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廊桥遗梦》:本是劝诫婚外情的世界名作,却为何引发了离婚狂潮

 小酌千年180 2020-05-14

文/淳于朵

题记:在平庸的世俗之城里,在婚姻的高墙之内,爱情与婚姻真的无法共存吗?如果爱情和婚姻终将是向左走向右走的结局 ,我们为何还要步入婚姻?

《廊桥遗梦》:本是劝诫婚外情的世界名作,却为何引发了离婚狂潮

那一天,秋意渐起,大雨滂沱,咫尺之外的雨幕中,站着失魂落魄的罗伯特,在与车内的弗朗西斯卡无声作别。当真爱与责任碰撞在一起,纠结又痛苦的她,又该如何抉择呢?

如果那时弗朗西斯卡真的跳下丈夫的车,不顾一切地跟着罗伯特走了,他们的结局,又将如何呢?

最终,她还是没有打开车门,没有遵从内心那炽烈的爱意,只是泪眼朦胧的目送着他离开,那样深情的四天,那样遗憾的告别,此后余生,她与他站在天涯的两端,彼此眷念,直至终老。

《廊桥遗梦》一片以其对中年人家庭和情感问题的细腻刻画获得了许多观众的认同,其传统的道德观也使它易于为人们所接受。这部影片以其出色的艺术表现力引起了众多中年观众的共鸣,也促使观众认真对待自己的感情。

《廊桥遗梦》:本是劝诫婚外情的世界名作,却为何引发了离婚狂潮

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中篇小说《廊桥遗梦》出版于1992年,甫一问世就占据了文学畅销书的榜首,且引发了美国国内的一小波离婚潮,该书1994年引进中国后,同样使当年的离婚率上涨了好几个百分点(据图书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并非空穴来风)。

由著名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并携手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的影版《廊桥遗梦》上映于1995年,电影上映之后,立即便引发了更大范围的离婚狂潮,沃勒的本意旨在向大众导引一种正向的家庭伦理观念,可是为什么,反而引发了诸多的婚姻动荡及离婚潮呢?

《廊桥遗梦》:本是劝诫婚外情的世界名作,却为何引发了离婚狂潮

  • 《廊桥遗梦》不仅是爱情故事,它更是对人生境遇的折射与抉择

影片采用了和原著一样简洁平实的叙述方式,构图极简,情节间的过渡非常明净自然,毫无情色的渲染,极为柔和地呈现了男女主之间细腻的情感波动与涟漪。

故事的帷幕拉开,一段唯美的爱情就此迸发,也成就了影史上永不磨灭的经典。

如果我们仅用普世的价值观来看待这段爱情的话,它确实是一段有悖伦常的婚外情,它是开在暗影之下的蔷薇花。

但是,只能从影片中看到婚外情且立刻大加挞斥的人,无疑又是可悲的。

《廊桥遗梦》:本是劝诫婚外情的世界名作,却为何引发了离婚狂潮

从意大利远嫁到美国依阿华州一个小镇的家庭主妇弗朗西斯卡·约翰逊,多年来都特别的称职,她有许多重身份,她是她丈夫理查德的妻子,是一双儿女迈克和洛琳的母亲,是操持家务的好手,是农田里的女工,更是淳朴的乡民。

但她唯独不是她自己,不是那个天性浪漫,心怀理想,热爱文学,时时吟诵叶芝诗歌的文艺少女。

逐渐被平庸生活掩埋的她,潜意识深处一直都蠢动着从这种单调中突围的想法,可在那闭锁压抑的环境里,她根本无从选择。

摄影师罗伯特·金凯德出现在一个宁静夏日的午间,弗朗西斯卡的丈夫理查德带着两个孩子去往远方的市集参加比赛,她终于拥有了短暂几天的独处和休憩时间。

《廊桥遗梦》:本是劝诫婚外情的世界名作,却为何引发了离婚狂潮

原著小说中描写,从弗朗西斯卡见到来问路的罗伯特的第一眼开始,他们两个的故事就已经启幕了,弗朗西斯卡在看到风度翩翩且温和有礼的罗伯特的一瞬间,就已怦然心动:“我看到他不到五秒钟就知道我要他。”

同样,在罗伯特的眼中,弗朗西斯卡也是一位风姿绰约的美丽女子,她犹如荒原中的蔷薇,摒却了一切社会身份和枷锁,微笑着望向他等待他陪伴他。

廊桥边送给她的野花,这充满雄性气息的远游客,氛围轻松愉快的晚餐,对诗歌文学的共同热爱,都汇成了弗朗西斯卡心底的热烈与渴望,这一切驱使着她夜半赶往罗斯曼桥,留下了那张纸条:“当白蛾子张开翅膀时,如果你还想吃晚饭,今晚工作结束后随时可来。”

