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夏贺兰山,神秘的宇航员飞行岩画,究竟是何人所留?

 陇史荟王文元 2020-05-14

贺兰岩画:游牧民族留在大山中记忆

贺兰口

贺兰山岩画在我眼中犹如一个有几千岁高龄的老人。颤颤巍巍,战战兢兢,蹒跚着走在贺兰山中,向几千年后来此朝拜的子孙讲述游牧民族的故事。

7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我也加入了朝拜者的行列。从银川驱车50余公里,来到贺兰口,寻找那些游牧民族留在大山深处的记忆。

无数朝圣者寻找先民踪迹

贺兰口,我们抵达的第一个地方。

这是一个两峰对峙而形成的山口,贺兰山最为丰富,最有价值的岩画就在这儿。沿着一条水泥铺就小路,我追着岩画走向大山深处。路是仅能容两人并肩而行,路边是一溪奔腾不息清泉。刻在大石头上的岩画,就在我的身边,就摆在我的脚下。

一幅幅岩画手拉手,肩并肩,站在我面前。有人首像,也有动物图案。画面简单而奇异,创作者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形神兼备的图案。有匈奴人独特的白马祭天场景;也有游牧民族祈祷山神的宗教仪式;还有些人们狩猎的画面。

垂柳依依,步道平整

最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些众多的岩画中有一个头戴宇航员头盔的图案。画面上的人头上戴着一个圆形的,有天线形状的帽子,两个胳膊张开仿佛在空中飞翔,整个图案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受。有些人说古代先民看到了降落到地球的外星人,依照这他们的样子就刻在了山岩上;还有人说,这些图案根本就是外星人所留,他们在贺兰山一带休憩时,顺手刻下了这幅图案。

这是史前的宇航员吗?

而更多的人首像则表现了远古先民的生活。有的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有的戴着尖形或圆顶帽。还有些图案给我们讲述了母系社会的发生的故事,母系氏族的女性,有的戴着头饰,有的挽这发髻,风姿秀逸,再现了几千年前古代妇女对美的追求。还有几幅面部五官似一个站立的人形,双臂弯曲,两腿叉开,腰配长刀,表现了图腾的巫术造型。面目狰狞的的类人首像就是原始宗教信仰的遗存,具有这种意识的先民们,在没有创造出文字前用凿刻画的这种方式来纪录自己的信仰活动。

动物图形构图粗犷,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有的奔跑的鹿,有双角突出的岩羊,有飞驰的骏马,有摇尾巴的狗,有飞鸟的图形和猛兽的形象。

岩羊,至今还生活在贺兰山中

中国是世界上岩画分布最广,内容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早在1500年前就有发现。贺兰山又是我国岩画较集中的地区之一,在南北长达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北起贺兰山北端的麦如井,南到腾格里沙漠边缘的苦井沟,有二十多个分布点。目前已登记、拓描的有2000余幅,个体图案在20000万个以上,就有用20多处遗存岩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贺兰山口岩画,约有千余幅个体图形的岩画布在沟内两侧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

放牧图

一路上尽管我看到了许多精美的岩画,但我仍能感受出贺兰山岩画的生命力消失的过程。贺兰山岩画的创作者是古代游牧在贺兰山区的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来表现对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当西夏人画完最后贺兰山的最后一幅岩画后,再也没有游牧民族来贺兰山寄托他们的信仰。

完备的保护管理措施

兰州老王原创作品,非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违者必究。

各位朋友:您的学识、见闻、经历以及与之有关的文字,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史地:与西北历史、地理有关的新观点新发现;

文学: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

收藏:藏品故事、藏品研究、真伪识别;

艺术:书画、摄影、雕刻等的创作体会及作品,各种图书的推荐及评论

寻根:家族、家谱有关的种种资料

体验:各种体验类文章,如登山、饮食、手工、养殖等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