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肃大才子,去世后,斗倒严嵩的宰相写墓志铭说,负他三十年

 陇史荟王文元 2020-05-14

赵时春:从陇原走出明代八大才子

一段嘉靖才子赵时春的故事,已在华亭山沟中隐藏了数百年之久。赵时春这位明中期从甘肃走向全国的才子,被人们称为嘉靖八才子之一,有:“宋有欧苏,明有王赵”之说。


赵时春画像

暮秋时节,我们来到平凉华亭。在高山峡谷间,在红叶和绿树间,寻找有关赵时春的传说和故事。掀开暮秋的层层雾霭,我们也看到了嘉靖才子的坎坷人生和无奈归宿。

 八大才子

 赵时春,字景仁,号浚谷,平凉人。因而我们的寻访之路就从平凉开始了。暮秋时节,果香四溢。一路上,山山岔岔能看到挂在枝头的红苹果,淡淡的苹果清香,给我们的寻访之路增添了不少的话题。

 赵时春出生于1509年。同所有的名人一样,少年时赵时春就聪明过人,14岁考上举人。四年后,也就是嘉靖五年,他到北京参加会试,考取了第一名,被选为庶吉士。

 平凉街头繁华似锦,来来往往的人流车辆,增添了尘世的喧嚣。置身其间,实在让人无法想起这块土地上曾经走出过一位声名显赫的才子。赵时春在平凉的名气很大,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平凉曾经出过一位“都堂”。


 我们穿大街走小巷,寻找着有关赵时春的点点滴滴,可惜没有找到多少。对于赵时春的家乡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平凉南郊浚谷(今平凉城东门坡)人;第二种说法是在华亭河西乡瓦坊村剡家沟。

 考中进士后,赵时春就被任命为户部主事,后转往兵部担任武库司一职。官场中流传着:“武选武选,多恩多怨;武库武库,又闲又福;车驾车驾,不上不下;职方职方,又穷又忙。”的顺口溜。显然,武库是一个舒服而清闲的岗位,工作之余,他和李开先、王慎中、唐顺之、陈束、熊过、任瀚、吕高七人经常在一起,相互酬答,研究学问,探讨书法,人们将他们称之为“嘉靖八才子”。

赵时春考中进士时,正是嘉靖皇帝当大明王朝的家。这位崇尚道教的皇帝固执而多疑,朝政混乱不堪,权臣当道。在这样的时代,步入朝堂,其仕宦生涯注定会被风险所包围。

寻踪河西

 在平凉没有停留多久,我们就直奔华亭县城了。因为几位华亭的朋友提供线索说,赵时春的大部分活动都和华亭有关,我们在华亭应该能寻找到他最后的踪迹。

 在华亭县城我们找到了一个长期研究华亭地方文史的朋友张凤银,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寻访了专程来到了华亭的河西乡,那里是赵时春出生地。  

河西乡,赵时春多次来往的地方

 河西乡距离华亭县城大约30公里。出县城,翻越一座大山,就到了山寨乡,顺着通往宁夏泾源县的公路前行,不多久就到了河西乡。这条路自然非常便捷。可惜的我们却不幸运,华亭县城的大桥正在维修中,众多的车辆只能从便道上蜗牛而行。等候了20分钟,我们决定绕道而行。于是,我们出县城向东而行,过双凤山隧道,经李家塬,穿稞老湾梁隧道,走马峡后,拐入通往山寨乡的公路,那里有一条山间公路可以直达河西乡。

 起初的顺利让我们沾沾自喜,事实证明,绕道并没有节省时间,相反却又先后遇到了两次波折,浪费了不少的时间。先是一辆农用车堵住了我们的去路,后来又遇到了修路,只好再次绕道。我们寻访的行程似乎和赵时春的仕宦之路一样,充满了坎坷。

 短短20多分钟的行程,整整花去了近一个小时,等到河西乡时已经快4点钟了,我们才到河西乡政府门口。

 仔细说起来,赵时春的为官生涯并不长。前前后后也就七八年时间。他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冲突不断。官场有官场的规则,赵时春缺乏应有的手腕,往往是书生意气似的指斥方遒,这样做的结果自然为官场所排斥。


 嘉靖五年考中进士后,到嘉靖三十五年回乡听调,整整三十年的仕宦生涯中有大部分的时间在家。第一次是嘉靖五年考中后嘉靖九年被削职为民;第二次是嘉靖十八年,赵时春被起复,嘉靖十九年十二月赵时春上书,被贬,仅仅才一年三个月。

 嘉靖三十二年,赵时春擢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提督雁门三关、巡抚山西。山西地处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接合部,明政府和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进行拉锯的地方。赵时春到了山西,他想幼年领军打仗的理想可以实现了。他写了《御寇论》说:自己也慷慨负奇气,善骑射。在山西任上,他曾经多次对人说:“使吾领选卒五千,俺答、邱福不足平也。”