于是,在八月里的那一天,他穿过无尽的岁月向她走来,这,是彼此生命中的必然。

他们的邂逅、相爱、分离全因命中注定,罗伯特从零度空间跌落,照见了弗朗西斯卡的自我,照见了她被现实禁锢了的“本我之美。”

《廊桥遗梦》:本是劝诫婚外情的世界名作,却为何引发了离婚狂潮

  • 罗伯特是幻想与现实相遇处的大路,是远行客

詹姆斯·沃勒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及体悟,融进了罗伯特这一特定角色的思想体系之中,他通过罗伯特对人类本身存在意义的困惑与思考,细致阐明了自己的存在主义哲学理念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工业文明的加速推进以及对生命个体的种种制约,使自由和理想成为了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在一切都加剧变革的时代中,罗伯特可以说是对那个开始高度工业化和市场化了的现代社会逆反的一种象征,他是这一象征的化身:最后的牛仔之一

他的一切言论、意志、行为都是在竭力挣脱持金钱至上观的市场化社会体系的世俗枷锁,他追求着精神层面的返璞归真,但在这过程中又不免陷入迷茫与恐慌。

某种层面来说,沃勒笔下的罗伯特与罗斯曼桥一样,古老、原始,沧桑,却又美好、深刻,隽永。

《廊桥遗梦》:本是劝诫婚外情的世界名作,却为何引发了离婚狂潮

罗伯特能够吸引弗朗西斯卡的重要原因便是他内在的原始性,他像一匹从外星骑着彗星尾巴乘风而来落在她巷子口的豹子。

对现代文明的抵抗与远离,则使罗伯特的心中丛生出了无匹的寂寞,这寂寞暨需有人懂得。

“我在此时来到这个星球上,就是为了这个,弗朗西斯卡。不是为了旅行摄影,而是为了爱你。我现在明白了,我一直在从高处一个奇妙的地方的边缘往下跌落,时间很久了,比我已经度过的生命还要多许多年,而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向你跌落。”

遇到弗朗西斯卡之后,罗伯特终于明白:“他像一个老猎人远行归来,看到家中的篝火,孤寂之感就此融化。

《廊桥遗梦》:本是劝诫婚外情的世界名作,却为何引发了离婚狂潮

  • 罗伯特与弗朗西斯卡,互为彼此余生的信仰者

而像弗朗西斯卡这样的家庭主妇,欧美社会中的报刊杂志广播等主流媒体,则都力图宣扬和塑造出一种“幸福的家庭主妇”的形象,他们鼓吹女人的职责便是伺候丈夫、生儿育女、照顾家庭。

美国乡村中沉闷闭塞的生存氛围更加剧了对女性思想的全面禁锢和压抑,对女性的定义便是她们只有在家庭中才能获得幸福,但却从未有人去试图体察关注她们的内心,从未有人透过她们疲累的外表,看见她们的美丽内在,和深藏于心的孤独,更没有人问过她们,需不需要自我。

澳大利亚著名女性主义作家杰梅茵·格里尔主张,女性应该有主宰自己肉体及灵魂的权利,她曾一针见血的指出:“幸福的家庭主妇,实际只是家中的奴仆。”

被看见,被需要,被赞美,被爱,正是女人这种天生缺乏安全感的生物所渴求的,天性浪漫的弗朗西斯卡更是如此。

在弗朗西斯卡所处的那个禁锢热情与自由的社会体系中,文学和理想是被屏蔽了的,弗朗西斯卡渴望被看见,看见她思想中的温柔、丰盈、美丽。

《廊桥遗梦》:本是劝诫婚外情的世界名作,却为何引发了离婚狂潮

在影片及原著中,作为丈夫的理查德对弗朗西斯卡的美和孤独都视而不见,更多的反而是否定与打压。

从“大路上”走来的罗伯特,却照见了弗朗西斯卡灵魂深处的本我,那现实的枷锁之下,隐着摄人心魄的美。

理查德为人古板正直敦厚,他像一棵沉默的老树,只顾在坚实的大地上扎根而失去了对生活和自由的向往,他对亲密关系的漠然并非不爱弗朗西斯卡,而是出于对刻板社会及枯燥现实的驯顺,理查德是盲从于社会的大多数人之一,从不逾矩,却空无灵魂。

罗伯特则像一匹骑着彗星尾巴来到这世上的豹子,他站在旧时代的大路上,目光如炬地审视着世界,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野性与本真,激烈如最迅疾的箭,睿智如最洞悉世情的哲人,他是最后的牛仔之一,他是觉醒了弗朗西斯卡自我的导师与引领者,他与她,互为余生的信仰者。

尤为悲哀的是,在现实之中,理查德这样的丈夫到处都是,罗伯特那样的情人却一生难求。

由此可见,夫妻之间爱的联结、保鲜,以及精神层面的同步与共鸣有多么重要,如果缺失了这些,婚姻又将何以为继?

