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战时,甘肃各地狂抓壮丁,20万甘肃青年效命疆场者,百不及一

 陇史荟王文元 2020-05-14

壮丁契

    老王发来一个邮件,打开一看是一张白契。老契约大体分为红白两种,红契是经过官方备案盖章的,白契则是民间私下的约定。细读,是一张壮丁契,严格地说是抗日壮丁契。
   

 这张壮丁契,是1944年的。通篇没有红色,墨书笔迹,黑色画押,黑色指印,黑色密密麻麻而来,令人压抑。也将遥远的壮丁,瞬间拉到了眼前。  开头慷慨激昂:“立为国复仇情愿抗日文字李某某”、“因国难当头,倭寇肆虐,戮我人民,夺我土地,凡有血气,莫不痛心,有李某某目击时艰,自投于……”后面是说,李某某代为充当征兵壮丁,以救国难等等,言明生命价值大洋两万三千五百。之后是生死有天,各安天命,以及如何兑现应征、当逃兵的后果等等。
 


抗战时被强拉来的民伕

 “抓壮丁”是国民党时期的一个怪现象。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同日寇多次血战损失惨重,急需补充兵员。杀敌报国,人人有责,当兵抗日,更义无返顾。可国民党腐朽的官僚,却将此视为谋利工具,以抗日为名大肆抓兵,乘机敲诈勒索。大批青年没有走上抗日战场就死了。有人回忆,壮丁们被绑成一串,同走,同住,瘦骨如柴,状如乞丐。

 
从1937年至1941年,甘肃省共征壮丁20余万。“其中效命疆场者,百不及一,而因冻饿病死者,几乎占30%,逃跑者约占10%”。1941年I0月,第8战区26补充处第4团自甘肃秦安、天水征得壮丁2000余人,开到两百多公里外甘肃定西后,冻饿病死的壮丁达1300余人。当壮丁,年轻人为之色变。逃壮丁,雇壮丁,就成常态。这份壮丁契由此而来。
 据研究,抗战时,约有百万青壮,没到前线,就已丧命。


抗战时训练中的新兵

  当时,雇一个壮丁应征,大约需300大洋,而这份壮丁契上则为两万多,显然,多出来的是层层打点的费用。两万多大洋,也足以让一个中产家庭彻底破产了。   还有一份诉状也和壮丁有关。这是在老友老金那里见到的,这是甘肃静宁县的。民国三十八年,一位姓贾的残疾人将保长起诉到县上。这位残疾人,腿脚不便,眼睛不好。可保长却把他列为壮丁,强征入伍。而保长的两个儿子,各个身体强健,却躲避兵役。他气愤不过,要求讨个公道。    

 民国壮丁难当,国难当头,倭寇肆虐,扛枪杀敌,说着简单,自古艰难唯一死,牺牲是需要很大的勇气,远非影视剧中所虚构的那样。


王文元(兰州老王)原创作品。转发惠己利人!赞赏坚持动力!留言精神鼓励!

欢迎朋友们转发朋友圈

 

您的赞赏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