 这年九月瓦剌部族入寇神池、利民等地。他率领马步前往迎敌,到广武后。接到情报说,敌人有2000余骑,距离广武两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闻听此消息后,赵时春急于立功准备立即出击,武将李涞固劝阻,赵时春不听,反而说:“贼知吾来必遁,缓追即不及。”


 赵时春一意孤行,率领人马前行到大虫岭,敌人伏兵四起,明军仓促迎战不敌,大败,仓皇之下赵时春逃奔到了一个烽火台下,守台的士卒用绳子把他吊了上去,才得以幸免。武将李涞战死。赵时春的悲剧实际上是明代整个军事体制的悲剧,明初朱元璋为防备武将造反,规定以文御武,也就是战场上文官统领武将,而武人的身份又非常低,他们正确的决策,往往得不到采纳。而有决定权的文官却没有实战经验,能纸上谈兵就已经不错了。

 尽管赵时春一战而败,但在当时将帅避寇不击的情况下,也是非常鼓舞人心的,朝廷评论说:“其忠勇可嘉,而沉着不足”,《明史 赵时春传》中说“时春功虽不就,天下皆壮其气。”

战后,赵时春被解除了官职,让他回乡听调,从此离开了官场。

理想与归宿

 在河西乡,张凤银找到了熟悉当地情况的朋友,听说我们是寻访赵时春故里的,这位工作人员一脸的茫然。让人有些此地“空余黄鹤楼”的惆怅。有关材料记述,赵时春的故里在华亭河西乡剡家沟。


 听我们说道了剡家沟,乡政府的朋友说这个知道,就在瓦坊村对面的山沟里。河西乡瓦坊村所在的位置正好是两山相夹的川地。说起赵时春来人们都比较迷茫。顺着瓦坊村对面一条路,一直向大山深处走去,就是被认为是赵时春的出生地的剡家沟了。

 华亭县政协的资料表明,赵时春出生在平凉府白岩里剡家沟,即今天的华亭县新庄村瓦坊村火家沟。白岩里以面临白岩河而得名,清末,白岩河被改为北面河。然而在河西乡没有火家沟,相反却有一个剡家沟。后来查阅资料发现,应该是剡家沟。火家沟一说,或许是印刷错误。乡政府的工作人员说,剡家沟距离乡政府不太远,村里只有一户人姓赵,自然也就没有什么遗迹了。

 赵时春回乡听调后,并没有在平凉城里做过多的停留。嘉靖三十五年,平凉面临大旱,他受华亭县王县令的邀请,组织乡亲们修筑了一条长达十多华里的惠民渠,同时还帮助窑工改造烧窑技术,将陇上窑的烧制水准推到了顶峰。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恪守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事准则,赵时春也是按照这个准则行动的。奈何谋划失当,《明史》中评论说:赵时春将略自命,一出辄踬。夫危事而易言之,固知兵者所弗取乎。

 或许隐居乡间的他,等待着再次调回。可是朝廷已经忘记他了。争权夺利的大佬们自然是顾不上,一位西北乡间的前官员了。所谓的回乡听调,当初只不过是安慰他的一句话而已。

 对于赵时春的去世年代,也有两种说法。有人认为赵时春是在嘉靖四十五年去世的,这是依据他的一首诗作出的推断。也有人依照赵时春去世十五年后,徐阶写的《赵时春墓志》墓志记载,他去世的时间是1566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七。对于他的死因,人们的说法也是各不相同。有一种说法是,赵时春在这年的腊月二十七,被两个入室盗窃的蟊贼所害。

 关于他的最后归宿,有人认为是在平凉城南文家原的祖茔;而另外的一种说法是,赵时春最后埋葬在华亭砚峡,至今华亭砚峡还有不少他的后裔,家中供奉着“都堂”祖先。文革前砚峡乡政府后门的北坡上还有石人石马。

剡家沟远眺

 赵时春读书善强记,文章豪肆,与唐顺之、王慎中齐名。著的《赵浚谷集》十六卷与《平凉府志》,均被列入《四库总目》得以传世。

 无疑赵时春是一个充满了理想的人物,但在皇帝迷恋修道,朝臣权臣当道的情形下,要干出一番事业来是非常难的。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充满了矛盾。

 返程的路上,茫茫关山,红叶似火,人们为显而易见的风景感叹,可是谁又知道,这大山深处,曾经是一位才子的家园。

 明代陇上窑出的白瓷碗

王文元(兰州老王)原创作品。转发惠己利人!赞赏坚持动力!留言精神鼓励!

欢迎朋友们转发朋友圈

 

您的赞赏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