心中郁闷,忽见城外一人挺枪跃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来到城下,大叫“开门”。围军赶到壕边,那人回身连搠十数人落马,兵士不敢近身。孔融急令开门引入,问其姓名,那人答道:俺乃东莱黄县人氏,复姓太史,名慈,字子义。家有年迈老母亲,多亏您照顾。昨日从辽东回来探亲,得知郡府被困。老母亲嘱咐我说,理当前往救援,以报答您眷顾之恩,遂雇了一匹马赶来。太史慈后来成为东吴大将,在镇江北固山南麓还建有他的陵墓。

  《三国演义》是文学著述,但东莱黄县的地名却是史实有之。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为访长生不老之术,就曾到过黄县。就此估算,黄县的由来,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就是这样一个千年古县,如今却从地图上消失了。我离家远行时还被称作“黄县人”的,县改市后,每每面对履历表中籍贯一栏,下笔之前颇费踌躇。不知是按出生时的名称填黄县,还是按现在行政区划填龙口。我本非抱残守缺之人,但对黄县的消失,仍有一种说不清、抹不去的滋味盘桓在心头。这就好比是一场魔幻游戏,你明明知道自己是从哪个房间出来的,但转了一圈之后,怎么也找不见、回不到原来那个房间了,随之而来的是心灵上的撕裂感、疼痛感,生命中的很多记忆和情感都无处安放了。当然,这种感觉属于文化心态的迷茫,而不是地理方位的迷失。

  前些时候翻阅余秋雨先生的散文,没想到在他的思绪中觅到了知音。在《乡关何处》一文中,余先生由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一诗起笔,同样是因家乡行政区划的改变而大发了一通感慨,说的正是我的心里话。文章写到:我不想过多地责怪改动行动区划的官员,他们一定也有自己的道理。但他们可能不知道,这种改动对四方游子带来的迷惘是难以估计的。多年没回老家了,不知再次回到故乡,还会不会盘旋出“日暮乡关何处是”的大问号。

(文/王兆贵 原载《扬子晚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