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视频】零基础就能学会中医治咳嗽?先把这节课搞明白!

 中医药方便 2020-05-14

中医如何辨治咳嗽?中医中咳嗽的病机又是什么呢?

4月27日,华医世界最新推出的小白训练营,由席博士为大家讲解了咳嗽的中医分型及治法。

如果你是热爱中医的小白或者想要西学中的临床医生,不妨花5分钟,与小师妹一同来学习,咳嗽的中医治法。

课程内容精彩放送




咳嗽的病因病机



1、病因

外感六淫,内邪干肺。

2、病机

咳嗽的基本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咳嗽的病位在肺,与心、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咳嗽的病理性质,外感咳嗽属于邪实,为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所致。

内伤咳嗽,病理因素因素一般为痰饮、淤血、气滞、火热。其中主要因素是“痰”与“火”,病理性质多为虚实夹杂。



 辨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

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头痛等肺卫表证。

治疗原则:驱邪利肺。

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其它脏腑虚症。

治疗原则:驱邪补虚止咳。

2、辨咳嗽及咳痰特点

咳嗽一般从时间、节律、性质、声音以及加重因素鉴别;痰液从色、质、量、味等辨别。

咳嗽时作:

白天多于夜间,咳而急剧,声重,或咽痒则咳嗽者,多为外感风寒、外感风热或外感风燥引起。

若咳声嘶哑,病势急而病程短者,为外感风寒、风热或风燥,病势缓而病程长者,为阴虚或气虚;咳声粗浊者,多为风热或痰热伤津所致。

早晨咳嗽,阵发加剧,咳嗽连声重浊,痰出咳减者,多为痰湿或痰热咳嗽

午后、黄昏咳嗽加重,或夜间有单声咳嗽,咳声轻微短促者,多属肺燥阴虚

夜卧咳嗽较剧,持续不已,少气或伴气喘者,为久咳致喘的虚寒证

饮食肥甘、生冷加重者多属痰湿;情志郁怒加重者因为肝火;劳累、受凉后加重者多为痰湿、虚寒

咳而少痰者多属燥热、气火、阴虚;痰多者常属湿痰、痰热、虚寒

痰白而稀薄者属风、属寒;痰黄而稠者属热

痰白质黏者属阴虚、燥热;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样者属虚、属寒

咯吐血痰者,多为肺热或阴虚;如脓血相兼者,为痰热瘀结成痈之候

咳嗽,咯吐粉红色泡沫痰,咳而气喘,呼吸困难者,多属心肺阳虚,气不主血



辨证论治



1、风寒袭肺证

证候主症:

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风寒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证机概要: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代表方:止嗽散加减。

组成:

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各二斤。

甘草十二两,陈皮一斤。

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主治: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其中桔梗用量应较小(不超过10g,量多易导致患者恶心呕吐)。

2、痰湿蕴肺证

证候主症:

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证机概要: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代表方: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二陈汤组成:

半夏、橘红各五两,茯苓三两,

炙甘草一两半,生姜七片,乌梅一个。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 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三子养亲汤组成:

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功用:温肺化痰,降气消食。 

主治:痰壅气逆食滞证。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

3、老痰咳嗽

概念:

夫痰因火上,肺气不清,咳嗽时作,及老痰、郁痰结成粘块,凝滞喉间,吐咯难出,此等之痰,皆因火邪炎上、熏于上焦,肺气被郁。

故其津液之随气而升者,为火熏蒸凝浊郁结而成,岁月积久,根深蒂固,故名老、名郁。

节斋化痰丸组成:

天门冬(去心)、黄芩(酒炒)、海粉、

橘红 (各一两)、桔梗、连翘、

香附(杵碎淡盐水浸炒,各五钱)、

青黛(另研)、芒硝(另研,各三钱)、

栝蒌仁(取肉另研,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入姜汁少许,和药杵极匀, 丸小龙眼大,噙化一丸。或嚼烂,清汤细咽之。或丸如黍米大,淡姜汤送下五、六十丸。

4、咳嗽久远

嗽烟筒:

佛耳草两钱,款花两钱,鹅管石半钱,雄黄半钱。上为末铺艾上,卷起,烧烟吸入口内,细茶汤送下。

主治:咳嗽深远。

5、肺阴亏耗证

证候主症:

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盗汗,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证机概要: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

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代表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组成:

沙参15g、玉竹10g、生甘草6g、冬桑叶10g、麦冬15g、生扁豆10g、花粉10g。

功用:甘寒生津,清养肺胃。 

主治:燥伤肺胃或肺胃阴津不足,咽干口渴,或热,或干咳少痰。



医案一



李某,男,28岁,

初诊:2013年12月5日

主诉:

一周前患感冒,恶寒,周身酸痛、咽痒,咳嗽,自服感冒药(具体用药不详),症状减轻,但咳嗽至今未愈。

现症:时时咳嗽,咳而不爽,咽痒则咳,夜间咳嗽较白天为重,痰白量多,伴胸闷不适,有时微寒,苔薄白,脉稍浮而弦。

辨为外感风寒,寒邪伤肺,肺失宣肃,痰阻气道。治拟宣肺散寒,化痰止咳,止嗽散加味。

处方:

桔梗10g,白前10g,枳壳10g,杏仁10g,百部10g,紫菀10g,荆芥10g,

防风10g,陈皮10g,半夏10g,甘草10g。

5剂,水煎服,后随访服药3剂即愈。



医案二



张XX,女,46岁。

初诊:2016年5月17日。

主诉:

阵发性咳嗽 咳痰伴憋喘1月。患者近一月来咳嗽反复发作,痰多,轻微憋喘,因痰而嗽,痰出嗽憋减轻,痰粘腻色白,早晨咳嗽明显, 伴食少,恶心,体倦,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服用复方甘草片、咳特灵胶囊、止咳糖浆,静脉滴注氨溴索注射液、阿奇霉素注射液、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粉针、二羟丙茶碱注射液等两周效果不明显。

患者一派痰湿蕴肺,脾气虚弱之象,治宜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处方:

陈皮10g,清半夏12g,茯苓12g,

甘草5g,炒苏子20g,炒白芥子6g,炒莱菔子10g,桔梗10g,炒枳壳6g,炒白术10g。

7剂,每日一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饭温服。                                                

7日后复诊,患者咳嗽咳痰憋喘明显减轻,他各种症状均明显好转,守上方继服7剂,各种症状消失,已如常人。

看完文章之后,你对于'咳嗽是什么,怎么治”是否有了自己的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