《廊桥遗梦》:本是劝诫婚外情的世界名作,却为何引发了离婚狂潮

  • 真正刻骨铭心的爱情,是彼此理解与懂得

沃勒的成功在于他没有让罗伯特与弗朗西丝卡的恋情有悖于读者的道德判断。作者让弗朗西丝卡在爱情与责任的选择中,选了后者——责任。罗伯特·詹姆斯·沃勒小心翼翼地打开了婚外恋的隐秘的情感天地,使人们从足以引起指责的越轨和羞耻的恋情中看到了坚贞、永恒、理智以及情感深厚的一面。

影片的结尾处,二人雨中对视的那一幕令人心碎,最理想的爱情,是彼此还没有爱够,就已经戛然而止。

这样确切的,一生只有一次的爱情,却注定无法相拥,所以它才会成为最美好的回忆。

《廊桥遗梦》:本是劝诫婚外情的世界名作,却为何引发了离婚狂潮

也许这才是人生修行途中的必然,弗朗西斯卡在轰轰烈烈爱着罗伯特的同时,并没有放纵自己的欲望无止境地泛滥,她对家庭的责任心使弗朗西斯卡这一形象愈加丰满与升华。

在爱情面前,弗朗西斯卡是勇敢的,在责任面前,弗朗西斯卡又是理智的。

因为弗朗西斯卡深深地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选择往往只需一念,却注定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偿还。”

如果她抛下自己的家庭和儿女,跟随罗伯特远走高飞,早晚有一天也不过是两两相厌,婚姻的本质,正是一种需要彼此遵守的忠诚契约,弗朗西斯卡的艰难抉择,最终升华了这短短4天的爱情。

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无论你活几生几世,都不会再遇到。

从弗朗西斯卡和罗伯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性之中的游移、模糊、丰盈、热烈、坚贞、高尚,以及对彼此的理解和守望。

《廊桥遗梦》:本是劝诫婚外情的世界名作,却为何引发了离婚狂潮

她与他分别的那天,罗伯特站在冷雨之中,弹幕上突然出现这样一句话:“你看那个人,好像一条狗啊!”(非贬义)

瞬间想起《大话西游》中,走在晚风中的孙悟空,被城墙上的夕阳武士嘲讽:“他好像一条狗啊!

从前我看《月光宝盒篇》的时候,并不明白至尊宝为什么会放弃深爱他的紫霞仙子,如今通过弗朗西斯卡的抉择,我才深深地理解了他,他也曾在爱情与责任间挣扎,当他戴上金箍,选择道义与责任的时候,对紫霞不是不爱,而是深爱,是深爱之后的升华,唯有戴上那金箍,才能拯救她。

最无奈的,最现实的,也最珍贵的,便是这样深沉克制的爱,因为爱她,所以放手:“他好像一条狗,被命运牵着走。

《廊桥遗梦》:本是劝诫婚外情的世界名作,却为何引发了离婚狂潮

  • 每个故事都有它自己的意境和规律,甚至不以作者的意志为转移。

沃勒对这段唯美爱情的处理迎合了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观,也意在通过对这种隐秘情感的悲剧性指向,警示开在暗影之下的蔷薇花,注定见不得光。

可是为什么,在《廊桥遗梦》上映之后,竟引发了大规模的离婚潮呢?

首先,这需要解析写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在90年代的欧美国家中,经过了长达几十年的文化、女权及自由意志等诸多社会运动之后,当整体社会的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思想纬度及社会包容度也将大幅提升。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国情亦然。

其次,在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的社会中,伴随着个体自我意识的充分觉醒,伴随着女性社会意识的逐渐增强,伴随着开放化思潮的浸润和影响,不再困守于传统家庭及婚姻的人也越来越多。

《廊桥遗梦》:本是劝诫婚外情的世界名作,却为何引发了离婚狂潮

从这一层面来看,詹姆斯·沃勒的《廊桥遗梦》促使许多人开始审视自己的婚姻,省察自己的人生。早在2000多年前,伟大的哲人苏格拉底就曾经说过:“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

最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充分审视自己的人生,人性从来都是复杂的,这世界并不存在绝对的是非曲直,也没有一个人的人生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路的,当真正走到岔路口的时候,如何抉择,如何取舍,全在于自我。

弗朗西斯卡的抉择,照亮了无数人的道路,是选择责任与义务,还是真爱与自由,每一位曾抉择过的“弗朗西斯卡”,都值得肯定,而非批驳。

结语:旧梦是好梦,没有实现,但是我很高兴我有过这些梦。因为爱,爱过,就是最大的值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